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液过滤装置及滤油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4063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液过滤装置及滤油器,油液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组件、排气管、设于排气管上的自动排气阀,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具有进液口、出液口及排气口的筒体、滤芯及隔板,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排气口连接,滤芯包括同心设置的外筒、内筒、设于内筒与外筒之间的填料及设于内筒与外筒两端的滤芯封头,待过滤液体自依次通过外筒、过滤填料及内筒,所述隔板将所述筒体内空间分隔为过滤腔及集液腔,滤芯位于所述过滤腔,滤芯的内筒通过隔板上开设的通孔与集液腔连通。如此设置,油液过滤装置结构紧凑,安装方便,且滤芯与筒体之间密封性强,使得过滤时压力保持恒定,过滤效果好。过滤效果好。过滤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液过滤装置及滤油器


[0001]本技术涉及油净化
,尤其涉及一种油液过滤装置及滤油器。

技术介绍

[0002]滤油机是利用过滤器通过加压过滤或真空蒸发结合加压过滤方法除去不纯净油中固体杂质和水分的过滤机组。滤油机主要用于提高油液的绝缘性能和润滑油的纯净程度。滤油器一般是由壳体和滤芯组成,根据过滤精度的要求可选择不同材料的滤芯,如:纸质滤芯、化纤滤芯、玻纤滤芯、不锈钢滤芯等,按滤油器安放的位置不同,还可以分为吸油滤油器、管路滤油器、回油滤油器。现有的滤油器结构较不合理,不便组装拆卸,且密封效果差、过滤效率较低。
[000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油液过滤装置及滤油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液过滤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液过滤装置,其包括过滤组件、排气管、设于排气管上的自动排气阀,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具有进液口、出液口及排气口的筒体、滤芯及隔板,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排气口连接,所述滤芯包括同心设置的外筒、内筒、设于内筒与外筒之间的填料及设于内筒与外筒两端的滤芯封头,待过滤液体自依次通过外筒、过滤填料及内筒,所述隔板将所述筒体内空间分隔为过滤腔及集液腔,所述滤芯位于所述过滤腔,所述滤芯的内筒通过所述隔板上开设的通孔与所述集液腔连通。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板位于所述滤芯的下方,所述隔板为呈台阶状。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板包括固定滤芯的第一水平部、第二水平部及连接第一水平部及第二水平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水平部上设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将所述滤芯的内筒与所述隔板下方的集液腔密封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筒及外筒为铝制筒,所述过滤填料为亲油性填料。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液口及出液口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两侧。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水平部及所述滤芯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连接筒及所述滤芯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与排气管连通的气液分离组件,所述气液分离组件包括与所述自动排气阀的阀口连接的水平分离管及与所述水平分离管连接的竖直分离管,所述竖直分离管的下方设有集液罐。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气管上还设有隔断阀,所述隔断阀靠近所述排气口设置,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筒体顶端。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竖直分离管通过三通管与所述水平分离管连通。
[0014]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滤油器。
[001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滤油器,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油液过滤装置。
[0016]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油液过滤装置通过在筒体内设置隔板,一方面将筒体内空间进行有效的分隔,另一方面起到支撑固定滤芯的作用,油液过滤装置结构紧凑,安装方便,且滤芯与筒体之间密封性强,使得过滤时压力保持恒定,过滤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油液过滤装置的立体图。
[0018]图2为图1中油液过滤装置的剖视图。
[0019]图3为图2中圆圈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滤油器,其包括通过进油管路、设于进油管路上的油泵、油液过滤装置及出油管路。除此之外,滤油器还可以包括其他功能性过滤装置或除水装置,如:聚结除水装置、低温真空除水装置等。请参图1至图3所示,油液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组件10、排气管、设于排气管上的隔断阀20、自动排气阀30及与排气管连通的气液分离组件40。
[0022]过滤组件10包括筒体11、设于筒体11两端的盖体12及位于筒体11内的滤芯13。筒体11具有进液口111、出液口112、排气口113及排污口(未标号),所述排气口113位于所述筒体11顶端,即开设于筒体11上端的盖体12上,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排气口113连接。
[0023]滤芯13包括同心设置的外筒131、内筒132、设于内筒132与外筒131之间的过滤填料133及设于内筒132与外筒131两端的滤芯封头134、135。待过滤油液由外筒131的外侧,依次通过外筒131、过滤填料133及内筒132进入内筒132的内腔。内筒132及外筒131为铝质筒,起到支撑过滤填料133的作用。所述过滤填料133为亲油性填料。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待过滤液体的性质选择相适应的过滤填料。
[0024]过滤组件10还包括位于设于筒体11内的隔板14。所述隔板14将所述筒体11内空间分隔为过滤腔11a及集液腔11b,所述滤芯13位于所述过滤腔11a。
[0025]所述滤芯13的内筒132内腔通过所述隔板14上开设的通孔与所述集液腔11b连通。具体的,隔板14位于所述滤芯13的下方,所述隔板14为呈台阶状,包括固定滤芯的第一水平部141、第二水平部142及连接第一水平部141及第二水平部142的连接部143,所述第一水平部141上设有连接筒144,所述连接筒144将所述滤芯13的内筒132与所述隔板14下方的集液腔11b密封连接。请参图3所示,优选的,第一水平部141及所述滤芯13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145,第一密封圈145具体设于滤芯封头135与第一水平部141之间,滤芯封头135还设有用于固定第一密封圈145的环槽。所述连接筒144及所述滤芯13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未标号),具体的,滤芯封头135中心开设有孔1351,连接筒144部分穿设于孔1351中,第二密封圈设于
孔1351及连接筒144之间。
[0026]进液口111与过滤腔11a连通,出液口112与集液腔11b、滤芯13的内筒132内腔连通。优选的,进液口111及出液口112位于所述连接部143的两侧。如此设置,进液口111及出液口112均位于筒体11的下端,结构紧凑,方便管道的安装及布局。
[0027]隔断阀20靠近排气口113设置,在油液进行过滤的过程中,隔断阀20为常开状态。当需要拆下自动排气阀30进行检修时,可以将隔断阀20关闭,这样能够保证整个设备的密闭性。自动排气阀30包括具有进气口及出气口的阀体,设于出气口处的阀杆、设于阀杆下方的浮子。自动排气阀的具体结构及原理与现有自动排气阀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0028]气液分离组件40包括与所述自动排气阀30的阀口连接的水平分离管41及与所述水平分离管41连接的竖直分离管42,所述竖直分离管的下方设有集液罐43。竖直分离管42与集液罐43之间设有转接头45,转接头45与集液罐43螺纹连接。竖直分离管42通过三通管46与所述水平分离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组件、排气管、设于排气管上的自动排气阀,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具有进液口、出液口及排气口的筒体、滤芯及隔板,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排气口连接,所述滤芯包括同心设置的外筒、内筒、设于内筒与外筒之间的填料及设于内筒与外筒两端的滤芯封头,待过滤液体自依次通过外筒、过滤填料及内筒,所述隔板将所述筒体内空间分隔为过滤腔及集液腔,所述滤芯位于所述过滤腔,所述滤芯的内筒通过所述隔板上开设的通孔与所述集液腔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位于所述滤芯的下方,所述隔板为呈台阶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固定滤芯的第一水平部、第二水平部及连接第一水平部及第二水平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水平部上设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将所述滤芯的内筒与所述隔板下方的集液腔密封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液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及外筒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建伟刘威陈杰张冰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威胜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