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二次融合柱上智能断路器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438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二次融合柱上智能断路器防护结构,包括保护外壳,所述保护外壳的两侧面均设置有卡轮,所述卡轮共有两个,且对称布置,所述保护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绕线柱,所述绕线柱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线路,所述保护外壳的外表面设置有传风孔,所述保护外壳的内部且位于绕线柱的右侧设置有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绕线柱与卡轮,提供给线路一定的伸缩量,进行抵消风力对线路的拉扯,同时通过固定夹,保障与断路器的连接,使其使用更加方便,通过设置有壳体,对断路器进行防水的保护,同时通过导热片与传风孔,可以对内部的热量进行散出,对其使用进行保护。对其使用进行保护。对其使用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二次融合柱上智能断路器防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断路器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二次融合柱上智能断路器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户外真空断路器具有过载、短路和欠电压保护功能,有保护线路和电源的能力,主要应用于中压架空线电网,作为分、合负荷电流与过载电流、短路电流之用。其中真空断路器极柱是将真空灭弧室和断路器相关的导电零件同时嵌入到环氧树脂或热塑性材料这类容易固化的固体绝缘材料中形成的整体部件,可使断路器尺寸缩小,有利于开关小型化。
[0003]由于此类断路器在户外且在中高架上进行使用,所以易于出现进水,从而使得断路器失灵,导致断路器失去作用,而且在遇到大风天气,使线路进行拉扯,而现有线路为刚性连接,易于造成接触不良,且易于使线路断裂,从而导致危险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一二次融合柱上智能断路器防护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二次融合柱上智能断路器防护结构,包括保护外壳,所述保护外壳的两侧面均设置有卡轮,所述卡轮共有两个,且对称布置;
[0006]所述保护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绕线柱,所述绕线柱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线路,所述保护外壳的外表面设置有传风孔;
[0007]所述保护外壳的内部且位于绕线柱的右侧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导热片;
[0008]所述绕线柱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柱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缠绕片;/>[0009]所述壳体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夹,所述保护外壳的右侧面与左侧面均设置有出线口。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两个所述卡轮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卡轮的侧表面设置有凹槽。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壳体的内部放置有断路器,所述导热片与断路器相接触。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缠绕片共有四片,且缠绕片的表面设置有放置槽。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所述线路依次通过卡轮、绕线柱、固定夹、断路器。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9]所述保护外壳的下表面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孔。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1]所述壳体的下表面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内部与外界相连通。
[00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3]所述固定夹与断路器之间线路保持松弛状态,两个所述卡轮的接触处设置有摩擦层。
[0024]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5]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二次融合柱上智能断路器防护结构,通过设置有绕线柱与卡轮,提供给线路一定的伸缩量,进行抵消风力对线路的拉扯,同时通过固定夹,保障与断路器的连接,使其使用更加方便。
[0026]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二次融合柱上智能断路器防护结构,通过设置有壳体,对断路器进行防水的保护,同时通过导热片与传风孔,可以对内部的热量进行散出,对其使用进行保护。
[0027]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二次融合柱上智能断路器防护结构,通过设置有弹簧,可以在费力拉扯结束后,对线路进行回收,防止经过拉扯,使得线路进行下垂,导致意外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一二次融合柱上智能断路器防护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一二次融合柱上智能断路器防护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一二次融合柱上智能断路器防护结构的图2 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31]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一二次融合柱上智能断路器防护结构的绕线柱结构示意图。
[0032]图例说明:
[0033]1、保护外壳;2、卡轮;3、绕线柱;4、线路;5、壳体;6、导热片;7、柱体;8、弹簧;9、缠绕片;10、固定夹;11、出线口;12、连接板;13、传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
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6]参照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一二次融合柱上智能断路器防护结构:包括保护外壳1,保护外壳1的下表面设置有连接板12,进行固定保护外壳,连接板1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孔,保护外壳1的两侧面均设置有卡轮2,提供压迫力,增加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增强线路的拉扯力,卡轮2共有两个,且对称布置,两个卡轮2的外表面相接触,形成卡合的结构,卡轮2的侧表面设置有凹槽,便于线路进行穿过,两个卡轮2的接触处设置有摩擦层,增大阻力。
[0037]保护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绕线柱3,进行提供线路4的韧性,绕线柱3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线路4,进行连接电路,线路4依次通过卡轮2、绕线柱3、固定夹10、断路器,进行传递电量,保护外壳1的外表面设置有传风孔13,消除内部的热量。
[0038]保护外壳1的内部且位于绕线柱3的右侧设置有壳体5,进行保护断路器,壳体5的下表面与连接板12固定连接,壳体5的内部与外界相连通,壳体5 的内部设置有导热片6,进行传导热量,壳体5的内部放置有断路器,导热片 6与断路器相接触,便于传出热量。
[0039]绕线柱3包括柱体7,柱体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8,提供弹力,弹簧8远离柱体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缠绕片9,方便线路4进行缠绕,缠绕片9 共有四片,且缠绕片9的表面设置有放置槽,放置线路4。
[0040]壳体5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夹10,固定夹10与断路器之间线路4保持松弛状态,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二次融合柱上智能断路器防护结构,包括保护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外壳(1)的两侧面均设置有卡轮(2),所述卡轮(2)共有两个,且对称布置;所述保护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绕线柱(3),所述绕线柱(3)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线路(4),所述保护外壳(1)的外表面设置有传风孔(13);所述保护外壳(1)的内部且位于绕线柱(3)的右侧设置有壳体(5),所述壳体(5)的内部设置有导热片(6);所述绕线柱(3)包括柱体(7),所述柱体(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8),所述弹簧(8)远离柱体(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缠绕片(9);所述壳体(5)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夹(10),所述保护外壳(1)的右侧面与左侧面均设置有出线口(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二次融合柱上智能断路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卡轮(2)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卡轮(2)的侧表面设置有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二次融合柱上智能断路器防护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景堂张泽栋王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宇和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