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水型雨水湿塘及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492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6
一种节水型雨水湿塘及构建方法,它属于雨水利用、生态景观和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它包括一个斗型结构的基础坑,起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基础坑底部和边坡铺设有第二防渗层,从底部向上依次铺设有沙状滤料层和蓄水层,蓄水层以再生骨料作为蓄水填料;所述蓄水层的上表面设置一浅坑,在浅坑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防渗层,所述的第一防渗层上方的空间蓄水构成景观浅水塘;在沙状滤料层中设置有多条软式透水管,软式透水管通过变径四通等排水管件连接一连通管;在所述的基础坑的中部或者旁边设置有一清水井以及水泵装置和溢流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对收集的雨水实现过滤保鲜再利用,还可为周边绿地提供灌溉用水,也为建筑垃圾资源化提供了一个途径。也为建筑垃圾资源化提供了一个途径。也为建筑垃圾资源化提供了一个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水型雨水湿塘及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水型雨水湿塘及构建方法,它属于雨水利用、生态景观和环境保护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普通雨水湿塘是指具有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长年有水的景观水体,可结合绿地、开放空间等场地条件,设计为多功能调蓄水体,即平时发挥正常的景观及休闲、娱乐功能,当暴雨发生时能够发挥调蓄功能。可广泛用于校园、工业园区、住宅小区、街心公园等场合。
[0003]但是绝大多数城市的气候条件决定了雨水湿塘只有在雨季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旱季时往往需要采用自来水进行补水,才能维持湿塘内植物的存活和景观效果。随着环保政策的收紧,国家已经禁止使用自来水为水景设施补水了,这使得雨水湿塘的建设受到了限制。
[0004]申请号为202120632486.6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具有海绵功能的景观水池,所述的景观水池可以在下雨时将雨水存储起来,有效节约城市水资源,由于这一设计的流入储水池的径流雨水都经过了粗滤和精滤两道过滤,所以同时能保证水池中的水保持清洁。但该技术方案存在如下的缺陷:1)造价高昂。修建了大型的钢筋混凝土池子(见后建防水层)后,却只有储水池那一小部分空间用来储水;2)运维成本高。精滤层采用高精度过滤棉,成本高,更换困难,且产生新的垃圾;3)水质难以保证。高精度过滤棉可以过滤掉水中的颗粒状物质,但不能去除已经溶解到水中的有害物质;4)景观效果差。景观水池本体为混凝土池子,缺乏自然和生态之美。
[0005]申请号为CN202121028362.3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城市生态景观雨水湿塘系统,雨水湿塘系统包括主塘以及设置在主塘一侧的前置塘,前置塘一侧设有进水口,主塘一侧设有溢水口,溢水口、进水口处均安装有过滤网,能够有效防止管道堵塞;前置塘与主塘之间通过天然卵石连通在一起,天然卵石形成的通道底部铺设有防渗层,防止水分流失的同时还具有美观性。前置塘和主塘内部结构相同,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防渗层、细砂层、砾石层、卵石层、土工布、土层、土工布、砾石层,前置塘和主塘内均种植有水生植物,共同实现对雨水的净化,为水生植物提供较好的土壤条件,净化后的水体还可用作景观用水或灌溉用水,有助于节约水资源,经济效益好。但这个技术方案也存在下列技术缺陷:
[0006]1)缺乏自然汇集雨水的能力。需要另外配置雨水收集系统将地面雨水汇集到进水口;2)旱季需要补水。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旱季或少雨季节水塘中的水会枯竭,如不及时补水湿塘中的植物难以存活;3)水质难以保证。仅靠砾石对雨水进行过滤,很难使水变得清澈;4)难免蚊虫滋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造低成本、具有雨水收集、积存、调蓄和净化功能且
无需外部水源补水的长年有水的节水型雨水湿塘及构建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9]一种节水型雨水湿塘,它包括一个斗型结构的基础坑,在所述的基础坑底部和边坡铺设有第二防渗层,从底部向上依次铺设有沙状滤料层和蓄水层,所述蓄水层的上表面设置一浅坑,在浅坑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防渗层,所述的第一防渗层上方的空间蓄水构成景观浅水塘;在所述的沙状滤料层中设置有多条软式透水管,软式透水管通过变径四通等排水管件连接一连通管;在所述的基础坑的中部或者旁边设置有一清水井,所述的连通管伸入清水井中;在所述的清水井中设置有水泵装置和溢流装置。
[0010]所述的水泵装置包括置于清水井底部的潜水泵和一直通到基础坑的坑顶边缘的清水水管。
[0011]在所述的清水井井口处设置有带有定位支脚的溢流井盖。
[0012]所述的溢流装置包括一个与城市雨水井连通的溢流管,所述的溢流管的上管口低于清水井的井口;在所所述的溢流管上管口下方的浅水塘平常水面高度的位置处设置有缓排孔。
[0013]在所述的蓄水层为再生粗骨料填料。
[0014]一种节水型雨水湿塘的构建方法,它包括如下的步骤:
[0015]A:首先,在规划好的场地内开挖底部较为平整的斗型结构的基础坑,基础坑的形状和尺寸应能容纳景观设计确定的景观浅水塘及其边坡;
[0016]B:在基础坑的旁边或者中间开挖清水井砌筑坑;当清水井砌筑坑位于所述基础坑旁边时,需在清水井砌筑坑与基础坑之间开挖一连通沟;
[0017]C:在清水井砌筑坑底部浇筑防水混凝土,待防水混凝土凝固后砌筑清水井,清水井的井口高度即为整个湿塘的溢流高度;
[0018]D:将溢流管安装在清水井的井壁上,溢流管的出口通向市政雨水井并铺设在事先挖好的溢流管沟槽中,将连通管安装在清水井下部,连通管的另一端伸入到基础坑的底部位置;
[0019]E:回填清水井砌筑坑、溢流管沟槽和连通沟。若清水井位于所述基础坑的内部,则不存在联通沟;
[0020]F:在基础坑底部及边坡铺设第二防渗层,第二防渗层采用整张的鱼塘防渗膜,所述的基础坑的边坡处的有效高度应与景观浅水塘的平常水面高度一致,铺设到连通管端头处时,在鱼塘防渗膜与管端头相交处剪出一个略大于连通管管径的孔洞,用防水砂浆涂抹在外露连通管端头的根部的混凝土上,立即将鱼塘防渗膜上的孔洞套在管端头上。若清水井位于所述基础坑的内部,则需在鱼塘防渗膜与清水井的井壁相交处剪出一个略大于井壁外径的孔洞;
[0021]G:按压鱼塘防渗膜上的孔洞四周部位直至外露管壁或井壁周边有砂浆冒出,然后在外露管端头或井壁的根部四周覆盖防水砂浆并养护1天;
[0022]H:根据需要在连通管端部安装4~6个变径四通,安装4~6条软式透水管,每条软式透水管的两端均连接到所述变径四通上;
[0023]I:在坑底铺设沙状滤料层,充分覆盖软式透水管;在沙状滤料层上再填充蓄水层;所述的蓄水层的上表面堆填成一浅坑;
[0024]J:在所述的蓄水层上表面的浅坑上设置第一防渗层,第一防渗层靠近清水出口的一侧最外边缘应略高于第二防渗层的有效高度,即略高于景观浅水塘的平常水面高度;在浅水塘对应清水出口的另一侧,第一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的有效高度应一致,并留出一渗漏带,在所述的渗漏带上方设置一蓄水填料层,形成一个水流通道;
[0025]K:在铺设第一防渗层的浅坑中注水,并在水池中铺设一个种植塘泥层,构成景观浅水塘;
[0026]L:在所述第二防渗层的边缘包括所述水流通道上方铺设掺土填料(8),铺设范围延伸至基础坑边缘,形成可以种植草皮的连续坡面并种植草皮;
[0027]M:在清水井中安装潜水泵和清水水管,在清水出口处堆放石块或假山石。
[0028]在B步骤中,在基础坑的旁边开挖清水井砌筑坑,所述的清水井砌筑坑的中心距所述基础坑边缘距离大于2米;所述的清水井砌筑坑的深度比基础坑深约0.5米。
[0029]所述的沙状滤料为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沙状滤料厚度约为0.2米;所述的蓄水层的填料为单粒级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
[0030]所述的水流通道的高度约为0.1米,宽度为1~2米。
[0031]所述的溢流管的管口低于溢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水型雨水湿塘,它包括一个斗型结构的基础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基础坑底部和边坡铺设有第二防渗层(21),从底部向上依次铺设有沙状滤料层(23)和蓄水层(2),所述蓄水层(2)的上表面设置一浅坑,在浅坑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防渗层(11),所述的第一防渗层(11)上方的空间蓄水构成景观浅水塘(1);在所述的沙状滤料层(23)中设置有多条软式透水管(22),所述的软式透水管(22)通过变径四通等排水管件连接一连通管(33);在所述的基础坑的中部或者旁边设置有一清水井(3),所述的连通管(33)伸入清水井(3)中;在所述的清水井中设置有水泵装置和溢流装置。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节水型雨水湿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泵装置包括置于清水井(3)底部的潜水泵(4)和一直通到基础坑的坑顶边缘的清水水管(41)。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节水型雨水湿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清水井(3)井口处设置有带有定位支脚(311)的溢流井盖(31)。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节水型雨水湿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装置包括一个与城市雨水井连通的溢流管(32),所述的溢流管(32)的上管口低于清水井(3)的井口;在所所述的溢流管(32)上管口下方的浅水塘平常水面高度的位置处设置有缓排孔(321)。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节水型雨水湿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蓄水层(2)为再生粗骨料填料。6.一种节水型雨水湿塘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的步骤:A:首先,在规划好的场地内开挖底部较为平整的斗型结构的基础坑,基础坑的形状和尺寸应能容纳景观设计确定的景观浅水塘(1)及其边坡;B:在基础坑的旁边或者中间开挖清水井砌筑坑;当清水井砌筑坑位于所述基础坑旁边时,需在清水井砌筑坑与基础坑之间开挖一连通沟;C:在清水井砌筑坑底部浇筑防水混凝土(34),待防水混凝土凝固后砌筑清水井(3),清水井的井口高度即为整个湿塘的溢流高度;D:将溢流管(32)安装在清水井(3)的井壁(36)上,溢流管的出口通向市政雨水井并铺设在事先挖好的溢流管沟槽中,将连通管(33)安装在清水井下部,连通管的另一端伸入到基础坑的底部位置;E:回填清水井砌筑坑、溢流管沟槽和连通沟。若清水井位于所述基础坑的内部,则不存在联通沟;F:在基础坑底部及边坡铺设第二防渗层(21),第二防渗层采用整张的鱼塘防渗膜,所述的基础坑的边坡处的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世瑾丁志荣何志明郝齐东余雷刘静文张颖雪冯志远黄远洋罗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市政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