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4981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7
本申请提供一种杀菌装置,包括安装壳体、进水组件、多个杀菌模组和出水组件;多个杀菌模组分为设置在安装壳体内,每个杀菌模组均设置有进水端和出水端;进水组件和出水组件均设置在安装壳体内,并且进水组件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水口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出水口与多个进水端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出水组件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二进水口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进水口与多个出水端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本申请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杀菌装置无法对流量较大水体进行紫外线杀菌的问题。紫外线杀菌的问题。紫外线杀菌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杀菌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水体杀菌的领域,尤其涉及杀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用水的水体质量关注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而在改善水体质量的过程中,对水体进行杀菌从而杀死水体中的微生物则是其中一个重要步骤。
[0003]目前常见的水体杀菌方式是利用UVCLED紫外线灯对需要净化的水体进行照射,从而利用紫外线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或RNA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和/或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这种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液氯杀菌方式既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也不会存在化学品残留的问题,这也使得利用紫外线对水体进行杀菌的方法也逐渐被推广应用。
[0004]但目前利用UVCLED紫外线灯发出紫外线进行水体杀菌时,由于需要保证水体的照射效果,所以目前的杀菌装置通常应用于静态或流量较小的水体的杀菌过程,而无法对流量较大的水体进行紫外线杀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杀菌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杀菌装置无法对流量较大水体进行紫外线杀菌的问题。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杀菌装置,包括安装壳体、进水组件、多个杀菌模组和出水组件;
[0007]多个所述杀菌模组均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内,每个所述杀菌模组均设置有进水端和出水端;
[0008]所述进水组件和所述出水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内,并且所述进水组件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进水端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所述出水组件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出水端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
[0009]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组件包括进水壳和进水开关;所述进水壳内形成有分水腔,所述第一进水口和多个所述第一出水口均位于进水壳上,并且均与所述分水腔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处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开关设置在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分水腔之间;
[0010]所述出水组件包括出水壳;所述出水壳内形成有集水腔,多个所述第二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均位于出水壳上,并且均与所述集水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处设置有出水管。
[0011]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进水组件还包括流量计,所述流量计设置在所述进水管内,并且每个所述进水端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均设置有控制阀;
[0012]所述流量计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并且所述控制阀的控制端连接在所述控制模块上。
[0013]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壳体包括主体部、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进水管穿过所述第一端盖,并朝着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延伸,所述出水管穿过所述第二端盖,并朝着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延伸。
[0014]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端盖上。
[0015]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端盖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一限位部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口内,并与所述第一安装口相适配;
[0016]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端盖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二限位部穿设在所述第二安装口内,并与所述第二安装口相适配。
[0017]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壳处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槽,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槽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一一对应相连通,所述杀菌模组的进水端插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槽内;
[0018]所述出水壳处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槽,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槽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水口一一对应相连通,所述杀菌模组的出水端插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槽内。
[0019]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和/或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嵌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槽内,所述第二密封圈嵌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槽内。
[0020]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端盖,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端盖。
[0021]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端盖上设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穿过所述第一端盖并与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螺纹连接;
[0022]和/或,所述第二端盖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穿设在所述安装座上,并与所述安装座螺纹连接。
[0023]本申请提供的杀菌装置,包括安装壳体、进水组件、多个杀菌模组和出水组件;多个杀菌模组均设置在安装壳体内,每个杀菌模组均设置有进水端和出水端;进水组件和出水组件均设置在安装壳体内,并且进水组件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水口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出水口与多个进水端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出水组件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二进水口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进水口与多个出水端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利用杀菌装置对大流量的水体进行紫外线杀菌时,将水体通过第一进水口通入进水组件中,使得水体通过进水组件上的多个第一出水口流动至多个杀菌模组中,从而能够利用多个杀菌模组同时对水体进行紫外线杀菌,并使得水体通过多个第二进水口流动至出水组件处,最后通过第二出水口流出,从而实现对大流量水体的杀菌过程。
附图说明
[0025]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002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旨在显示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旨在显示杀菌装置结构的剖视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安装壳体;11、主体部;12、第一端盖;121、第一安装口;122、连接螺栓;13、第二端盖;131、第二安装口;132、安装座;14、安装板;141、安装孔;2、进水组件;21、进水壳;211、第一连接槽;2111、第一密封圈;22、进水管;221、流量计;23、第一进水口;24、第一出水口;25、分水腔;26、进水开关;261、定位部;262、遮挡部;3、出水组件;31、出水壳;311、第二连接槽;3111、第二密封圈;32、出水管;33、第二进水口;34、第二出水口;35、集水腔;4、杀菌模组;41、进水端;42、出水端;5、控制模块;6、支撑杆。
[0031]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32]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壳体、进水组件、多个杀菌模组和出水组件;多个所述杀菌模组均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内,每个所述杀菌模组均设置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组件和所述出水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并且所述进水组件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出水口与多个所述进水端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所述出水组件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进水口与多个所述出水端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组件包括进水壳和进水开关;所述进水壳内形成有分水腔,所述第一进水口和多个所述第一出水口均位于进水壳上,并且均与所述分水腔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处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开关设置在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分水腔之间;所述出水组件包括出水壳;所述出水壳内形成有集水腔,多个所述第二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均位于出水壳上,并且均与所述集水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处设置有出水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包括主体部、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进水管穿过所述第一端盖,并朝着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延伸,所述出水管穿过所述第二端盖,并朝着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端盖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一限位部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口内,并与所述第一安装口相适配;所述出水管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慕永刚郑远志康建陈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杰生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