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中川专利>正文

天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4252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天线结构,是与收讯体对应接设的天线结构,包括天线主体及衔接头,其特征在于:衔接头由外壳、端子、弹性组件、衬套、垫圈组成,其中;该外壳内部设置抵掣面,该抵掣面中心设有穿孔;内螺纹段对应邻设于抵掣面;端子末端设有插设端及凸缘,该插设端的尺寸对应于外壳抵掣面上穿孔内径;该弹性组件的两末角端成平贴状;该衬套内设有抵掣面及穿孔,其抵掣面邻设有倾斜面;该垫圈内设有穿孔;其衬套、垫圈间涂设润滑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旋转时不会造成异音及不易,进而确保天线收讯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天线结构,特别是一种具有使用寿命较长的衔接头的天线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的具有天线的收讯体1如音响、选台器、接收器...等,在使用时,需根据环境而对应调整接收讯号的角度,即可将天线2调整至收讯最为稳定处而定位。于调整天线2收讯角度时,只要轻轻的拨动天线2即可改变天线2收讯的角度。请参阅图6所示,一般收讯体1对应接设的天线2结构,包括天线主体20及衔接头40,该衔接头40由一外壳41、一弹性组件42、一端子43及一垫片44组成;其中该外壳41内部一适当处设置一抵掣面411,该抵掣面411中心处设有一穿孔412;而内螺纹段413对应邻设于抵掣面411。该弹性组件42为一如同弹簧的设计。该端子43是一体成型一凸缘431及一插设端432,该凸缘431的尺寸对应于外壳41内径,该插设端432的尺寸乃因应外壳41抵掣面411上穿孔412内径而设。续请配合参阅图6、图7所示的衔接头40结构的外观立体分解示意图及组合剖视示意图,于组装衔接头40时,将端子43置放于外壳41中,使插设端432对应穿设该外壳41的穿孔412中,此时该凸缘431直接紧贴着外壳41的抵掣面411,尔后,再将弹性组件42、及垫片44依序套设于端子43外缘,使该弹性组件42置设于凸缘431与垫片44之间,再以滚压加工对应将外壳41最外缘滚成向内收束状态,以对应环束住该垫片44,即完成衔接头40的组装。然而,当组装衔接头40时,该弹性组件42置设于凸缘431与垫片44之间,以滚压加工对应将外壳41最外缘滚成向内收束状态,以对应环束住该垫片44,此时,弹性组件42的两末角端421会因轴向挤压,运转时将造成末角端421向上或向内推挤重迭,进而磨损端子43的凸缘431,使衔接头40旋转时即产生异音现象,甚至有旋转不易的不良品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延长使用寿命的天线结构。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天线结构,是与收讯体对应接设的天线结构,包括天线主体及衔接头,其特征在于衔接头由外壳、端子、弹性组件、衬套、垫圈组成,其中;该外壳内部设置抵掣面,该抵掣面中心设有穿孔;内螺纹段对应邻设于抵掣面;端子末端设有插设端及凸缘,该插设端的尺寸对应于外壳抵掣面上穿孔内径;该弹性组件的两末角端成平贴状;该衬套内设有抵挚面及穿孔,其抵挚面邻设有倾斜面;该垫圈内设有穿孔;其衬套、垫圈间涂设润滑物。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利用衬套倾斜面,进而夹设弹性组件使之定位,且并于衬套、垫圈间涂设润滑物,使旋转时自无造成异音及不易的不良品产品,确实达到有效调整、控制天线收讯时所需倾斜角度的变化及定位,进而确保天线收讯的稳定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天线结构的整体结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天线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天线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天线结构的另一实施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天线结构的结构另一实施剖视图;图6是传统的结构外观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是传统的结构组合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收讯体;2天线;20天线主体;30衔接头;31外壳;311抵掣面;312穿孔;313内螺纹段;32端子;321插设端;322凸缘;33弹性组件;331平贴状;34衬套;341穿孔;342抵挚面;343倾斜面;35垫圈;351穿孔;40衔接头;41外壳;411抵掣面;412穿孔;413内螺纹段;42弹性组件;421末角端;43端子;431凸缘;432插设端;44垫片;A润滑物;B弹性空间。具体实施方式请配合参阅图1、图2所示的本技术的天线结构的示意图,其为与收讯体1对应接设的天线2结构,包括天线主体20及衔接头30;该衔接头30由外壳31、端子32、弹性组件33、衬套34、垫圈35组成;其中该外壳31内部一适当处设置抵掣面311,该抵掣面311中心处设有穿孔312;而内螺纹段313则对应邻设于抵掣面311;该端子32末端设有插设端321及凸缘322,该插设端321的尺寸依据外壳31抵掣面311上穿孔312内径而设;该弹性组件33的两末角端成平贴状331;该衬套34内设有穿孔341及抵挚面342,其抵挚面342邻设有倾斜面343;该垫圈35设有穿孔351;请配合参阅图2、图3,于组装衔接头30时,将该端子32置放于外壳31内,使插设端321对应穿设该外壳31的穿孔312中,此时该端子32的凸缘322直接紧贴着外壳31的抵掣面311,再将垫圈35、衬套34、弹性组件33、衬套34及垫圈35,依序套设于端子32外缘,使该弹性组件33平贴置设于衬套34抵挚面342,并与倾斜面343对应夹设,再以滚压加工对应将外壳31最外缘滚成向内收束状态,以对应环束住该垫圈35,即完成衔接头30的组装。藉由衬套34倾斜面343设计,进而夹设弹性组件33使之定位,且并于衬套34、垫圈35间涂设润滑物A,进而避免于使用转动时刮伤及磨损;此外,组装后的垫圈衬套34、弹性组件33及衬套34间,形成一弹性空间B,当弹性组件33受到轴向挤压时,衬垫34与衬垫34间因弹性空间B的预留,可有效防止弹性组件33变形、失去弹性等缺陷;此外,藉由衬垫34、垫圈35依序将弹性组件33夹设包覆,可确实避免弹性组件33因组装时的挤压而造成弹性组件33与端子32接触,而发生异音或旋转不易的现象,实际达到有效调整、控制天线2收讯时所需倾斜角度的变化及定位,进而确保天线2收讯的稳定性。请再参阅图4、图5,该衔接头30的组件适用于任一型式的端子32,该端子32于末端设有插设端321,于组装时由端子32插设端321一端,依序将垫圈35、衬套34、弹性组件33、衬套34、垫圈35及外壳31套设于端子32外缘,再将外壳31最外缘滚成向内收束状态,以对应环束住该垫圈35,即完成衔接头30的组装。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天线结构藉由衬套的倾斜面设计,使弹性组件不易转动,进而避免磨损衬套的底挚面,以提高其收讯的稳定性。2、本技术天线结构藉由衬套与垫圈间涂设有润滑物,进而避免于使用转动时磨损及异音。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因此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天线结构,是与收讯体对应接设的天线结构,包括天线主体及衔接头,其特征在于衔接头由外壳、端子、弹性组件、衬套、垫圈组成,其中;该外壳内部设置抵掣面,该抵掣面中心设有穿孔;内螺纹段对应邻设于抵掣面;端子末端设有插设端及凸缘,该插设端的尺寸对应于外壳抵掣面上穿孔内径;该弹性组件的两末角端成平贴状;该衬套内设有抵挚面及穿孔,其抵挚面邻设有倾斜面;该垫圈内设有穿孔;其衬套、垫圈间涂设润滑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于末端设有插设端,在端子插设端的一端依序设置垫圈、衬套、弹性组件、衬套、垫圈,并且外壳套设于端子外缘。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衔接头中的衬套、弹性组件及衬套间形成一弹性空间。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天线结构,是与收讯体对应接设的天线结构,包括天线主体及衔接头,其特征在于衔接头由外壳、端子、弹性组件、衬套、垫圈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天线结构,是与收讯体对应接设的天线结构,包括天线主体及衔接头,其特征在于:衔接头由外壳、端子、弹性组件、衬套、垫圈组成,其中;该外壳内部设置抵掣面,该抵掣面中心设有穿孔;内螺纹段对应邻设于抵掣面;端子末端设有插设端及凸缘,该插设端的尺寸对应于外壳抵掣面上穿孔内径;该弹性组件的两末角端成平贴状;该衬套内设有抵挚面及穿孔,其抵挚面邻设有倾斜面;该垫圈内设有穿孔;其衬套、垫圈间涂设润滑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中川
申请(专利权)人:黄中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