一种节能高效的并联机组排气回油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6019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能高效的并联机组排气回油管,包括多台半封闭螺杆压缩、与所述半封闭螺杆压缩机相连接的排气集管,所述排气集管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排气回油支管、第二排气回油支管和第三排气回油支管,所述第一排气回油支管、第二排气回油支管和第三排气回油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油分离器进气管相连接,所述油分离器进气管连接在油分离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节能高效的并联机组排气回油管解决了排气集管低、油分离器的进气口较高直接管道加弯头连接积聚好多油,机组油回不去的问题。较之前的并联螺杆机组紧凑、节约空间、型钢、管道等型材,使安装简单、方便,提高了机组的稳定型、质量、安全等性能。安全等性能。安全等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高效的并联机组排气回油管


[0001]本技术属于冷冻冷藏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节能高效的并联机组排气回油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并联机组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并联机组由原来的小并联2

3台逐渐增加至5

6台,由于压缩机台数的增加,对于型钢承重大、这些并联机组贮液器等要求独立放置,压缩机机组的框架考虑到承重、稳定、安全等因素,就做的比较矮一些,但是随着压缩机台数的增加输气量增加,厂家的油分离器也就直径放大了,高度变高了,现在行业内的难点就是排气集管低,油分离器的进气口较高,之前有安装的是直接用管里加弯头连接来,出现的现有是排气管内积聚了好多油,造成了机组不能正常降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节能高效的并联机组排气回油管。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节能高效的并联机组排气回油管,包括多台半封闭螺杆压缩机、与所述半封闭螺杆压缩机相连接的排气集管,所述排气集管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排气回油支管、第二排气回油支管和第三排气回油支管,所述第一排气回油支管、第二排气回油支管和第三排气回油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油分离器进气管相连接,所述油分离器进气管连接在油分离器上。
[0005]本技术的节能高效的并联机组排气回油管解决了排气集管低、油分离器的进气口较高直接管道加弯头连接积聚好多油,机组油回不去的问题。较之前的并联螺杆机组紧凑、节约空间、型钢、管道等型材,使安装简单、方便,提高了机组的稳定型、质量、安全等性能。
附图说明
[0006]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节能高效的并联机组排气回油管的侧视图;
[0007]图2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节能高效的并联机组排气回油管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9]在针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

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0011]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节能高效的并联机组排气回油管,包括多台半封闭螺杆压缩机1、与所述半封闭螺杆压缩机1相连接的排气集管2,所述排气集管2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排气回油支管3、第二排气回油支管4和第三排气回油支管5,所述第一排气回油支管3、第二排气回油支管4和第三排气回油支管5的另一端分别与油分离器进气管6相连接,所述油分离器进气管6连接在油分离器7上。
[0012]本技术提供一种节能高效的并联机组排气回油管的工作流程及设计原理如下:冷媒R507经半封闭螺杆压缩机1加压排气至排气集管2,通过第一排气回油支管3、第二排气回油支管4和第三排气回油支管5汇总到油分离器进气管6,R507高温高压的气体进入油分离器7,油分离器7排气进入冷凝器、高贮、节流膨胀阀、蒸发器后被半封闭螺杆压缩机1回气吸气,形成闭式循环,重复以上过程。
[0013]这种设计基于的原理是根据氟利昂与油互溶、第一排气回油支管3、第二排气回油支管4和第三排气回油支管5都是在排气集管2的底部开口,随着排气的气流、流速把集管内的油根据压缩机的负荷带到油分离器进气管6,设计原理优势一是小口径大流速带油效果好,排气集管是D159*4.5,第一排气回油支管3、第二排气回油支管4和第三排气回油支管5口径设计D76*4.0、D89*4.0、D108*4.0,设计原理优势二就是设置回油弯,回油弯最低点积油、形成油封、排气推着油进油分离器。
[0014]本技术的节能高效的并联机组排气回油管的优点如下:
[0015]1)解决了排气集管低、油分离器的进气口较高直接管道加弯头连接积聚好多油,机组油回不去的问题。
[0016]2)小口径大流速带油效果好,排气集管是D159*4.5,第一排气回油支管3、第二排气回油支管4和第三排气回油支管5口径设计D76*4.0、D89*4.0、D108*4.0,也可以根据压缩机的负荷、流速用不同的口径回油,一般负荷较少时用第一排气回油支管3回油,负荷为50%时,用第二排气回油支管4,当全负荷运行时可以选择第一排气回油支管3、第二排气回油支管4和第三排气回油支管5同时回油,可以根据负荷选择回油路径,实现制冷系统的高效、节能运行。
[0017]3)较之前的并联螺杆机组紧凑、节约空间、型钢、管道等型材,使安装简单、方便,提高了机组的稳定型、质量、安全等性能。
[001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个方案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高效的并联机组排气回油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台半封闭螺杆压缩机(1)、与所述半封闭螺杆压缩机(1)相连接的排气集管(2),所述排气集管(2)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排气回油支管(3)、第二排气回油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英朱文三翁开荣吕世栋宋玉斌雷海生路川波姜伟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风顺制冷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