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混合器端锥及筒体焊接成型夹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4922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用混合器端锥及筒体焊接成型夹持机构,属于柴油机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设置用于对筒体进行定位的筒体定位装置,底座上表面在筒体定位装置的外侧设置用于将筒体顶紧的筒体顶紧装置、用于对端锥定位的端锥定位装置和用于对端锥压紧的端锥压紧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端锥+筒体组件手动焊接产品的一致性无法保证且效率低下的问题。性无法保证且效率低下的问题。性无法保证且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混合器端锥及筒体焊接成型夹持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柴油机尾气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车用混合器端锥及筒体焊接成型夹持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柴油机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使用催化净化技术降低污染及排放是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现有催化器多采用DOC+DPF+混合器+SCR去除汽车尾气有害物质,混合器的作用是主要对尿素进行破碎,使得尾气与尿素充分混合,保证SCR进气端气流的均匀性,提升SCR转化效率,然而混合器无法通过一套工装焊接成型,分工序焊接组件,再通过组件+组件焊接成完整的混合器为现阶段主流加工工艺。
[0003]端锥+筒体组件是焊接完整的混合器中需要焊接的一个组件。如图7所示,筒体6的侧壁上对称设置通孔61。如图8所示,端锥7为圆盘状结构,其上设置与筒体6外径匹配的偏心孔71。焊接时,将端锥焊接在筒体的上端。
[0004]以往端锥+筒体组件采用手工焊接,在尺寸、角度等各方面存在差异,造成后处理尿素结晶,且产品的一致性无法保证,效率低下,不能有效的满足客户交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用混合器端锥及筒体焊接成型夹持机构,解决端锥+筒体组件手动焊接产品的一致性无法保证且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车用混合器端锥及筒体焊接成型夹持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设置用于对筒体进行定位的筒体定位装置,底座上表面在筒体定位装置的外侧设置用于将筒体顶紧的筒体顶紧装置、用于对端锥定位的端锥定位装置和用于对端锥压紧的端锥压紧装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定位装置包括固设在底座上的圆形的筒体定位装置基板,所述筒体定位装置基板的直径大于所述筒体的外径,筒体定位装置基板上设置筒体定位块,所述筒体定位块的周缘对称设置两个与筒体的内表面匹配的筒体定位弧面,两个筒体定位弧面延伸形成的虚拟圆的直径与筒体的内径匹配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筒体顶紧装置包括对称固设在筒体定位装置左右两侧的安装筒,所述安装筒通过安装筒支架固设在底座上,所述安装筒背向筒体定位装置的一侧设置双头气缸,所述双头气缸的活塞杆背向筒体定位装置的一端设置手柄、朝向筒体定位装置的一端穿过安装筒且设置定位销块,所述定位销块朝向通孔一端的直径小于通孔的直径、背向通孔一端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
[0010]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表面还设置第一手扳阀,所述第一手扳阀与两个双头气缸的气路同时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端锥定位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筒体定位装置左前方、左后方、右前
方和右后方的筒体定位装置安装座,所述筒体定位装置安装座上设置端锥定位块,所述端锥定位块朝向筒体定位装置的一侧设置台阶,所述台阶的高度与端锥放置在筒体上的高度匹配设置,所述端锥定位块朝向筒体定位装置的一侧在台阶的上方设置与端锥匹配的端锥定位弧面。
[0012]进一步的,所述端锥压紧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筒体定位装置前后两侧的端锥压紧装置基座,所述端锥压紧装置基座上方水平设置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背向筒体定位装置的一侧铰接压紧气缸,所述压紧气缸的活塞杆指向筒体定位装置且其端部设置连接块,倒T型块的顶部与连接块指向筒体定位装置的一端铰接,所述倒T型块背向筒体定位装置的一端与安装块指向筒体定位装置的一端铰接,倒T型块指向筒体定位装置的一端的下表面设置压紧块,所述压紧块底部指向筒体定位装置的一端设置凸起,当所述压紧气缸的活塞杆伸长时,所述凸起向下旋转压紧端锥的上表面。
[0013]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表面还设置第二手扳阀,所述第二手扳阀与两个压紧气缸的气路同时连接。
[0014]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的车用混合器端锥及筒体焊接成型夹持机构采用气动驱动,能够有效的对筒体进行定位,简单快速的夹持住端锥,对组件尺寸和位置进行有效控制,确保零件在装配及焊接过程中不位移、不变形。提高了成品合格率,减轻的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
[0018]图3为端锥和筒体处于被夹持状态的立体图;
[0019]图4为筒体定位装置立体图;
[0020]图5为端锥定位装置立体图;
[0021]图6为端锥压紧装置立体图;
[0022]图7为筒体立体图;
[0023]图8为端锥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

6所示,一种车用混合器端锥及筒体焊接成型夹持机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设置用于对筒体6进行定位的筒体定位装置2,底座1上表面在筒体定位装置2的外侧设置用于将筒体6顶紧的筒体顶紧装置3、用于对端锥7定位的端锥定位装置4和用于对端锥7压紧的端锥压紧装置5。
[0027]所述筒体定位装置2包括固设在底座1上的圆形的筒体定位装置基板21,所述筒体定位装置基板21的直径大于所述筒体6的外径,筒体定位装置基板21上设置筒体定位块22,所述筒体定位块22的周缘对称设置两个与筒体6的内表面匹配的筒体定位弧面221,两个筒体定位弧面221延伸形成的虚拟圆的直径与筒体6的内径匹配设置。
[0028]所述筒体顶紧装置3包括对称固设在筒体定位装置2左右两侧的安装筒31,所述安装筒31通过安装筒支架32固设在底座1上,所述安装筒31背向筒体定位装置2的一侧设置双头气缸33,所述双头气缸33的活塞杆背向筒体定位装置2的一端设置手柄34、朝向筒体定位装置2的一端穿过安装筒31且设置定位销块35,所述定位销块35朝向通孔61一端的直径小于通孔61的直径、背向通孔61一端的直径大于通孔61的直径。
[0029]所述底座1上表面还设置第一手扳阀11,所述第一手扳阀11与两个双头气缸33的气路同时连接。
[0030]所述端锥定位装置4包括分别设置在筒体定位装置2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和右后方的筒体定位装置安装座41,所述筒体定位装置安装座41上设置端锥定位块42,所述端锥定位块42朝向筒体定位装置2的一侧设置台阶421,所述台阶421的高度与端锥7放置在筒体6上的高度匹配设置,所述端锥定位块42朝向筒体定位装置2的一侧在台阶421的上方设置与端锥7匹配的端锥定位弧面422。
[0031]所述端锥压紧装置5包括分别设置在筒体定位装置2前后两侧的端锥压紧装置基座51,所述端锥压紧装置基座51上方水平设置安装块56,所述安装块56背向筒体定位装置2的一侧铰接压紧气缸52,所述压紧气缸52的活塞杆指向筒体定位装置2且其端部设置连接块53,倒T型块54的顶部与连接块53指向筒体定位装置2的一端铰接,所述倒T型块54背向筒体定位装置2的一端与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混合器端锥及筒体焊接成型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设置用于对筒体(6)进行定位的筒体定位装置(2),底座(1)上表面在筒体定位装置(2)的外侧设置用于将筒体(6)顶紧的筒体顶紧装置(3)、用于对端锥(7)定位的端锥定位装置(4)和用于对端锥(7)压紧的端锥压紧装置(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混合器端锥及筒体焊接成型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定位装置(2)包括固设在底座(1)上的圆形的筒体定位装置基板(21),所述筒体定位装置基板(21)的直径大于所述筒体(6)的外径,筒体定位装置基板(21)上设置筒体定位块(22),所述筒体定位块(22)的周缘对称设置两个与筒体(6)的内表面匹配的筒体定位弧面(221),两个筒体定位弧面(221)延伸形成的虚拟圆的直径与筒体(6)的内径匹配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混合器端锥及筒体焊接成型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顶紧装置(3)包括对称固设在筒体定位装置(2)左右两侧的安装筒(31),所述安装筒(31)通过安装筒支架(32)固设在底座(1)上,所述安装筒(31)背向筒体定位装置(2)的一侧设置双头气缸(33),所述双头气缸(33)的活塞杆背向筒体定位装置(2)的一端设置手柄(34)、朝向筒体定位装置(2)的一端穿过安装筒(31)且设置定位销块(35),所述定位销块(35)朝向通孔(61)一端的直径小于通孔(61)的直径、背向通孔(61)一端的直径大于通孔(61)的直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用混合器端锥及筒体焊接成型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还设置第一手扳阀(11),所述第一手扳阀(11)与两个双头气缸(33)的气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屹魏强吴蔚江鸿祥朱庆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