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上料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5064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8
本申请涉及一种循环上料设备,涉及上料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机架和安装于机架用于向模具送料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至少两条并排穿设于模具两侧的传送带以及与传送带带传动连接的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包括正反转电机。该申请具有提高生产上料效率的优点。该申请具有提高生产上料效率的优点。该申请具有提高生产上料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循环上料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上料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循环上料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一般利用冲压模具来实现压型。
[0003]相关技术见申请公开号为CN107377773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包括冲压底座、固定机构、冲压模头和冲孔件;所述冲压模头设置在冲压底座的上方,多根冲孔件可拆卸固定在冲压模头的下表面,冲下底座上设置有与冲孔件相配合的冲孔槽,冲压底座的内部部分中空形成空腔,空腔中设有收集抽屉,冲孔槽与收集抽屉相连通。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操作人员再利用该冲压模具进行作业时,需要进行放料

压型

取料

再次放料等循环工序,下一次放料必须等上一个料板取下后进行,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冲压成型时人工单次上料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循环上料设备。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循环上料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循环上料设备,包括机架和安装于机架用于向模具送料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至少两条并排穿设于模具两侧的传送带以及与传送带带传动连接的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包括正反转电机。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正转时,模具一侧的传送带向模具移动,模具另一侧的传送带远离模具移动。此时从模具的一端传送带上放置料板,传送带带动料板向模具移动并进行冲压作业。模具在进行冲压作业时,向模具另一端的传送带上放置料板,电机反转工作,新放置的料板在传送带的作用下输送到模具处进行冲压作业,已经冲压成型后的料板反向移动到最初上料位置,便于操作人员取下并放置新的料板。重复以上过程,能够交替向模具中放置料板进行冲压,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8]可选的,所述机架上水平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主动轴、从动轴、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主动轴和从动轴转动支撑于机架,主动带轮同轴固定于主动轴的两端,从动带轮同轴固定于从动轴的两端,主动轴与正反转电机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工作能够同时为两侧的传送带提供动力源,结构简单,便于维护。电机正转时一端的物料向模具进行输送,然后进行冲压;当电机反转时,冲压后的料板反向被运输到上料位置用于取料,另一端的物料运送到模具处进行冲压,提高生产效率。
[0010]可选的,所述安装板位于其中一条输送带正下方设有第一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用于带动输送带靠近机架一侧移动以调节张紧度。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送带的张紧度能够调节,使得传送带在较佳的状态下工作,延长传送带的使用寿命。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定导轮和第一动导轮,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有传动杆,第一支撑板与传动杆的端部之间连接有连杆,连杆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传动杆固定;第一定导轮至少有两个并转动支撑于第一支撑板上,第一支撑板开设有用于第一动导轮的轮轴穿过并能够上下移动的竖条孔;传送带依次绕设于第一定导轮和第一动导轮上。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支撑板沿着开口向上移动时,使得传送带的张紧程度减小。反之,当第一支撑板沿着开口向下移动,传送带的张紧程度增加。从而能够调节传送带的张紧度,降低了传送带输送料板载重后打滑的可能,提高运行稳定性。
[0014]可选的,所述安装板连接有用于调节另一条传送带张紧度的第二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定导轮和第二动导轮,第二定导轮的轮轴穿过第二支撑板并与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二支撑板上水平设有横条孔,第二动导轮的轮轴穿过横条孔并相对第二支撑板移动。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传送带与料板之间存在相对滑动时,传送带带动第二动导轮在水平方向适当移动作为缓冲,降低了料板两侧传输不一致导致料板倾斜的可能。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限位杆,传送带穿设于限位杆和第一定导轮之间;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防脱杆,传送带穿设于防脱杆和第二动导轮之间。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送带在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上传输是不会脱出,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
[0018]可选的,所述机架位于模具两侧设有顶升组件,顶升组件包括固定于机架的气缸,气缸的活塞杆竖直设置。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模具对料板进行冲压成型后,料板可能卡固于下模中,气缸的活塞杆伸出能够将料板顶起,使得冲压成型后的料板与模具分离。
[0020]可选的,所述机架设有用于支撑主动轴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端板和遮盖罩,主动轴的两端转动支撑于端板上,主动轴和主动带轮位于遮盖罩的空腔中。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遮盖罩一方面防止灰尘进入到主动轴,另一方面还能够防止人手伸入到输送带端部造成损伤。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操作人员可以从机架两侧交替向模具处进行上料,节省等待冲压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循环上料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正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A

A向的剖视图;图5为显示张紧调节机构各部件位置关系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B

B向的剖视图;图7为显示第二调节组件与支撑板连接关系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中C

C向的剖视图;图9为顶升组件与模具位置关系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11、底座;12、支柱;13、顶盖;14、排屑管;15、防护壳;151、挡板;16、支架;161、端板;162、遮盖罩;2、模具;21、上模;22、下模;3、上料机构;31、安装板;311、开口;32、托板;33、第一导向杆;34、第一气缸;4、输送机构;41、传送带;42、主动轴;43、主动带轮;44、第一调节组件;441、第一支撑板;4411、竖条孔;442、限位杆;443、第一动导轮;444、第一定导轮;45、传动杆;451、连杆;46、电机;47、第二调节组件;471、第二支撑板;4711、横条孔;472、第二定导轮;473、第二动导轮;474、防脱杆;48、高度调节组件;481、第二气缸;482、第二导向杆;5、控制箱;6、工具柜;61、柜体;62、万向轮;7、压力机;8、料板;9、顶升组件;91、第三气缸;92、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1

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循环上料设备。参考图1和图2,循环上料设备包括机架1和安装于机架1上的模具2以及压力机7,机架1上位于模具2的一侧设有上料机构3,上料机构3与模具2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和安装于机架(1)用于向模具(2)送料的输送机构(4),所述输送机构(4)包括至少两条并排穿设于模具(2)两侧的传送带(41)以及与传送带(41)带传动连接的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包括正反转电机(4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水平固定有安装板(31),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主动轴(42)、从动轴、主动带轮(43)和从动带轮,主动轴(42)和从动轴转动支撑于机架(1),主动带轮(43)同轴固定于主动轴(42)的两端,从动带轮同轴固定于从动轴的两端,主动轴(42)与正反转电机(46)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1)位于其中一条输送带正下方设有第一调节组件(44),第一调节组件(44)用于带动输送带靠近机架(1)一侧移动以调节张紧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44)包括第一支撑板(441)、第一定导轮(444)和第一动导轮(443),所述安装板(31)固定连接有传动杆(45),第一支撑板(441)与传动杆(45)的端部之间连接有连杆(451),连杆(451)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441)铰接,连杆(451)的另一端与传动杆(45)固定;第一定导轮(444)至少有两个并转动支撑于第一支撑板(441)上,第一支撑板(441)开设有用于第一动导轮(443)的轮轴穿过并能够上下移动的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利芳郜万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常丰激光刀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