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化深静脉穿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5050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医疗技术领域的一种可视化深静脉穿刺设备,包括,握持部,包括异形手柄,所述异形手柄末端设有充气接口和线缆接口;插入部,包括设于异形手柄前端的穿刺管,所述穿刺管内设有穿刺通道,且所述穿刺管前侧后端设有成像探头,所述成像探头前侧设有透明玻璃窗,通过充气接口对插入组织的前端部进行充气,使被成像探头插入的组织被气体充盈,进而获得一定的可视化成像空间,成像探头将穿刺过程中画面通过数据线实时传到显示器,穿刺者根据成像视野内的画面随时调整穿刺方向,进而完成深部血管的通路建立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视化穿刺套管通过可视化操作,快速高效的在患者深静脉处建立通道,及时为患者进行各类抢救措施提高可靠的血管通道保障。可靠的血管通道保障。可靠的血管通道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视化深静脉穿刺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为一种可视化深静脉穿刺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医院对于一些急症患者首要任务就是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充液体和药物,建立输通道的装置主要为留置针和骨髓腔穿刺针。但这两种方式在抢救急危重症伤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战场环境下由于机体遭受重大创伤导致血液大量流失,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外周静脉塌陷或肢体大面积毁损、缺如,导致留置针穿刺无合适部位或失败率较高,而骨髓穿刺创伤性相对较大,常伴有剧烈疼痛。在休克等危及情况下,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受血容量影响较小,同时深静脉管径粗,可以确保输液快速、流畅;在临床上,救治急危重症病人时常建立和使用深静脉置管,其有效性已得到充分验证,补液速度快,可通过溶液种类谱宽,尤其是血液制品。因此,深静脉穿刺置管可作为平时及战时危急重症伤员救治的最佳选择。但是,临床中由于深静脉位置较深,定位难度大,盲穿失败率高,穿刺时间长。可视化穿刺技术是公认的最为可靠的方法,也是静脉穿刺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外可视化穿刺技术分为浅静脉穿刺,主要技术包括:血管成像仪、荧光静脉留置针、乳腺检查仪、手背浅静脉显示仪、LED静脉观察仪等;深静脉可视化穿刺技术包括:超声技术及X线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其中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技术在国内外应用较成熟、普遍,也是临床中引导深静脉穿刺的主要辅助手段;X线技术(DSA)主要用于导管尖端定位及输液港植入。这两项操作增加医疗设备负载、维护难度、成本高、操作难度大、流程复杂以及需要对操作者进行正规的超声及X线技能培训教育,包括模拟训练,这需要付出一定的金钱和精力。使得超声及X线技术在战场环境及救治急危重症下不易开展,易错失患者的黄金救治时间;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视化深静脉穿刺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视化深静脉穿刺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视化深静脉穿刺设备,包括,握持部,包括异形手柄,所述异形手柄末端设有充气接口和线缆接口;插入部,包括设于异形手柄前端的穿刺管,所述穿刺管内设有穿刺通道,且所述穿刺管前侧后端设有成像探头,所述成像探头前侧设有透明玻璃窗,通过充气接口对插入组织的前端部进行充气,从而使被成像探头插入的组织被气体充盈,进而获得一定的可视化成像空间,成像探头将穿刺过程中画面通过数据线实时传到显示器,穿刺者根据成像视野内的画面随时调整穿刺方向,进而完成深部血管的通路建立过程。
[0005]进一步地,所述穿刺通道直径0.05

2mm,通过穿刺通道可以插入穿刺针,或者通过穿刺通道注水,保证视野清晰。
[0006]进一步地,所述成像探头与穿刺管最前端有2

5mm距离,保证有一定视野大小。
[0007]进一步地,所述穿刺管最前端设有压力传感器,用于测试与前端面接触的微血管血压。
[0008]进一步地,所述压力传感器为压电式或者光纤光栅式。
[0009]进一步地,所述成像探头一侧设有照明光纤,所述线缆接口为数据线和照明光纤的通道。
[0010]进一步地,所述透明玻璃窗为异形结构,只覆盖穿刺系统最前端的一部分,保证压力传感器能够直接接触组织。
[0011]进一步地,所述穿刺管前端为斜切面结构设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线缆接口将成像探头获得的图像信号传输到上位机,用于对组织实时成像。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可视化穿刺套管通过可视化操作,快速高效的在患者深静脉处建立通道,及时为患者进行各类抢救措施提高可靠的血管通道保障;手柄部分为方便抓握的人工工学设计,末端设置有充气接口,可以方便在视野模糊情况下通过充气建立一定的成像空间;利用成像探头将穿刺过程中画面通过数据线实时传到显示器,为操作者提供精准定位;穿刺到达血管后,可通过压力传感器测区分动静脉。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图1中A处剖面透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00、异形手柄;101、充气接口;102、线缆接口;200、插入部;201、穿刺管;202、透明玻璃窗;203、穿刺通道;204、压力传感器;205、成像探头;206、照明光纤。
[0016]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视化深静脉穿刺设备,请参阅图1和图2,包括,握持部,包括异形手柄100,为方便抓握的人工工学设计,异形手柄100末端设有充气接口101和线缆接口102;充气接口101可以方便在视野模糊情况下通过充气建立一定的成像空间;插入部200,包括设于异形手柄100前端的穿刺管201,穿刺管201内设有穿刺通道203,且穿刺管201前侧后端设有成像探头205,成像探头205前侧设有透明玻璃窗202,通过充气接口101对插入组织的前端部进行充气,从而使被成像探头205插入的组织被气体充盈,进而获得一定的可视化成像空间,充气接口101是与穿刺通道203相连通的,不进行充气操作时需要将充气接口101封闭,成像探头205将穿刺过程中画面通过数据线实时传到显示器,穿刺者根据成像视野内的画面随时调整穿刺方向,进而完成深部血管的通路建立过程。
[0019]整个操作过程中,成像探头205将穿刺过程中画面通过数据线实时传到显示器,穿刺者根据成像视野内的画面随时调整穿刺方向;穿刺到达血管后,通过压力传感器204测试血管壁压力,区分动静脉,确认为主静脉后,在可视化条件下将穿刺针或者导丝穿过血管壁插入血管,建立血管通路,之后可视化穿刺套管退出,将穿刺针或者导丝留在血管内,完成深部血管的通路建立过程,为各类抢救措施提高可靠的血管通道保障。
[0020]穿刺通道203直径0.05

2mm,通过穿刺通道203可以插入穿刺针,或者通过穿刺通道203注水,保证视野清晰,穿刺通道比穿刺针或者导丝直径略大,是穿刺针或导丝的植入通道。
[0021]成像探头205与穿刺管201最前端有2

5mm距离,保证有一定视野大小。
[0022]穿刺管201最前端设有压力传感器204,用于测试与前端面接触的微血管血压,穿刺到达血管后,通过压力传感器测试血管壁压力,通过压力区分动静脉。
[0023]压力传感器204为压电式或者光纤光栅式。
[0024]成像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化深静脉穿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持部,包括异形手柄(100),所述异形手柄(100)末端设有充气接口(101)和线缆接口(102);插入部(200),包括设于异形手柄(100)前端的穿刺管(201),所述穿刺管(201)内设有穿刺通道(203),且所述穿刺管(201)前侧后端设有成像探头(205),所述成像探头(205)前侧设有透明玻璃窗(202),通过充气接口(101)对插入组织的前端部进行充气,从而使被成像探头(205)插入的组织被气体充盈,进而获得一定的可视化成像空间,成像探头(205)将穿刺过程中画面通过数据线实时传到显示器,穿刺者根据成像视野内的画面随时调整穿刺方向,进而完成深部血管的通路建立过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化深静脉穿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通道(203)直径0.05

2mm,通过穿刺通道(203)可以插入穿刺针,或者通过穿刺通道(203)注水,保证视野清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视化深静脉穿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探头(205)与穿刺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西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讯显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