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482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插座,包括相互组装固定的盖板、保护门、带电部件、底座以及用于带动保护门复位的复位件,底座内形成有供安装带电部件的安装部,保护门收容于盖板并遮盖在安装部的上方,保护门包括主体部和自主体部朝向两侧延伸的推开部,主体部上设有第一滑动部,底座内设有与第一滑动部相配合的第二滑动部以及位于第二滑动部两侧的防单极限位筋,防单极限位筋的上表面低于推开部的底部所在平面,当L极/N极插头插入时,保护门相对于第二滑动部旋转、推开部与对应的防单极限位筋发生干涉,使保护门无法滑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插座不仅能够防单极插入,而且结构简单,省力且省料。省力且省料。省力且省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座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插座,属于电器保护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行业的发展,目前插座都具有防止触电功能,所谓防止触电就是插座设置有绝缘保护门把插座内的带电部件与外部环境隔绝,防止人误接触到带电部件。当使用者使用插座取电时,需要用插头的插销插入才能推开该绝缘保护门插入插孔;插头拔出来后,该绝缘保护门能自动复位,挡住下方的带电部件,绝缘保护门设计有防单极插入机构,即使用金属物体插入单个插孔也不能推开绝缘保护门接触到带电部件导致误触电,尤其有利于避免小孩触电。
[0003]开关插座行业中,目前三扁插的绝缘保护门一般采取E极驱动推开保护门,虽有N/L极驱动,但保护门的结构复杂,因此不但致使保护门难驱动,而且还致使二扁插和三扁插不能通用一种保护门,不但不方便用户使用,而且还导致物料数量多,不利于生产管理,且生产成本高。
[0004]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保护门提出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该插座的保护门不但易于驱动,而且能够防单极插入,且结构简单。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插座,包括相互组装固定的盖板、保护门、带电部件、底座以及用于带动所述保护门复位的复位件,所述底座内形成有供安装所述带电部件的安装部,所述保护门收容于所述盖板并遮盖在所述安装部的上方,所述保护门包括主体部和自主体部朝向两侧延伸的推开部,所述主体部上设有第一滑动部,所述底座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动部相配合的第二滑动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滑动部两侧的防单极限位筋,所述防单极限位筋的上表面低于所述推开部的底部所在平面,当L 极/N极插头插入时,所述保护门相对于所述第二滑动部旋转、所述推开部与对应的防单极限位筋发生干涉,使所述保护门无法滑动。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单极限位筋垂直于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所述第二滑动部平行于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滑动部为开设于所述主体部底部的滑槽,所述第二滑动部为设于所述底座内的滑动轴。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单极限位筋的上表面与所述推开部的底部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0.6mm。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开部的顶部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当L极/N极插头插入时,所述保护门绕所述第二滑动部旋转5
°
~10
°
,使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盖板发生干涉。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开部设置有两个,且该两个推开部的最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最小为20mm。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上开设有L极插孔、N极插孔和/或E极插孔,所述推开部分别遮挡所述L极插孔和N极插孔。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的背面设有挡板和多个限位板,所述保护门收容在由多个限位板围设形成的收容空间内;所述主体部内设有收容腔和自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收容腔突伸的卡扣,所述复位件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卡扣上、另一端与所述挡板相抵接。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带电部件包括二扁插的L极插套和N极插套,所述推开部遮挡所述L极插套和N极插套。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带电部件包括三扁插的L极插套、 N极插套以及E插套,所述推开部遮挡所述L极插套和N极插套,所述E 极插套裸露。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插座一方面通过在保护门上设置第一滑动部、在底座上对应设置第二滑动部和防单极限位筋,从而在单极插入时,可利用第二滑动部与防单极限位筋的相互干渉阻止单极插入,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将用于安装带电部件的结构与底座合二为一,使得结构简单,省力且省物料。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插座的分解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保护门与复位弹簧的分解示意图。
[0019]图3是图2中保护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中保护门、复位弹簧以及盖板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中保护门、复位弹簧以及底座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中L极插头和N极插头同时插入L极插孔和N极插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技术中L极插头或N极插头单极插入L极插孔或N极插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5]如图1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插座,包括相互组装固定的盖板1、保护门2、带电部件3和底座4,以及用于带动保护门2复位的复位件5,底座4内形成有供安装带电部件3的安装部42,保护门2收容于盖板1并遮盖在安装部42的上方,本技术中,复位件5优选为复位弹簧。该插座可以是三扁插,也可以是二扁插,通用性较强。本技术通过在底座4 内设置用于安装带电部件3的安装部42,从而无需单独设置一个结构件来安装带电部件3,具有结构简化、成本降低的优点。
[0026]结合图2与图3所示,保护门2包括主体部20和自主体部20朝向两侧延伸并与三扁插/二扁插的L极和N极相对设置的两个推开部21,每个推开部21上均形成有推开斜面;主体
部20的底部设有第一滑动部22,底座 4内对应设有与第一滑动部22相配合的第二滑动部40,从而在三扁插/二扁插的L极插头和N极插头同时插入且与对应的推开斜面接触时,保护门2 在分力的作用下,能够沿第二滑动部40滑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22 为开设在主体部20底部的滑槽,第二滑动部40为设置在底座4内的滑动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22也可为设置在主体部20底部的滑动轴,此时第二滑动部40则为设置在底座4内的滑槽,此处不作限制。
[0027]为了描述方便,以下说明书部分将以第一滑动部22为滑槽、第二滑动部40为滑动轴为例进行举例说明,但不应以此为限。
[0028]底座4内还设有位于滑动轴40的两侧以分别与保护门2相配合的防单极限位筋41,该防单极限位筋41垂直于底座4的底部设置,滑动轴40平行于底座4的底部设置(即垂直于防单极限位筋41设置)。初始状态下(即未插入插头时),防单极限位筋41的上表面低于推开部21的底部所在平面。较佳地,防单极限位筋41的上表面与推开部21的底部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0.6mm,且优选为0.4mm,此时,不会妨碍保护门2的正常滑动。
[0029]上述推开斜面包括L极推开斜面24和N极推开斜面25,当L极/N极插头插入并接触L极推开斜面24/N极推开斜面25时,保护门2在单侧插力的作用下绕滑动轴40旋转,此时保护门2的与单侧插力相对应的推开部 21与防单极限位筋41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座,包括相互组装固定的盖板、保护门、带电部件、底座以及用于带动所述保护门复位的复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形成有供安装所述带电部件的安装部,所述保护门收容于所述盖板并遮盖在所述安装部的上方,所述保护门包括主体部和自主体部朝向两侧延伸的推开部,所述主体部上设有第一滑动部,所述底座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动部相配合的第二滑动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滑动部两侧的防单极限位筋,所述防单极限位筋的上表面低于所述推开部的底部所在平面,当L极/N极插头插入时,所述保护门相对于所述第二滑动部旋转、所述推开部与对应的防单极限位筋发生干涉,使所述保护门无法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单极限位筋垂直于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所述第二滑动部平行于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部为开设于所述主体部底部的滑槽,所述第二滑动部为设于所述底座内的滑动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单极限位筋的上表面与所述推开部的底部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0.6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开部的顶部设有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飞谢灿雁姜永春
申请(专利权)人:欧普照明电器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