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衬复合钢管管端堆焊坡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5612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衬复合钢管管端堆焊坡口结构,它设置在碳钢基管和不锈钢衬管的复合管端;该碳钢基管的管端具有深度为0.7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衬复合钢管管端堆焊坡口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内衬复合钢管结构,特别是一种内衬复合钢管管端堆焊坡口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内衬复合钢管是一类用各种不同方法制造的层状金属复合管材,又称复合金属或双金属管材。目前我们主要采用的是碳钢基管和套设在基管内的不锈钢衬管的内衬复合钢管。其管端形式经过数次改进,目前普遍推广的是管端堆焊连接方式。
[0003]对于管端堆焊,根部坡口角度的设置是关键。这个位置俗称三相区,这个位置既要考虑加工的难易,最主要的是X射线探伤合格率,同时还要三相区的硬度不能超标。
[0004]因为三相区的材料既有不锈钢和碳钢,还有堆焊材料。在坡口改进之前,考虑加工的便易性,采用90
°
、60
°
坡口(即坡口斜边与基管表面垂线的夹角),分别采用不加丝和加丝手工氩弧焊,堆焊后经过探伤和硬度测定,都不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衬复合钢管管端堆焊坡口结构,它主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采用本技术结构堆焊后,经过X射线探伤可以达到Ⅰ级合格,经过测定,硬度也可以达到标准和用户技术要求。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内衬复合钢管管端堆焊坡口结构,它设置在碳钢基管和不锈钢衬管的复合管端;其特征在于:该碳钢基管的管端具有深度为0.7mm
±
0.5mm的内凹环形槽,该内凹环形槽的根部沿着碳钢基管内侧、不锈钢衬管内侧一体延伸形成坡口,该坡口的斜边与碳钢基管垂线的夹角为35

45
°

[0008]所述的内衬复合钢管管端堆焊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凹环形槽的长度是45

100mm。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0]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
[0011]1、采用本技术结构在堆焊加工时,根部处的35

45
°
的坡口有利于氩弧焊封底,焊枪的喷嘴,送丝嘴和钨极在该部位能够无障碍达到预定焊接位置,焊接时不易产生未熔合和未焊透,大大提高了焊接一次性合格率和探伤合格率,降低质量不合格成本。
[0012]2、采用本技术结构,充分保证不锈钢衬管在管端堆焊时第一道焊缝能与不锈钢衬管和碳钢基管的碳钢层充分熔合,充分减小了过渡层焊缝发生未熔合、未焊透、夹渣、气孔等缺陷的可能性,提高了一次探伤的合格率,降低了返修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用这种结构的内衬复合钢管,经过项目验证,其一次探伤合格率在95%以上。证明这种工艺改进是有效的,可靠的。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5]请参阅图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衬复合钢管管端堆焊坡口结构,它设置在碳钢基管4和不锈钢衬管1的复合管端;该碳钢基管4的管端具有深度为0.7mm
±
0.5mm的内凹环形槽3,该内凹环形槽3的根部3沿着碳钢基管4内侧、不锈钢衬管1内侧一体延伸形成坡口,该坡口的斜边5与碳钢基管4垂线的夹角为35

45
°

[0016]本技术中,该内凹环形槽3的一般长度是45

100mm,其长度还可以根据用户堆焊长度要求而定。
[0017]本技术结构是这样形成的:
[0018]在管端堆焊前对管端内壁进行加工,首先去掉不锈钢衬管1的管端一部分露出碳钢基管4的管端一部分,然后再在露出的碳钢基管4的管端一部分上加工形成深度为0.7
±
0.5mm的内凹环形槽3;最后,在内凹环形槽3的根部3沿着碳钢基管4内侧、不锈钢衬管1内侧一体加工形成坡口,该坡口的斜边5与碳钢基管4垂线的夹角为35

45
°

[0019]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
[0020]1、堆焊加工时,根部3处的35

45
°
的坡口有利于氩弧焊封底,焊枪的喷嘴,送丝嘴和钨极在该部位能够无障碍达到预定焊接位置,焊接时不易产生未熔合和未焊透,大大提高了焊接一次性合格率和探伤合格率,降低质量不合格成本。
[0021]2、充分保证不锈钢衬管1在管端堆焊时第一道焊缝能与不锈钢衬管1和碳钢基管4的碳钢层充分熔合,充分减小了过渡层焊缝发生未熔合、未焊透、夹渣、气孔等缺陷的可能性,提高了一次探伤的合格率,降低了返修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用这种结构的内衬复合钢管,经过项目验证,其一次探伤合格率在95%以上。证明这种工艺改进是有效的,可靠的。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衬复合钢管管端堆焊坡口结构,它设置在碳钢基管(4)和不锈钢衬管(1)的复合管端;其特征在于:该碳钢基管(4)的管端具有深度为0.7mm
±
0.5mm的内凹环形槽(3),该内凹环形槽(3)的根部沿着碳钢基管(4)内侧、不锈钢衬管(1)内侧一体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勤祥廖青云庞海波曹济存孙艳勤周志钢吉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隆复合钢管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