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管廊底板处侧墙的浇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3527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管廊底板处侧墙的浇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装置包括引流槽,引流槽为内部中空的腔体,用于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引流;套筒,设置于引流槽的流入端,套筒的另一端与浇筑泵管连接,用于进行浇筑;握把,设置于套筒的一侧,用于在使用装置时进行握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目前传统施工方法施工速度慢,效率较低,费时费力,浪费人工,且容易造成安全隐患,混凝土浪费,且影响美观及成型质量的问题,对传统的施工方法进行改善,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材料,保证成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适用于各种管廊底板处侧墙的浇筑施工,方便快捷,优化人工成本,更加高效、经济、安全地完成管廊底板处侧墙的浇筑施工工作。完成管廊底板处侧墙的浇筑施工工作。完成管廊底板处侧墙的浇筑施工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管廊底板处侧墙的浇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管廊底板处侧墙的浇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中,对管廊底板处侧墙的传统施工方法为使用人工操作,一名操作人员扶住浇筑泵管端部,另一名操作人员站在前一名操作人员身后协助其扶稳后端浇筑泵管,由于管廊底板位置的侧墙内钢筋较为密集,进行浇筑时,泵口不能垂直于侧墙进行浇筑,需要控制混凝土的泵送量,进行人工施力使得浇筑泵管软管倾斜,将混凝土喷射进需要浇筑的侧墙内。该方法的缺点明显:施工速度慢,效率较低,费时费力,浪费人工,且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如果泵口角度控制不准确,会造成部分混凝土喷射在模板上,造成混凝土的浪费,且影响美观及成型质量。
[0003]因此,基于以上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管廊底板处侧墙的浇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可以对传统的施工方法进行改善,克服传统施工方法的不足,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材料,保证成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适用于各种管廊底板处侧墙的浇筑施工,方便快捷,优化人工成本,更加高效、经济、安全地完成管廊底板处侧墙的浇筑施工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目前现有技术的传统施工方法施工速度慢,效率较低,费时费力,浪费人工,且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如果泵口角度控制不准确,会造成部分混凝土喷射在模板上,造成混凝土的浪费,且影响美观及成型质量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管廊底板处侧墙的浇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可以对传统的施工方法进行改善,克服传统施工方法的不足,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材料,保证成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适用于各种管廊底板处侧墙的浇筑施工,方便快捷,优化人工成本,更加高效、经济、安全地完成管廊底板处侧墙的浇筑施工工作。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用于管廊底板处侧墙的浇筑装置,包括:
[0007]引流槽,所述引流槽为内部中空的腔体,用于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引流;
[0008]套筒,所述套筒设置于所述引流槽的流入端,所述套筒的另一端与浇筑泵管连接,用于进行浇筑;
[0009]握把,所述握把设置于所述套筒的一侧,用于在使用所述装置时进行握持。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挡片,所述挡片设置于所述引流槽的流出端,所述挡片用于控制浇筑流速。
[0011]进一步地,所述挡片与所述引流槽的所述流出端之间形成的夹角为30
°‑
60
°

[0012]进一步地,所述挡片与所述引流槽的所述流出端之间形成的夹角为30
°
或45
°
或60
°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一螺栓设置于所述套筒远离所述握把的一侧,所述第二螺栓设置于所述套筒正面,所述第一螺栓和所述第二螺栓用于将所述套筒与所述浇筑泵管连接固定。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螺栓设置于所述套筒正面中心位置。
[0015]一种如上所述的用于管廊底板处侧墙的浇筑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
[0016]将所述套筒套在所述浇筑泵管端部;
[0017]调节所述引流槽的所述流出端位置;
[0018]将所述装置固定在所述浇筑泵管上;
[0019]进行混凝土浇筑;
[0020]浇筑结束后拆除所述装置,进行清洗维护,留待重复使用。
[0021]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一种用于管廊底板处侧墙的浇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可以对传统的施工方法进行改善,克服传统施工方法的不足,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材料,保证成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适用于各种管廊底板处侧墙的浇筑施工,方便快捷,优化人工成本,更加高效、经济、安全地完成管廊底板处侧墙的浇筑施工工作。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管廊底板处侧墙的浇筑装置的俯视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管廊底板处侧墙的浇筑装置的侧视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管廊底板处侧墙的浇筑装置的主视图。
[0025]图中:
[0026]1‑
引流槽2

套筒3

握把4

挡片5

第一螺栓6

第二螺栓11

流入端12

流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8]请参见附图1

附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管廊底板处侧墙的浇筑装置,包括:
[0029]引流槽1,引流槽1为内部中空的腔体,用于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引流;
[0030]套筒2,套筒2设置于引流槽1的流入端11,套筒2的另一端与浇筑泵管连接,用于进行浇筑;
[0031]握把3,握把3设置于套筒2的一侧,用于在使用装置时进行握持。
[0032]具体地,引流槽1、套筒2的制作可以选择铝合金材料进行制作,握把3的制作可以选择镀锌圆钢进行制作。
[0033]优选地,还包括挡片4,挡片4设置于引流槽1的流出端12,挡片4用于控制浇筑流速。具体地,在浇筑时,引流槽1的流出端12与挡片4之间形成的角度控制了浇筑的流速,可以根据实际施工需求对流出端12和挡片4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
[0034]具体地,挡片4的制作可以选择铝合金材料进行制作。
[0035]优选地,挡片4与引流槽1的流出端12之间形成的夹角为30
°‑
60
°

[0036]优选地,挡片4与引流槽1的流出端12之间形成的夹角为30
°
或45
°
或60
°

[0037]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螺栓5和第二螺栓6,第一螺栓5设置于套筒2远离握把3的一侧,第二螺栓6设置于套筒2正面,第一螺栓5和第二螺栓6用于将套筒2与浇筑泵管连接固定。
[0038]具体地,第一螺栓5和第二螺栓6可以选择3*M24螺栓。
[0039]优选地,第二螺栓6设置于套筒2正面中心位置。有利于套筒2与浇筑泵管连接固定。
[0040]一种如上所述的用于管廊底板处侧墙的浇筑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
[0041]将套筒2套在浇筑泵管端部;
[0042]调节引流槽1的流出端12位置;
[0043]将装置固定在浇筑泵管上;
[0044]进行混凝土浇筑;
[0045]浇筑结束后拆除装置,进行清洗维护,留待重复使用。
[0046]具体地,在施工前,首先对组装完毕的该装置进行检查,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管廊底板处侧墙的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槽,所述引流槽为内部中空的腔体,用于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引流;套筒,所述套筒设置于所述引流槽的流入端,所述套筒的另一端与浇筑泵管连接,用于进行浇筑;握把,所述握把设置于所述套筒的一侧,用于在使用所述装置时进行握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管廊底板处侧墙的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片,所述挡片设置于所述引流槽的流出端,所述挡片用于控制浇筑流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管廊底板处侧墙的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与所述引流槽的所述流出端之间形成的夹角为30
°‑
60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管廊底板处侧墙的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与所述引流槽的所述流出端之间形成的夹角为30
°
或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康旭王海风付长龙廖天翼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