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水池进水用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5687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水池进水用过滤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过滤箱,过滤箱的内部可拆卸设置有竖向的分隔板,分隔板将过滤箱分割成第一过滤室和第二过滤室;第一过滤室的内部可拆卸设置有水平的过滤板,第一过滤室侧壁上连通设置有进水管,第二过滤室底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沉淀箱,沉淀箱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排水孔,沉淀箱的顶部设置有拉升机构;第二过滤室的侧壁上连通设置有排水管,分隔板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口,排水口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新颖,而且操作方便,能够解决目前中水池进水过滤装置操作繁琐且清理不变的技术问题。技术问题。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水池进水用过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中水池进水用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厂中的脱泥机正常运行需要从中水池取水来冲洗滤布,而脱泥机中的冲洗管内的喷头孔隙很小,稍微有点垃圾、异物便会堵塞。而污水处理厂经常需要清洗二沉池,出水中含有大量的青苔等垃圾,此水进入中水池后极易造成冲洗管堵塞现象的发生,导致经常需要停机清洗冲洗管,进而导致脱泥机出泥量减少;而污水处理厂又易存在污泥膨胀现象,急需增加脱泥量以解决污泥膨胀问题;而脱泥机的冲洗管堵塞造成频繁停机检修,使出泥效果差,出泥量达不到预期效果,不得不经常性停止脱泥机清洗冲洗管,浪费了大量时间、人力。
[0003]公告号为CN 206730637 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中水池进水用过滤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上下间隔设置的两层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滤网和设置于滤网上表面上的滤布,位于下层的滤网机构与箱体的底板间隔设置,上述方案虽然可以实现多层过滤,但是却存在下面的技术缺陷:
[0004]多层滤网机构从下而上设置于箱体内,且通过对应支架进行固定,在对滤网机构进行清理时,需要逐层去除支架,接着对滤网机构进行拆除,然后再对滤网机构中的滤网和滤布进行清理,操作繁琐,且工作人员需要进入到箱体内部才能对下层的滤网进行拆除,然后拿出清理,不仅增大了清理的难度,还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中水池进水用过滤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中水池进水用过滤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过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的内部可拆卸设置有竖向的分隔板,分隔板将过滤箱分割成第一过滤室和第二过滤室;
[0008]第一过滤室的内部可拆卸设置有水平的过滤板,第一过滤室侧壁上连通设置有进水管,第二过滤室底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沉淀箱,沉淀箱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排水孔,沉淀箱的顶部设置有拉升机构;第二过滤室的侧壁上连通设置有排水管,分隔板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口,排水口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
[0009]优选的,垂直于所述第一过滤室底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柱,过滤板位于多个支撑柱的上方,且过滤板的底部搁置于多个支撑柱的顶端。
[0010]优选的,所述过滤板为波浪形结构,过滤板的波谷段的底部搁置于多个支撑柱的顶端。
[0011]优选的,所述过滤板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室的内部设置有推动机构,推动机构包含第一转轴和多个推动板,所述第一转轴水平设置,第一转轴的两端与第一过滤室相对的两侧壁转动连接,第
一过滤室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支撑板,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支撑板的顶部,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多个推动板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于第一转轴的外侧面上。
[0013]优选的,所述拉升机构包含第二驱动电机、第二转轴、安装板、两个线圈、两个绳索、两个导向轮、两个固定板和两个支撑座,所述安装板为倒“L”型结构,安装板设置于第二过滤室侧壁的顶部,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转轴分别设置于安装板的顶部,且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支撑座分别套设于第二转轴上,两个支撑座与安装板连接,两个线圈分别固定套设于第二转轴的两端,两个固定板分别对称设置于第二过滤室相对的两个侧壁的顶部,两个导向轮分别设置于两个固定板的内侧面上,两个绳索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线圈固定连接,两个绳索的另一端绕过对应的导向轮并与沉淀箱侧壁的顶部固连。
[0014]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相对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对称设置有“U”型结构的卡槽,所述分隔板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两个卡槽中。
[0015]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均为HDPE管。
[0016]优选的,分隔板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拉环。
[00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8](1)本技术提供的中水池进水用过滤装置,通过第一过滤室、过滤网以及第二过滤室的三级过滤设计,可实现对中水池进水进行很好的过滤,能够避免冲洗喷头堵塞现象的发生,使出泥效果持续保持在高效率脱泥状态,使脱泥机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最终增加出泥量,达到增加污泥处理量的目标;
[0019](2)本技术通过拉升机构的设计,能够在沉淀箱的杂质过多时,可通过启动第二驱动电机,带动第二转轴转动,以及第二转轴上套设的线圈转动,从而使线圈上的绳索进行缠绕,进而带动绳索上移,使得沉淀箱逐渐上移到第二过滤室顶部,便于工人对沉淀箱沉淀的垃圾进行清理;
[0020](3)本技术通过分隔板插设在“U”型结构的卡槽中的设计,能够便于从顶部抽出分隔板对分隔板以及过滤网进行清理;
[0021](4)本技术通过将过滤板设计为波浪形结构,能够便于污水中的垃圾沉淀于过滤板的波谷位置处,且不容易随着水流向前移动,同时通过过滤板搁置于支撑柱顶部的设计,能够便于拿出过滤板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水池进水用过滤装置的主视剖面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水池进水用过滤装置的后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分隔板与卡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水池进水用过滤装置的俯视图;
[0027]图中:1、过滤箱;2、分隔板;3、第一过滤室;4、第二过滤室;5、过滤板;6、过滤孔;7、第一转轴;8、推动板;9、卡槽;10、排水口;11、过滤网;12、支撑柱;13、沉淀箱;14、排水孔;15、绳索;16、导向轮;17、固定板;18、安装板;19、第二驱动电机;20、支撑座;21、线圈;22、第
二转轴;23、排水管;24、第一驱动电机;25、支撑板;26、进水管;27、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9]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中水池进水用过滤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过滤箱1,过滤箱1的内部可拆卸设置有竖向的分隔板2,分隔板2将过滤箱1分割成第一过滤室3和第二过滤室4;
[0030]第一过滤室3的内部可拆卸设置有水平的过滤板5,过滤板5对水进行初步过滤,过滤的较大物质留在过滤板5上,第一过滤室3侧壁上连通设置有进水管26,在具体设置时,进水管26设置于第一过滤室3侧壁的中上部,未经处理的水通过进水管26进入第一过滤室3中,第二过滤室4底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沉淀箱13,沉淀箱13对过滤水中的青苔污泥等杂质进行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水池进水用过滤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过滤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1)的内部可拆卸设置有竖向的分隔板(2),所述分隔板(2)将所述过滤箱(1)分割成第一过滤室(3)和第二过滤室(4);所述第一过滤室(3)的内部可拆卸设置有水平的过滤板(5),所述第一过滤室(3)侧壁上连通设置有进水管(26),所述第二过滤室(4)底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沉淀箱(13),所述沉淀箱(13)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排水孔(14),所述沉淀箱(13)的顶部设置有拉升机构,所述第二过滤室(4)的侧壁上连通设置有排水管(23),所述分隔板(2)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口(10),所述排水口(10)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池进水用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垂直于所述第一过滤室(3)底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柱(12),所述过滤板(5)位于多个所述支撑柱(12)的上方,且所述过滤板(5)的底部搁置于多个所述支撑柱(12)的顶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水池进水用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5)为波浪形结构,所述过滤板(5)的波谷段的底部搁置于多个所述支撑柱(12)的顶端。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水池进水用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5)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6)。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池进水用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室(3)的内部设置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包含第一转轴(7)和多个推动板(8),所述第一转轴(7)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转轴(7)的两端与第一过滤室(3)相对的两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室(3)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支撑板(25),第一驱动电机(24)设置于支撑板(25)的顶部,所述第一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国李卫安刘媛马荣王益辉贾锋贤苗蕊刘江闫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