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供能的移动式智能消杀病毒通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4934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供能的移动式智能消杀病毒通道装置,属于医疗设施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消杀病毒通道装置为箱体组成的箱式结构,分为前后两个区域,前面区域为测温扫码区,在测温扫码区内安装有测温仪、扫码仪、人脸识别仪、摄像头等,后面区域为消杀病毒区,在消杀病毒区内安装有直流等离子体空气消毒设备,消杀病毒区入口及出口由可打开的隔扇与测温扫码区及外界分开,形成封闭空间;在消杀病毒通道装置上安装有微型光储直柔系统及多能互补系统给测温仪、扫码仪、人脸识别仪和直流等离子体空气消毒设备等电器设备提供电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直接由光伏发电提供电能给直流用电设备,减少耗能,采用直流等离子体空气消毒设备,通道装置的使用温度范围宽泛,增加装置的舒适度和适应性。置的舒适度和适应性。置的舒适度和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供能的移动式智能消杀病毒通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光伏供能的移动式智能消杀病毒通道装置,属于医疗设施


技术介绍

[0002]在人员密集流动区域如医院入口、海关入口、学校入口、会议入口等,病毒的传染性很强,特别是目前的新冠病毒,杀伤力更大,因此为了防止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染和扩散,在这些入口处往往会放置消杀病毒通道,以前主要是以帐篷的形式,采用开放式喷淋杀毒药物进行消杀病毒,这种方式一是浪费药物,二是消杀病毒效果差,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目前人们开发了一种较为封闭的消杀病毒的通道式设备,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0494699U《测温消毒杀菌一体化装置》给出了一种带有测温的消毒杀菌的装置,应用在人行入口等处通道,人们进入一个较为封闭的小空间内进行雾化药物的杀菌,杀菌效果有所提高,但其仍然存在着使用和效果问题,一是电能来源需要拉线,不方便;二是液体喷雾方式,需要消耗药物,同时不能在零度以下使用,而且喷雾会使人体产生不舒服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优化设计,使得人们体感舒适,同时扩展了通道的适用性。
[0004]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就是要解决目前存在的供能问题以及消杀病毒的药物问题,以提高消杀效果和环境适应性。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微型光储直柔系统,装置内电器采用直流电器,如直流等离子体空气消毒设备,其不需要药物超声雾化,等离子体空气消毒设备的工作原理是采用等离子空气电离系统,运用特定电压原理进行工作,通过正负离子产生器的内/外电极(通过绝缘体使其相互分离)迫使放电触发,然后生成与自然界相近的离子簇,这些数百万计的带电的离子簇与空气中的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主动碰撞,击穿细胞膜、DNA和蛋白质,使其迅速破裂丧失活性,直至杀灭及分解,这种方法被称为空气电离技术,实现了消杀过程人机共存,体验感好,杀毒效果提升。
[0006]光储直柔系统是应用太阳能光伏、储能、直流和柔性四项技术的系统简称,英文简称PEDF(Solar photovoltaic, Energy storage, Direct current and Flexibility),光储直柔的“光”,是指太阳能光伏技术,“储”是指各种储能技术,“直”是指低压直流配电系统技术,“柔”是指柔性用电技术,主动改变从市电取电的能力,使设施或装置用电由刚性负载转变为柔性负载,“光”“储”“直”是实现“柔”这一最终目标的必要条件。微型光储直柔系统(光伏组件安装功率小于500Wp)非常适合可移动的微空间采用,如本技术的消杀病毒通道装置。
[0007]多能互补系统是指采用市电、柴电、风电等多种形式供电系统。
[0008]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 一种光伏供能的移动式智能消杀病毒通道装置,通
道内安装有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消杀病毒通道装置为箱体组成的箱式结构,分为前后两个区域,前面区域为测温扫码区,在测温扫码区内安装有测温仪、扫码仪、人脸识别仪、摄像头等,后面区域为消杀病毒区,在消杀病毒区内安装有直流等离子体空气消毒设备,消杀病毒区入口及出口由可打开的隔扇与测温扫码区及外界分开,形成封闭空间;在消杀病毒通道装置上安装有微型光储直柔系统及多能互补系统给测温仪、扫码仪、人脸识别仪和直流等离子体空气消毒设备等电器设备提供电能。
[0009]所述的隔扇为可中间打开的磁吸式门帘或折叠门或推拉门。
[0010]所述的消杀病毒通道装置的箱体采用防火、隔音保温材料制成防菌墙体,如抗倍特板,在消杀病毒区的侧面可安装透明玻璃,透明玻璃可选用高分子材料有机玻璃或透光型太阳能光伏夹层玻璃。
[0011]所述的透光型太阳能光伏夹层玻璃为晶体硅光伏夹层玻璃或薄膜光伏夹层玻璃,电能输出端接入微型光储直柔系统。
[0012]所述的测温扫码区的一侧为设备箱,可打开侧板,箱内安装有光储直柔系统及多能互补系统的蓄电池、逆变器、控制器等,在内侧面安装有测温仪、扫码仪、人脸识别仪,顶部安装有摄像头。
[0013]所述的直流等离子体空气消毒设备安装在消杀病毒区的顶部或侧部。
[0014]所述的消杀病毒区内安装有语音提示器或LED显示灯,进行安全和时间提示。
[0015]所述的微型光储直柔系统的光伏组件安装在设备外顶面,通过控制器可以给直流用电器提供电能及给蓄电池充电。
[0016]所述的控制器还包含有通信模块,可将数据传输到后台。
[0017]所述消杀病毒通道装置的入口和出口设置有脚踏板。
[0018]本技术产生的积极效果是:采用微型光储直柔系统,直接由光伏发电提供电能给直流用电设备,减少耗能,采用直流等离子体空气消毒设备,通道装置的使用温度范围宽泛,从

20℃到60℃均能达到超过99.99%的灭活率,增加装置的适应性;采用透光型光伏夹层玻璃,设置语音提示,减小进入人员恐惧感,增加装置的舒适度;消杀过程在相对密闭空间完成,消杀过程人机共存,体验感好,消杀效果提升;等离子消杀系统设备功率能耗与普通喷雾设备相比大大减小,降低了设备能耗。
附图说明
[0019]图1: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隔扇为磁吸式门帘。
[0021]图3: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隔扇为折叠门。
[0022]图中,1、箱体,2、设备箱,3、测温仪,4、扫码仪,5、摄像头,6、脚踏板,7、光伏组件,8、太阳能光伏夹层玻璃,9、直流等离子体空气消毒设备,10、隔扇,10

1、磁吸式门帘,10

2、折叠门,10

3、折叠门轨道,11、人脸识别仪,12、蓄电池,13、控制器,14、语音提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前”、“后”、“左”、“右”、“内”、“外”、“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
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4]本实施例的箱体1外形尺寸为为长1.8米宽1.1米高2.41米,内部通道尺寸为长1.8米宽1米高1.9米,箱体2入口和出口都放置有脚踏板6,箱体2内安装有直流或交流照明灯,内部测温扫码区长度为0.8米,消杀病毒区长度为1米,设备箱2放置在测温扫码区一侧,其厚度为0.2米,设备箱2内放置有12.8V25Ah的蓄电池12,设备箱内后板安装有逆变器和控制器13,前板安装有测温仪3、扫码仪4和人脸识别仪11,测温扫码区入口顶部安装有摄像头5,消杀病毒区和测温扫码区由磁吸式门帘10

1隔开,消杀病毒区的出口也安装有磁吸式门帘10

1,在消杀病毒区的顶部安装有12V/26W的直流等离子体空气消毒设备9,侧面安装语音提示器14,在消杀病毒区的一侧箱体上安装有60W太阳能光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供能的移动式智能消杀病毒通道装置,通道内安装有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消杀病毒通道装置为箱体组成的箱式结构,分为前后两个区域,前面区域为测温扫码区,在测温扫码区内安装有测温仪、扫码仪、人脸识别仪、摄像头,后面区域为消杀病毒区,在消杀病毒区内安装有直流等离子体空气消毒设备,消杀病毒区入口及出口由可打开的隔扇与测温扫码区及外界分开,形成封闭空间;在消杀病毒通道装置上安装有微型光储直柔供能系统及多能互补系统提供电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供能的移动式智能消杀病毒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采用防火、隔音、保温材料制成防菌墙体,在消杀病毒区的一侧安装透明玻璃;所述的防菌墙体材料为抗倍特板,透明玻璃为高分子材料有机玻璃或透光型太阳能光伏夹层玻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供能的移动式智能消杀病毒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光型太阳能光伏夹层玻璃为晶体硅光伏夹层玻璃或薄膜光伏夹层玻璃,电能输出端接入微型光储直柔系统。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供能的移动式智能消杀病毒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型光储直柔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伟李毅陆坚罗元清杨乐王永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