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的后副车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4630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后副车架及车辆,其中,车辆的后副车架包括由前横梁、后横梁以及两根纵梁围合形成的框架结构,前横梁、后横梁以及两根纵梁均为管梁;后横梁的端部与纵梁焊接固定,后横梁的端部还设有支架,支架能够与第一衬套的外壁焊接固定,且第一衬套能够与转向节可旋转连接。能够节省后副车架的整体用料、降低成本,同时还能够减小整体重量,利于实现轻量化目标。实现轻量化目标。实现轻量化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的后副车架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的后副车架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后副车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和两根纵梁,具体的,后横梁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两根纵梁连接固定,并且后横梁的两个端部还分别与转向节可旋转连接,具体的,后横梁和转向节之间通过衬套实现连接,衬套能够可旋转地连接于后横梁的空腔内,如此设置,后横梁的空腔内需要较大空间,并且后横梁由于侧壁还需要与纵梁连接,因此,该后横梁的端部的体积较大,导致整体重量较大,成本高且不利于实现轻量化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后副车架及车辆,能够节省后副车架的整体用料、降低成本,同时还能够减小整体重量,利于实现轻量化目标。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后副车架,包括由前横梁、后横梁以及两根纵梁围合形成的框架结构,所述前横梁、所述后横梁以及两根所述纵梁均为管梁;所述后横梁的端部与所述纵梁焊接固定,所述后横梁的端部还设有支架,所述支架能够与所述第一衬套的外壁焊接固定,且第一衬套能够与转向节可旋转连接。
[0005]将支架与第一衬套的外壁焊接固定,转向节与第一衬套之间可旋转连接,此时,对于支架的结构并不做限制,后横梁的端部可在与纵梁的外壁焊接固定后,部分向外延伸形成上述支架,然后支架通过焊接与第一衬套的外壁固定即可,如此可使得后横梁端部的结构更为简单,并且不会由于为了保证整体结构强度而使其体积较大、重量较大的情况,如此能够达到减少用料、降低成本、且整体重量较轻的效果。
[0006]可选地,所述后横梁包括两个搭接部,所述搭接部的截面呈C型结构,两个所述搭接部的开口相对并搭接通过焊接固定,以围合形成所述管梁。
[0007]可选地,所述后横梁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纵梁的外壁以及所述第一衬套的外壁相适配的第一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弧形结构分别贴合于所述纵梁的外壁以及所述第一衬套的外壁,并通过焊接固定。
[0008]可选地,所述支架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第一衬套外壁的轴向长度。
[0009]可选地,所述前横梁以及两根所述纵梁分别为一体成型的管状结构。
[0010]可选地,所述纵梁的端部通过第二衬套与车体连接;所述纵梁的端部能够通过激光切割形成与所述第二衬套外壁相适配的第二弧形结构,所述第二弧形结构与所述第二衬套的外壁贴合并通过焊接固定。
[0011]可选地,所述前横梁的端部能够通过激光切割形成与所述纵梁相适配的第三弧形结构,所述第三弧形结构能够贴合于所述纵梁的外壁,并通过焊接固定。
[001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转向节、第一衬套以及如上所述的后副车架。
[0013]具有如上所述的后副车架的车辆,其技术效果与上述后副车架的技术效果类似,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0014]可选地,所述转向节的端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壁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衬套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并通过螺栓连接。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的后副车架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3是后副车架的截面图;
[0018]图4是纵梁端部和第二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和图6是后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中安装空间较小,图6中安装空间较大。
[0020]附图1

6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1]1‑
前横梁,11

第三弧形结构;2

后横梁,21

支架,22

搭接部,23

第一弧形结构;3

纵梁,31

第二弧形结构;4

第一衬套;5

转向节;6

螺栓; 7

第二衬套;8

安装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后副车架及车辆,其中,车辆包括上述后副车架。
[0024]如图1所示,后副车架包括前横梁1、后横梁2和两根纵梁3,其中,两根纵梁3间隔并列设置,前横梁1和后横梁2分别连接于两根纵梁3之间,并围合形成框架结构,具体的,前横梁1、后横梁2和纵梁3均为管梁,以在保证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减少整体用料、降低成本,并且便于实现轻量化目标。
[0025]后横梁2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纵梁3连接的同时,后横梁2的每个端部还分别通过第一衬套4与转向节5可旋转连接,具体的,如图2所示,后横梁2的端部延伸设有支架21,该支架21与转向节5之间通过第一衬套4可旋转连接,为实现这一目的,可以是支架21与第一衬套4固定,转向节5与第一衬套4可旋转连接,还可以是支架21与第一衬套4可旋转连接,转向节5与第一衬套4固定,或者,还可以是支架21、转向节5分别与第一衬套4可旋转连接。
[0026]后横梁2的端部同时与纵梁3以及第一衬套4连接,为保证后副车架的整体结构强度,后横梁2的端部与纵梁3之间的结合面积不能太小,二者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而纵梁3端部的支架21还要与第一衬套4连接,如果支架21与第一衬套4可旋转连接,那么该支架21需要设置有开口,该开口内腔需要容纳第一衬套4,开口较大,并且在开口的两侧壁分别设置安装孔,然后将第一衬套4连接于该开口的内腔内,并通过螺栓连接,以实现支架21与第一衬套4之间的可旋转连接,但是此种结构设置下,为保证后横梁2的端部与纵梁3之间的连接强度,开口的侧壁都需要延伸至纵梁3,并与纵梁3的外壁抵接贴合,然后焊接固定,如此一来,该后横梁2 的端部的结构尺寸较大,用料较多、重量较大且焊接量大。
[0027]因此,本实施例中,将支架21与第一衬套4的外壁焊接固定,转向节 5与第一衬套4
之间可旋转连接,此时,对于支架21的结构并不做限制,后横梁2的端部可在与纵梁3的外壁焊接固定后,部分向外延伸形成上述支架21,然后支架21通过焊接与第一衬套4的外壁固定即可,如此可使得后横梁2端部的结构更为简单,并且不会由于为了保证整体结构强度而使其体积较大、重量较大的情况,如此能够达到减少用料、降低成本、且整体重量较轻的效果。
[0028]具体的,如图2所示,转向节5设有安装槽,该安装槽的内腔与第一衬套4的长度相适配,并且安装槽的两侧壁分别设有安装孔,安装时,将第一衬套4安装于安装槽内,然后通过螺栓6安装即可实现二者之间的可旋转连接,由于转向节5与第一衬套4之间的连接无需考虑与其它部件的连接情况,因此,该转向节5的安装槽的侧壁只需满足第一衬套4的安装即可。
[0029]因此,将后横梁2端部的支架21与第一衬套4的外壁焊接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前横梁(1)、后横梁(2)以及两根纵梁(3)围合形成的框架结构,所述前横梁(1)、所述后横梁(2)以及两根所述纵梁(3)均为管梁;所述后横梁(2)的端部与所述纵梁(3)焊接固定,所述后横梁(2)的端部还设有支架(21),所述支架(21)能够与第一衬套(4)的外壁焊接固定,且第一衬套(4)能够与转向节(5)可旋转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2)包括两个搭接部(22),所述搭接部(22)的截面呈C型结构,两个所述搭接部(22)的开口相对并搭接通过焊接固定,以围合形成所述管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2)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纵梁(3)的外壁以及所述第一衬套(4)的外壁相适配的第一弧形结构(23),所述第一弧形结构(23)分别贴合于所述纵梁(3)的外壁以及所述第一衬套(4)的外壁,并通过焊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1)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第一衬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霄胡灵杰刘永博周长波石永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