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降管内置式蒸发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4372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降管内置式蒸发管组,属于锅炉热交换技术领域,其包括上集箱、蒸发管、下集箱、内置下降管和汽水引出管,所述上集箱和下集箱之间通过蒸发管进行连接,所内置下降管设置在蒸发管的内部,内置下降管的一端的端口贯穿上集箱的顶部与进水管相连接,所述汽水引出管设置在上集箱的侧面;所述蒸发管的管壁设置为螺旋结构,所述内置下降管的中轴线与蒸发管的中轴线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下降管难以布置的问题,同时节省了安装空间;内置式下降管可以使用薄壁焊管制造,降低了下降管的重量和材料成本;引流喇叭口的设置,在保证环形流道畅通的情况下,有效的提高了换热效率。有效的提高了换热效率。有效的提高了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降管内置式蒸发管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降管内置式蒸发管组,属于锅炉热交换


技术介绍

[0002]在锅炉上常规的循环回路的是蒸发管排两端分别连接下集箱和上集箱形成蒸发管组,外置的下降管连接下集箱,外置的汽水连接管从上集箱引出。
[0003]介质水在管组内被管外烟气加热蒸发变成汽水混合物上升至上集箱,再由上集箱上汽水引出管引出;外部的介质水通过外置的的下降管引入下集箱如此形成自然循环,这种布置方式使用最为广泛。
[0004]对于有些特殊场合,因场地空间不足或排布空间影响等问题,外置式下降管布置困难时选择使用蒸发管内置式下降管;其次,外界烟气及排管等问题使得下降管必须设置为受压件,材料和尺寸均要保持一定强度,还经常因工况复杂出现管材寿命问题,给工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下降管内置式蒸发管组,以解决下降管受压和安装问题,保障管材安全性。
[0006]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下降管内置式蒸发管组,包括上集箱、蒸发管、下集箱、内置下降管和汽水引出管,所述上集箱和下集箱之间通过蒸发管进行连接,所述蒸发管设置有多个,所内置下降管设置在蒸发管的内部,内置下降管的一端的端口贯穿上集箱的顶部与进水管相连接,所述汽水引出管设置在上集箱的侧面;
[0007]所述蒸发管的管壁设置为螺旋结构,所述内置下降管的中轴线与蒸发管的中轴线重合。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置下降管的外壁上套设有折流喇叭口,折流喇叭口的一端与内置下降管焊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折流喇叭口上均布有多个过水孔。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折流喇叭口的另一端的直径尺寸为L1,折流喇叭口的高度H的尺寸设置为L1的两倍。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置下降管的另一个端口设置在下集箱内部。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汽水引出管设置有若干个。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将下降管改为了内置式,解决了外置式下降管难以布置在蒸发受热面上的问题,同时节省了安装空间。
[0015]2、内置式下降管在蒸发管排内的部分,管内和管外压力相等,可以认为是非受压件,所以可以使用薄壁焊管制造,降低了下降管的重量和材料成本。
[0016]3、引流喇叭口的设置,使得低温水的流动方向尽量贴合蒸发管的内管壁,在保证
环形流道畅通的情况下,有效的提高了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剖视图。
[0019]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0020]图4为引流喇叭口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1

上集箱、2

蒸发管、3

下集箱、4

内置下降管、5

汽水引出管、6

折流喇叭口、61

过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本专利技术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0023]如图所示,一种下降管内置式蒸发管组,包括上集箱1、蒸发管2、下集箱3、内置下降管4和汽水引出管5,所述上集箱1和下集箱3之间通过蒸发管2进行连接,所述蒸发管2设置有多个,所内置下降管4设置在蒸发管2的内部,内置下降管4的一端的端口贯穿上集箱1的顶部与进水管相连接,所述汽水引出管5设置在上集箱1的侧面;
[0024]所述蒸发管2的管壁设置为螺旋结构,以在有限空间内增大管壁与外界的换热面积,进而提高换热效率,所述内置下降管4的中轴线与蒸发管2的中轴线重合,以保证内置下降管4和蒸发管2间形成的环形通道左右对称,这样水流或者汽水混合体的流速流量相对恒定,对内置下降管4的冲击压力平稳。
[0025]内置下降管4的外壁上套设有折流喇叭口6,折流喇叭口6的一端与内置下降管4焊接,内置下降管4的外壁与蒸发管2的内壁之间的最短距离设置为L2,所述L1的尺寸为L2的三分之一,在实际操作中,折流喇叭口6的最大径向宽度不宜过大,容易对水流造成阻塞作用。
[0026]折流喇叭口6上均布有多个过水孔61,防止通道变窄引起水流湍急,进而冲击喇叭口6造成损坏,过水孔61的设置可以有效缓解水速激流。
[0027]所述折流喇叭口6的另一端的直径尺寸为L1,折流喇叭口6的高度H的尺寸设置为L1的两倍,折流喇叭口6可以均布设置有多个,相当于每个节点均起到折流作用进而影响整体的换热效率,如若高度H过长,会造成环形通道阻塞等问题,以实际内置下降管4和蒸发管2常规件尺寸的使用情况,折流喇叭口高度H约为L1的两倍较为合适。
[0028]内置下降管4的另一个端口设置在下集箱4的内部。
[0029]所述汽水引出管5设置有若干个,根据工况决定。
[0030]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为:蒸发管2受到管外烟气的加热,在蒸发管2和内置下降管4之间环形通道内的介质水蒸发变成汽水混合物,密度减小;内置下降管4由于在蒸发管2内部,不受热,故介质水密度不变。由此蒸发管2和内置下降管4之间环形通道内的介质汽水混合物和与内置下降管4内的介质水产生密度差,间环形通道内的介质汽水混合物向上流动进入上集箱,再经由上集箱上的汽水引出管5引出蒸发管组;从外部补充的介质水从内置下降管4上端引入,并向下流动至下集箱3,并在下集箱3内分配给各环形通道,如此形成自然对流循环;引流喇叭口6和蒸发管外壁的波浪状结构均可以提高换热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降管内置式蒸发管组,包括上集箱(1)、蒸发管(2)、下集箱(3)、内置下降管(4)和汽水引出管(5),所述上集箱(1)和下集箱(3)之间通过蒸发管(2)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管(2)设置有多个,所内置下降管(4)设置在蒸发管(2)的内部,内置下降管(4)的一端的端口贯穿上集箱(1)的顶部与进水管相连接,所述汽水引出管(5)设置在上集箱(1)的侧面;所述蒸发管(2)的管壁设置为螺旋结构,所述内置下降管(4)的中轴线与蒸发管(2)的中轴线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降管内置式蒸发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下降管(4)的外壁上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志坚赵伟强罗晖潘鸿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太湖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