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育明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冒落带的风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4013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适用于冒落带的风桥,包括上部巷道和下部巷道,上部巷道和下部巷道的交汇处为风桥主体;风桥主体分为风桥上部和风桥下部,风桥上部包括地梁、U型钢腿、12#工钢、勾木板层和钢杆,地梁横置于煤矸石层表面,U型钢腿分别设置上部巷道两侧侧壁上且底端固定于对应的地梁上,12#工钢横置于两侧对应设置的U型钢腿顶端,钢钎处于勾木板层上方,且斜插在冒落带中用于超前控制顶板,风桥下部包括砌墙支护、12#工钢和注浆管道,砌墙支护分别设置下部巷道两侧侧壁上,12#工钢设于两侧砌墙支护上方,注浆管道纵向设于12#工钢上方,相邻两个12#工钢之间间隙设有呈现扇形分布的多个注浆管道;对注浆管道进行注浆与顶部的煤矸石凝结为整体。凝结为整体。凝结为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冒落带的风桥


[0001]本技术属于采矿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冒落带的风桥。

技术介绍

[0002]采矿行业中,当进入复采阶段,需要在进回风巷道交叉处构筑风桥。由于复采区域多数地段为冒落带,受巷道布置限制,部分风桥位置无法避开冒落带。现有的风桥为分体料石砌筑成型,需放炮或人工支挖墙体,然后人工砌筑料石墙,墙体上方棚设工字钢,工字钢上方铺设钢板,钢板上方铺设黄土,最后风桥上部进行喷浆。该风桥施工工艺复杂,工序繁多,运输料石、盖板、水泥等材料;运输量大,工期长;抗压强度低,在顶板来压时会造成墙体变形、桥面裂缝,漏风严重,返修量大;在风桥上部轨道运输、胶轮车运输作业时,对风桥承重能力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很难满足重型材料运输。
[0003]因此,需要一种适用于冒落带的安全、经济、可行的风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冒落带的风桥。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适用于冒落带的风桥,包括上部巷道和下部巷道,上部巷道和下部巷道的交汇处为风桥主体;风桥主体分为风桥上部和风桥下部,
[0007]风桥上部包括地梁、U型钢腿、12#工钢、勾木板层和钢钎,地梁横置于煤矸石层表面,且两端埋于煤矸石层中,U型钢腿分别设置上部巷道两侧侧壁上且底端固定于对应的地梁上,12#工钢横置于两侧对应设置的U型钢腿顶端,12#工钢等距成排分布构成架棚支护,12#工钢上方设有勾木板层,钢钎处于勾木板层上方,且斜插在冒落带中用于超前控制顶板,同时相邻两排的钢杆交错分布构成撞楔支护;
[0008]风桥下部包括砌墙支护、12#工钢和注浆管道,砌墙支护分别设置下部巷道两侧侧壁上,12#工钢设于两侧砌墙支护上方,12#工钢等距成排分布构成架棚支护,注浆管道纵向设于12#工钢上方,相邻两个12#工钢之间间隙设有多个注浆管道,且同一排的多个注浆管道呈现扇形分布;每个注浆管道靠近12#工钢的端部为注浆孔,通过对其进行注浆,确保顶部的煤矸石凝结为整体,防止在施工上部巷道过程中顶板冒落。
[0009]进一步的,所述U型钢腿与上部巷道侧壁之间等距设有多个背板。
[0010]进一步的,所述U型钢腿远离上部巷道侧壁的一侧设有多个拉环。
[0011]进一步的,所述U型钢腿中部套有多个卡缆。
[0012]进一步的,同一排的所述注浆管道为三个,外侧两个注浆管道分别相对于12#工钢倾斜设置,中间的注浆管道竖直设置。
[0013]进一步的,外侧的所述注浆管道与12#工钢之间的夹角为75
°

[0014]进一步的,所述勾木板层由间隔排列的若干勾木板组成,单根勾木板落于两个12#工钢之间。
[0015]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冒落带布置风桥,能够避免了因风桥构筑问题导致的巷道位置调整而增加煤柱宽度,从而提供了煤炭资源回收率;同时避免因风桥构筑问题而导致的巷道变向,造成设备布置数量增加,降低了开采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风桥上部的结构主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风桥上部的结构侧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风桥上部的结构俯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风桥下部的结构主视图;
[0020]图5为本技术风桥下部的结构侧视图;
[0021]图6为本技术风桥下部的结构俯视图;
[0022]图7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

风桥上部,2

风桥下部;
[0024]11

地梁,12

U型钢腿,13

12#工钢,14

勾木板层,15

钢杆,16

煤矸石层,17

背板,18

拉环,19

卡缆;
[0025]21

砌墙支护、22

12#工钢,23

注浆管道,24

注浆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参照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7]一种适用于冒落带的风桥,包括上部巷道和下部巷道,上部巷道和下部巷道的交汇处为风桥主体;如图1至图7所示,风桥主体分为风桥上部1和风桥下部2,
[0028]风桥上部1包括地梁11、U型钢腿12、12#工钢13、勾木板层14和钢杆15,地梁11横置于煤矸石层16表面,且两端埋于煤矸石层16中,地梁防止上部结构下沉, U型钢腿12分别设置上部巷道两侧侧壁上且底端固定于对应的地梁11上,12#工钢13横置于两侧对应设置的U型钢腿12顶端,12#工钢22等距成排分布构成架棚支护,12#工钢13上方设有勾木板层14,勾木板层14由间隔排列的若干勾木板组成,单根勾木板落于两个12#工钢13之间;钢钎15处于勾木板层14上方,且斜插在冒落带中用于超前控制顶板,同时相邻两排的钢杆15交错分布构成撞楔支护;
[0029]风桥下部2包括砌墙支护21、12#工钢22和注浆管道23,砌墙支护21分别设置下部巷道两侧侧壁上,12#工钢22设于两侧砌墙支护21上方,12#工钢22等距成排分布构成架棚支护,注浆管道23纵向设于12#工钢22上方,相邻两个12#工钢22之间间隙设有三个注浆管道23,外侧两个注浆管道23分别相对于12#工钢22倾斜设置,中间的注浆管道23竖直设置,使得同一排的三个注浆管道23呈现扇形分布;三个注浆管道23靠近12#工钢22的端部为注浆孔24,通过对其进行注浆,确保顶部的煤矸石凝结为整体,防止在施工上部巷道过程中顶板冒落,以及增加对风桥上部巷道进行喷浆防止风桥漏风。
[0030]本实施例中,U型钢腿12与上部巷道侧壁之间等距设有六个背板17。
[0031]本实施例中,U型钢腿12远离上部巷道侧壁的一侧设有两个拉环18。
[0032]本实施例中,U型钢腿12中部套有三个卡缆19。
[0033]本实施例中,对应两侧的U型钢腿12相对斜设置,两侧的U型钢腿12底部距离为3.5m,两侧的U型钢腿12顶部距离为3m。地梁11和12#工钢13之间的距离为2.7m。两个相邻分布的12#工钢13之间的距离为0.6m。两个相邻分布的钢杆15之间的距离为0.2m。
[0034]本实施例中,砌墙支护21之间的距离为3.5m,高度为2.7m,长度5m。钢杆15的高度为7m,外侧的注浆管道23与12#工钢22之间的夹角为75
°
,两个外侧的注浆管道23与中间的注浆管道23的底端之间的距离为1m。每排注浆管道23之间的距离为1m。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冒落带的风桥,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巷道和下部巷道,上部巷道和下部巷道的交汇处为风桥主体;风桥主体分为风桥上部和风桥下部,风桥上部包括地梁、U型钢腿、12#工钢、勾木板层和钢杆,地梁横置于煤矸石层表面,且两端埋于煤矸石层中,U型钢腿分别设置上部巷道两侧侧壁上且底端固定于对应的地梁上,12#工钢横置于两侧对应设置的U型钢腿顶端,12#工钢等距成排分布构成架棚支护,12#工钢上方设有勾木板层,钢钎处于勾木板层上方,且斜插在冒落带中用于超前控制顶板,同时相邻两排的钢杆交错分布构成撞楔支护;风桥下部包括砌墙支护、12#工钢和注浆管道,砌墙支护分别设置下部巷道两侧侧壁上,12#工钢设于两侧砌墙支护上方,12#工钢等距成排分布构成架棚支护,注浆管道纵向设于12#工钢上方,相邻两个12#工钢之间间隙设有多个注浆管道,且同一排的多个注浆管道呈现扇形分布;每个注浆管道靠近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育明张伟民
申请(专利权)人:王育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