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器组件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4847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凝器组件和空调器,冷凝器组件,其包括:冷凝器芯体、集液管和第一出管,所述冷凝器芯体上穿设有至少1根制冷剂管,所述集液管与至少1个所述制冷剂管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出管与所述集液管的下端连通以从所述集液管的下端吸入液态制冷剂。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增大引入的液态制冷剂量,从而保证冷凝器的第一出管尽可能为过冷状态,从而保证膨胀阀中的节流效果,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使得集成式热管理客车空调在单独开启电池冷却模式时,换热效率提高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凝器组件和空调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冷凝器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来,新能源客车空调往集成化方向发展,在满足乘客舱制冷的同时还需要对电池冷却,目前新能源顶置式客车空调受结构限制,其冷凝器多呈“八”字形倾斜布置,在对电池单独冷却时,压缩机频率较小,同时受到重力、风量分布不均等因素影响,导致冷凝器出口制冷剂为气液混合状态,从而影响膨胀阀的节流效果。如图1所示。
[0003]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客车空调在对电池单独冷却时,压缩机频率较小,存在冷凝器出口制冷剂为气液混合状态,从而影响膨胀阀的节流效果等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冷凝器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客车空调在对电池单独冷却时,压缩机频率较小,存在冷凝器出口制冷剂为气液混合状态,从而影响膨胀阀的节流效果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冷凝器组件和空调器。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凝器组件,其包括:
[0006]冷凝器芯体、集液管和第一出管,所述冷凝器芯体上穿设有至少1根制冷剂管,所述集液管与至少1个所述制冷剂管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出管与所述集液管的下端连通以从所述集液管的下端吸入液态制冷剂。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剂管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制冷剂管的出口均与所述集液管连通。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管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出管的另一端还连通设置有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液管的上端封堵不连通。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管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
[0011]还包括第二出管,所述第二出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液管的上端或下端连通;所述第二出管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为电池电子膨胀阀,所述电池电子膨胀阀为与第一蒸发器连通的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蒸发器开启时对电池单独冷却;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为空调电子膨胀阀,所述空调电子膨胀阀为第二蒸发器连通的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二蒸发器开启时对室内或车内冷却。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进管和分流管,所述进管的一端与所述分流管连通,所述分流管与至少一个所述制冷剂管的进口连通,所述进管能够导入制冷剂进入所述分流管
中并分布至所述制冷剂管中。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器芯体为两个且呈左右对称设置,且在竖直平面的投影面内两个所述冷凝器芯体成“八”字形倾斜布置,其中一个冷凝器芯体朝着远离另一个冷凝器芯体的方向其高度逐渐降低,形成为倾斜布置的结构。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管的中心线与所述集液管的中心线之间成0~90
°
之间的夹角布置。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组件。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冷凝器组件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出管的一端与集液管的下端连通,能够从集液管的下端吸入液态制冷剂,适用于客车空调在对电池单独冷却时,压缩机频率较小的工况,如果压缩机频率较小,压缩机出气口的制冷剂量较小,经过冷凝器后往往产生气液混合物,如果气液混合物进入膨胀阀中则会导致节流效果不佳,导致电子膨胀阀不能正常工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出管的引入端接在集液管的下端,能够增大引入的液态制冷剂量,从而保证冷凝器的第一出管尽可能为过冷状态,从而保证膨胀阀中的节流效果,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使得集成式热管理客车空调在单独开启电池冷却模式时,换热效率提高5

20%,且随着压缩机频率降低,提升效果更明显,同时该专利技术不增加任何系统部件,具有结构简单,实现方便,占用空间较小的优势。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客车空调冷凝器布置方式示意图;
[0020]图2为现有的客车空调冷凝器的出液管结构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客车空调冷凝器的出液管结构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客车空调冷凝器的出液管结构图。
[0023]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4]1、进管;2、冷凝器芯体;3、集液管;4、第一出管;5、第一节流装置;6、第二节流装置;7、第二出管;8、分流管;9、制冷剂管;101、第一连通管;102、第二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3

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凝器组件,其包括:
[0026]冷凝器芯体2、集液管3和第一出管4,所述冷凝器芯体2上穿设有至少1根制冷剂管9,所述集液管3与至少1个所述制冷剂管9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出管4与所述集液管3的下端连通以从所述集液管3的下端吸入液态制冷剂。
[0027]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出管的一端与集液管的下端连通,能够从集液管的下端吸入液态制冷剂,适用于客车空调在对电池单独冷却时,压缩机频率较小的工况,如果压缩机频率较小,压缩机出气口的制冷剂量较小,经过冷凝器后往往产生气液混合物,如果气液混合物进入膨胀阀中则会导致节流效果不佳,导致电子膨胀阀不能正常工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出管的引入端接在集液管的下端,能够增大引入的液态制冷剂量,从而保证冷凝器的第一出管尽可能为过冷状态,从而保证膨胀阀中的节流效果,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使得集成式热管理客车空调在单独开启电池冷却模式时,换热效率提高5

20%,且随着压缩机频率
降低,提升效果更明显,同时该专利技术不增加任何系统部件,具有结构简单,实现方便,占用空间较小的优势。
[0028]新能源集成式热管理客车空调在满足乘客舱制冷的同时还需给电池冷却,存在3种工作模式即单独开启空调,空调和电池冷却同时开启以及单独开启电池冷却。充电和行车时有时需单独开启电池冷却模式,而此时所需冷量较小,压缩机运行频率较低,质量流量较小,由于风量分布不均和重力的影响,制冷剂从集液管上方流出会存在气液混合状态,影响膨胀阀正常节流工作,从而降低整机性能。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出液结构解决了上述问题。
[00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剂管9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制冷剂管9的出口均与所述集液管3连通。这是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剂管的优选方式,通过至少两个制冷剂管能够增大制冷剂与空气等载冷剂之间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果,集液管的作用就是将经过换热后的多个制冷剂管中的制冷剂混合并导出。
[0030]实施例1,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管4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一连通管101,所述第一连通管101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5,所述第一出管4的另一端还连通设置有第二连通管102,所述第二连通管102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芯体(2)、集液管(3)和第一出管(4),所述冷凝器芯体(2)上穿设有至少1根制冷剂管(9),所述集液管(3)与至少1个所述制冷剂管(9)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出管(4)与所述集液管(3)的下端连通以从所述集液管(3)的下端吸入液态制冷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管(9)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制冷剂管(9)的出口均与所述集液管(3)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管(4)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一连通管(101),所述第一连通管(101)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5),所述第一出管(4)的另一端还连通设置有第二连通管(102),所述第二连通管(102)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管(3)的上端封堵不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管(4)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一连通管(101),所述第一连通管(101)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5);还包括第二出管(7),所述第二出管(7)的一端与所述集液管(3)的上端或下端连通;所述第二出管(7)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连通管(102),所述第二连通管(102)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6)。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浩谭锋缑成刚鲁春雷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