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VC基体雾化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501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VC基体雾化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标物制备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PVC基体雾化标准物质在PVC树脂基体中引入特定种类的增塑剂后,在保障性质稳定、组分间结合性好且均匀的前提下,制备的产品存在不同的增塑剂迁移量,进而显现出35~80%宽范围下的不同光泽度,可应用在各种实际光泽度要求的雾化测试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PVC基体雾化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VC基体雾化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标物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VC基体雾化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在汽车中待的时间越来越长,汽车的舒适环境已成为汽车质量衡量的主要因素,然而汽车中大量的内饰制品都是可挥发材质,其中以工具箱护套、侧门横扶手护套、手刹护套、变速杆球头、侧把手护套等PVC材质材料数量最多;汽车内PVC内饰材料及PVC皮革类纤维及纺织品在汽车上所占表面积约为(20.6~29.9)m2,质量为(13~16)kg。这些材料在高温下会散发出可挥发物质,在空气中漂浮或者凝结在玻璃上,使内饰环境变差,影响舒适度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此外,挥发物凝结在窗户上会造成视野模糊,降低了出行的安全性。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采用雾化测试同时监控该材料挥发物的重量以及挥发物散发出来对玻璃制品光泽度的影响。
[0003]高温雾化测试方法中光泽度测试方法表征可散发物质对玻璃制品光泽度的影响,现阶段高温雾化仪光泽度法使用标准物质:液态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该物质在高温加热100℃、3h,平衡1h条件的测试结果要求在(76

98)%区间,则说明设备状态正常,结果可信。然而标准物质DIDP为有机试剂液体,不方便储存和运输,且测试结果只能监控设备的状态,标准物质单一。同时,不同品牌和不同批次的标准物质DIDP也会存在差异,无法相互验证标准物质结果的准确性,所以监控雾化设备即使得到结果也有待进一步验证。最后,DIDP需要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并远离火种、热源,需要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较不方便。
[0004]基于上述情况,市场上还没有一款易存储和运输的物质来标定雾化设备和监控测光泽度法结果可靠性的标准物质。在汽车PVC材料占比较多的情况下,现阶段也没有以PVC树脂为基材的聚合物材料作为监控雾化测试结果的标准物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PVC基体雾化标准物质,该产品可根据实际雾化测试所需光泽度进行实际调整配方以符合测试需求,性能稳定且方便储存和运输;该标准物质产品测试结果均一稳定,适用于各类PVC材质相关制品的监控。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PVC基体雾化标准物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08]PVC树脂100份、增塑剂40~80份以及稳定剂1~3份;
[0009]所述增塑剂为对苯类增塑剂、邻苯类增塑剂、聚酯类增塑剂、卤代多醚基脂肪酸酯中的任意一种;
[0010]所述PVC树脂的根据GB/T5761

2018测试的聚合度为1000~1700。
[0011]由于现有汽车内饰产品中以PVC材质的种类占主体,因此当制备聚合物雾化测试标准物质时,以PVC树脂作为基体最为合适,更符合实际;而PVC中的C

Cl键断裂后可被其他
基团取代,因此在PVC树脂基体中引入特定种类的增塑剂后,在保障性质稳定、组分间结合性好且均匀的前提下,制备的产品存在不同的增塑剂迁移量,进而显现出35~80%宽范围下的不同光泽度,可应用在各种实际光泽度要求的雾化测试中。
[0012]同时,专利技术人发现,并非任意种类的增塑剂可实现理想的产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若增塑剂选择不当,可能导致其与PVC基体出现互溶性差的缺陷,而不同种类的增塑剂混合使用也会造成产品性能下降的问题。
[0013]另一方面,PVC树脂的聚合度同样与最终产品的性能有重要联系,若PVC聚合度过低,其增塑剂的吸收量有限,产品光泽度可选范围变窄,而若添加同等添加量的增塑剂则可能导致产品出现“出油”现象,增塑剂含量无法确认且会直接在样品表面散发,被污染的可能性变大,测试应用时的不稳定性增强,平行测试结果偏差较大;而如果PVC聚合度过高,则可能导致产品的密度降低,挥发度提升,产品在塑炼机上的塑化时间变长,PVC树脂在此过程的分解量变大,无法准确评定PVC的分解量,进而导致产品在应用于测试时结果的不稳定性,而产品的均匀性同样也不能保证;而此时如果添加较多的稳定剂则虽然会抑制PVC树脂的分解,但同时也会导致PVC的含量相对降低,进而使产品的测试结果均匀性和稳定性难以预测,而根据专利技术人多次实验后确定,以聚合度为1000~1700的PVC树脂作为基体制备的产品效果最佳。
[0014]优选地,所述增塑剂为对苯类增塑剂、邻苯类增塑剂中的任意一种。
[0015]专利技术人经过实验发现,以对苯类和邻苯类的增塑剂制备的PVC基体标准物质其物质均匀性和稳定性最佳。
[0016]更优选地,所述增塑剂为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邻苯二甲酸二酯(DPHP)中的任意一种。
[0017]优选地,所述聚酯类增塑剂为偏苯三酸三(2

乙基己酯)(TOTM)、己二酸类聚酯中的任意一种;
[0018]优选地,所述PVC树脂的聚合度为1200~1500。
[0019]优选地,所述PVC树脂每100g的增塑剂吸收量≥24g,所述PVC树脂的增塑剂吸收量根据GB/T3400

2002标准进行测试。
[0020]PVC树脂的增塑剂吸收量极大地决定了可用增塑剂的种类及添加量范围,若PVC树脂的增塑剂吸收量不足,其只能选择低含量的增塑剂进行搭配,大大缩小最终标物产品的光泽度可选范围,而若添加较多的增塑剂则可能使得到的产品出现“出油”现象。
[0021]优选地,所述稳定剂为甲基锡、硬脂酸钙、硬脂酸锌、三盐基硫酸铅、二盐基亚硫酸铅中的至少一种。
[0022]优选地,所述PVC基体雾化标准物质的组分中还包括0.1~2份润滑剂;
[0023]更优选地,所述润滑剂为石蜡、硬脂酸、硬脂酸镁、脂肪酸复合酯类润滑剂、脂肪醇羧酸类润滑剂中的至少一种。
[002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PVC基体雾化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1)将PVC树脂、增塑剂、稳定剂和润滑剂按配比混合均匀后,置入双辊塑炼机中混炼塑化,得片状半成品;
[0026](2)将片状半成品冲压成型后,即得所述PVC基体雾化标准物质。
[0027]本专利技术所述PVC基体雾化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操作步骤简单,可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
[0028]优选地,步骤(1)所述混合时的温度为60~80℃,时间为5~10min;
[0029]优选地,步骤(1)所述混炼塑化的温度为170~180℃,时间为10~15min。
[0030]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PVC基体雾化标准物质在雾化测试中样品检测及结果验证、目标物质含量监控以及检测仪器校准中的应用。
[0031]优选地,所述目标物质为汽车内饰含有的挥发性物质。
[0032]本专利技术所述PVC基体雾化标准物质相比于现有液态标准物质更加容易储存和运输,称量取用方便;该产品稳定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VC基体雾化标准物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PVC树脂100份、增塑剂40~80份以及稳定剂1~3份;所述增塑剂为对苯类增塑剂、邻苯类增塑剂、聚酯类增塑剂、卤代多醚基脂肪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所述PVC树脂的聚合度为1000~1700。2.如权利要求1所述PVC基体雾化标准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对苯类增塑剂、邻苯类增塑剂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所述增塑剂为对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酯中的任意一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PVC基体雾化标准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PVC树脂的聚合度为1200~1500。4.如权利要求1所述PVC基体雾化标准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PVC树脂每100g的增塑剂吸收量≥24g。5.如权利要求1所述PVC基体雾化标准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甲基锡、硬脂酸钙、硬脂酸锌、三盐基硫酸铅、二盐基亚硫酸铅中的至少一种。6.如权利要求1所述PVC基体雾化标准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PV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彩云匡莉戴婷庞承焕李卫领
申请(专利权)人:国高材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