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负荷预测及自调节的智能箱式变电站制造技术_技高网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负荷预测及自调节的智能箱式变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2391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7: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负荷预测及自调节的智能箱式变电站,涉及变电站技术领域,包括横截面均为等腰梯形的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依次铰接形成可变形的四边形底框,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上均开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和四边形底框中部连通的空间中安装有底板,变形后的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端部之间的夹角用于安装纵杆机构,四边形底框恢复形变后能够夹紧纵杆机构,第一底杆、第二底杆和纵杆机构形成的空间中可拆卸的安装有侧板,侧板上端可拆卸的安装有顶板,顶板上可拆卸的设置有顶框,顶框通过连接机构与纵杆机构临时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不采用外用工具对纵杆机构、侧板、底板、顶板和顶框的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电站,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负荷预测及自调节的智能箱式变电站


技术介绍

1、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基础,其对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都极其重要,将人工智能算法技术应用电力负荷预测是现在较为成熟的技术,采用人工智能算法负荷预测技术的箱式变电站使用范围较广,这类箱式变电站有效的对未来电力负荷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自动预测,为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2、目前现有的采用人工智能算法负荷预测技术的箱式变电站在进行安装使用时,对于箱体本身需要安装成型后运输至指定地点,运输途中的安全性较低,再或者就是将箱体零部件运输到指定地点后进行拼装,但是拼装时往往需要繁琐的安装步骤以及使用不同的电动工具和螺钉螺栓等连接件进行安装,安装过程较为复杂。

3、例如申请号为cn202111174157.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有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负荷预测及自调节的智能箱式变电站,包括箱框和箱门,所述箱框的内部设置有变电组件、油式散热器和电控组件,所述箱框的一侧安装有箱门,所述箱框的三个侧面与箱门的两侧均封装有箱板,箱框内部设置有气泵;所述箱框包括板框、封板和隔热板,所述板框一侧封装有封板,板框内部等距排列有隔热板,隔热板的两侧呈凹陷状。虽然能够对箱体内进行很好的散热,但是,该智能箱式变电站的箱体部分整体安装较为不便,框架整体一体成型,相当于拼装后运输至安装地点,运输途中的安全性较低。

4、因此,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负荷预测及自调节的智能箱式变电站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智能变电站箱体不易拼装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负荷预测及自调节的智能箱式变电站,包括用于对变电站本体性能进行负荷预测的预测系统、自调节系统以及横截面均为等腰梯形的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所述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依次铰接形成可变形的四边形底框,所述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上均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四边形底框中部连通的空间中安装有底板,变形后的所述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端部之间的夹角用于安装纵杆机构,所述四边形底框恢复形变后能够夹紧纵杆机构,所述第一底杆、第二底杆和纵杆机构形成的空间中可拆卸的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上端可拆卸的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上可拆卸的设置有顶框,所述顶框通过连接机构与纵杆机构临时固定,所述变电站本体安装在底板上,其中一个所述侧板上铰接有箱门。

4、进一步地,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所述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的上底朝向四边形底框的中心,所述第一底杆的上底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合页,所述第一底杆的下底远离第二合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合页,所述第一合页远离第一底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底杆的下底端部,所述第二合页远离第一底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底杆的上底端部。

5、进一步地,所述纵杆机构包括安装组件和固定连接在安装组件上端的纵杆组件,所述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两端的上下端均开设有内陷槽,所述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的端部对称卡开设有角豁口,所述四边形底框恢复形变后的角豁口形成用于夹紧安装组件的安装空间。

6、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多边形杆以及固定连接在多边形杆两端的端板,所述多边形杆的高度与安装空间的深度一致、且所述多边形杆能够卡在安装空间中。

7、进一步地,所述纵杆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端板上端的第一角杆、对称固定连接在第一角杆两侧的第二角杆、固定连接在第一角杆朝向四边形底框中心一侧的第三角杆,所述第三角杆和第一角杆平行,两个所述第二角杆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当所述纵杆机构被夹紧后,两个所述第二角杆分别平行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角杆和第三角杆远离纵杆组件中心的一端分别设置为外凸形和内凹形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面,所述侧板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且所述侧板的两端对称开设有端槽,所述端槽插接在两个相邻的第二角杆的外侧、且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所述侧板的上底和下底分别与第三角杆和第一角杆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面位于同一平面。

9、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的上端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中固定连接有卡柱,所述顶板的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用于卡接在第二卡槽中的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上开设有与卡柱相配合的通孔。

10、进一步地,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所述侧板的下底上端和第一角杆的上端分别开设有第一下陷槽和第二下陷槽,所述顶框的内侧面与顶板的大小一致,所述顶框的下端外周固定连接有用于插接在第一下陷槽中的围挡,所述围挡的四角开设有角孔。

11、进一步地,所述纵杆组件的上端开设有与第二下陷槽连通的安装槽,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沿第一角杆和第三角杆中线固定在第三角杆内侧面上的导向杆、套接在导向杆外周的第一压簧、滑动连接在导向杆外侧面上且用于卡接至角孔中的限位块和对称固定连接在限位块两侧且朝向第三角杆一端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所述第一压簧远离四边形底框的一端固定在限位块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压簧远离限位块的一端固定在第三角杆的内侧面上。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角杆的上端开设有与安装槽连通的滑槽以及与滑槽连通的限位槽,所述滑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压簧,所述第二压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滑动连接在滑槽中,所述滑槽的下端设置有滑动连接在限位槽中的延伸板,所述顶框的四角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用于下压凸块的下压板。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本专利技术,通过横截面均为等腰梯形的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之间的铰接设置,能够对智能箱式变电站的箱体的底框进行折叠收纳,同时通过该设置以及连接结构之间的配合,还能够实现不采用外用工具对纵杆机构、侧板、底板、顶板和顶框的组装,一方面通过折叠效果能够实现运输便利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够减少装配的所需的工具,拼装更便利,再者通过预测系统和自调节系统的设置,来实现对变电站本体的预测和调节。

15、2、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的位置设置,能够实现对四边形底框的折叠,同时使得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端部之间形成夹角用来安装纵杆机构,使得箱体的拼装更加巧妙、方便。

16、3、本专利技术,通过纵杆机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卡柱、连接机构和顶框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实现不采用螺钉螺栓等连接件对侧板、底板和顶板的安装,拼装更加省事。

17、4、本专利技术,通过连接机构、凸块和第二压簧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实现对限位块位置的限定,从而便于对顶框的拆卸。

18、5、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角杆、第二角杆和第三角杆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得侧板之间的紧密连接。

19、6、本专利技术,通过内陷槽、角豁口、端板和多边形杆之间的配合设置,对纵杆机构安装完成后,能够防止纵杆组件转动以及上下移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负荷预测及自调节的智能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变电站本体性能进行负荷预测的预测系统、自调节系统以及横截面均为等腰梯形的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所述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依次铰接形成可变形的四边形底框,所述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上均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四边形底框中部连通的空间中安装有底板,变形后的所述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端部之间的夹角用于安装纵杆机构,所述四边形底框恢复形变后能够夹紧纵杆机构,所述第一底杆、第二底杆和纵杆机构形成的空间中可拆卸的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上端可拆卸的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上可拆卸的设置有顶框,所述顶框通过连接机构与纵杆机构临时固定,所述变电站本体安装在底板上,其中一个所述侧板上铰接有箱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负荷预测及自调节的智能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所述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的上底朝向四边形底框的中心,所述第一底杆的上底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合页,所述第一底杆的下底远离第二合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合页,所述第一合页远离第一底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底杆的下底端部,所述第二合页远离第一底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底杆的上底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负荷预测及自调节的智能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杆机构包括安装组件和固定连接在安装组件上端的纵杆组件,所述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两端的上下端均开设有内陷槽,所述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的端部对称卡开设有角豁口,所述四边形底框恢复形变后的角豁口形成用于夹紧安装组件的安装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负荷预测及自调节的智能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多边形杆以及固定连接在多边形杆两端的端板,所述多边形杆的高度与安装空间的深度一致、且所述多边形杆能够卡在安装空间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负荷预测及自调节的智能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杆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端板上端的第一角杆、对称固定连接在第一角杆两侧的第二角杆、固定连接在第一角杆朝向四边形底框中心一侧的第三角杆,所述第三角杆和第一角杆平行,两个所述第二角杆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当所述纵杆机构被夹紧后,两个所述第二角杆分别平行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负荷预测及自调节的智能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杆和第三角杆远离纵杆组件中心的一端分别设置为外凸形和内凹形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面,所述侧板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且所述侧板的两端对称开设有端槽,所述端槽插接在两个相邻的第二角杆的外侧、且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所述侧板的上底和下底分别与第三角杆和第一角杆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面位于同一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负荷预测及自调节的智能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上端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中固定连接有卡柱,所述顶板的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用于卡接在第二卡槽中的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上开设有与卡柱相配合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负荷预测及自调节的智能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所述侧板的下底上端和第一角杆的上端分别开设有第一下陷槽和第二下陷槽,所述顶框的内侧面与顶板的大小一致,所述顶框的下端外周固定连接有用于插接在第一下陷槽中的围挡,所述围挡的四角开设有角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负荷预测及自调节的智能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杆组件的上端开设有与第二下陷槽连通的安装槽,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沿第一角杆和第三角杆中线固定在第三角杆内侧面上的导向杆、套接在导向杆外周的第一压簧、滑动连接在导向杆外侧面上且用于卡接至角孔中的限位块和对称固定连接在限位块两侧且朝向第三角杆一端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所述第一压簧远离四边形底框的一端固定在限位块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压簧远离限位块的一端固定在第三角杆的内侧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负荷预测及自调节的智能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杆的上端开设有与安装槽连通的滑槽以及与滑槽连通的限位槽,所述滑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压簧,所述第二压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滑动连接在滑槽中,所述滑槽的下端设置有滑动连接在限位槽中的延伸板,所述顶框的四角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用于下压凸块的下压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负荷预测及自调节的智能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变电站本体性能进行负荷预测的预测系统、自调节系统以及横截面均为等腰梯形的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所述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依次铰接形成可变形的四边形底框,所述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上均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四边形底框中部连通的空间中安装有底板,变形后的所述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端部之间的夹角用于安装纵杆机构,所述四边形底框恢复形变后能够夹紧纵杆机构,所述第一底杆、第二底杆和纵杆机构形成的空间中可拆卸的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上端可拆卸的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上可拆卸的设置有顶框,所述顶框通过连接机构与纵杆机构临时固定,所述变电站本体安装在底板上,其中一个所述侧板上铰接有箱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负荷预测及自调节的智能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所述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的上底朝向四边形底框的中心,所述第一底杆的上底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合页,所述第一底杆的下底远离第二合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合页,所述第一合页远离第一底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底杆的下底端部,所述第二合页远离第一底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底杆的上底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负荷预测及自调节的智能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杆机构包括安装组件和固定连接在安装组件上端的纵杆组件,所述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两端的上下端均开设有内陷槽,所述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的端部对称卡开设有角豁口,所述四边形底框恢复形变后的角豁口形成用于夹紧安装组件的安装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负荷预测及自调节的智能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多边形杆以及固定连接在多边形杆两端的端板,所述多边形杆的高度与安装空间的深度一致、且所述多边形杆能够卡在安装空间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负荷预测及自调节的智能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杆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端板上端的第一角杆、对称固定连接在第一角杆两侧的第二角杆、固定连接在第一角杆朝向四边形底框中心一侧的第三角杆,所述第三角杆和第一角杆平行,两个所述第二角杆之间的夹角为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泽栋邱洪源王帅高朝霞陈艳丽杨东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宇和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