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气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3518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气缸,包括气缸机壳,还包括防护组件,所述气缸机壳外侧壁安装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固定箍A、固定箍B、组装片A、组装片B、螺栓、缓冲气囊、垫片A、弹簧和垫片B,所述固定箍A两侧固定连接有组装片A,所述固定箍B两侧固定连接有组装片B,所述组装片A和组装片B上可拆卸连接有螺栓。该一种超薄气缸通过将固定箍A和固定箍B紧贴与气缸外壁组装固定,然后使用外部充气筒与缓冲气囊上的充气管对接,通过充气管向缓冲气囊内部冲入气体,充气管充气后鼓胀然后对气缸机壳外部进行紧贴防护,且缓冲气囊内部垫片A、弹簧和垫片B所组成的弹性机构起到一定程度的缓冲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气缸


[0001]本技术涉及气缸
,特别涉及一种超薄气缸。

技术介绍

[0002]引导活塞在缸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空气在发动机气缸中通过膨胀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在压缩机气缸中接受活塞压缩而提高压力。涡轮机、旋转活塞式发动机等的壳体通常也称“气缸”。气缸的应用领域:印刷半导体、自动化控制、机器人等等。
[0003]专利号CN201020160984.7公布了一种超薄气缸。其结构包括缸筒,所述缸筒两侧分别连接有前盖和后盖,所述缸筒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通过锁活塞杆螺丝连接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前盖之间设置有防尘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超薄气缸,其缸筒内设置感应开关插槽,可实现行程的自由定位,活塞运行平稳,整体占用体积小、行程短、动作平稳不摆动,多用于精密夹具。
[0004]该一种超薄气缸存在以下弊端:1、以往超薄气缸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幅度的机械冲击,设备容易出现晃动;2、以往超薄气缸内部的活塞杆不断伸缩,摩擦产生热量,气缸内部散热效率低导致设备寿命短。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超薄气缸。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气缸,通过将固定箍A和固定箍B紧贴与气缸外壁组装固定,然后使用外部充气筒与缓冲气囊上的充气管对接,通过充气管向缓冲气囊内部冲入气体,充气管充气后鼓胀然后对气缸机壳外部进行紧贴防护,且缓冲气囊内部垫片A、弹簧和垫片B所组成的弹性机构起到一定程度的缓冲效果,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超薄气缸,包括气缸机壳,还包括防护组件,所述气缸机壳外侧壁安装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固定箍A、固定箍B、组装片A、组装片B、螺栓、缓冲气囊、垫片A、弹簧和垫片B,所述固定箍A两侧固定连接有组装片A,所述固定箍B两侧固定连接有组装片B,所述组装片A和组装片B上可拆卸连接有螺栓,所述固定箍A和固定箍B内表面粘接有缓冲气囊,所述缓冲气囊内表面粘接有垫片A和垫片B,所述垫片A和垫片B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气缸机壳上端互通连接有风管,所述风管上端可拆卸连接有排热风扇。
[0008]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气囊上端安装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内部塞接有气管塞;通过拔出气管塞,继而使用外部充气筒与缓冲气囊上的充气管对接,通过充气管向缓冲气囊内部冲入气体,充气管充气后鼓胀然后对气缸机壳外部进行紧贴防护。
[0009]进一步地,所述气缸机壳右侧安装有活塞杆;气缸机壳进气推动内部活塞运动,活塞推动活塞杆进行相应伸缩运动。
[0010]进一步地,所述气缸机壳前部外壁开设有排风口且排风口外部安装有挡尘网板;
挡尘网板防止外部灰尘通过排风口位置进入气缸机壳内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挡尘网板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垫片,所述垫片上贯插有组装螺丝,所述组装螺丝末端与气缸机壳进行螺纹连接;通过使用相关工具将组装螺丝拆下,垫片与气缸机壳之间失去固定作用,继而方便将挡尘网板拆下清洗。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气缸机壳外侧壁安装有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包括固定箍A、固定箍B、组装片A、组装片B、螺栓、缓冲气囊、垫片A、弹簧和垫片B,安装时工作人员将固定箍A和固定箍B紧贴与气缸外壁,并使用相关工具将连接组装片A与组装片B之间的螺栓一一组装固定,然后拔出气管塞,继而使用外部充气筒与缓冲气囊上的充气管对接,通过充气管向缓冲气囊内部冲入气体,充气管充气后鼓胀然后对气缸机壳外部进行紧贴防护,且缓冲气囊内部垫片A、弹簧和垫片B所组成的弹性机构起到一定程度的缓冲效果,解决了以往超薄气缸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幅度的机械冲击、设备容易出现晃动的问题;2、通过在气缸机壳上端互通连接有风管,风管上端装配有排热风扇,开启排热风扇开关后风扇向风管内部注入冷风,进行局部散热,与此同时气缸机壳前部外壁开设有排风口用于排出热风,且排风口外部安装有挡尘网板,挡尘网板防止外部灰尘通过排风口位置进入气缸机壳内部,通过使用相关工具将组装螺丝拆下,垫片与气缸机壳之间失去固定作用,继而方便将挡尘网板拆下清洗,解决了以往超薄气缸内部的活塞杆不断伸缩、摩擦产生热量、气缸内部散热效率低导致设备寿命短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超薄气缸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种超薄气缸的防护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一种超薄气缸的A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气缸机壳;2、防护组件;201、固定箍A;202、固定箍B;203、组装片A;204、组装片B;205、螺栓;206、缓冲气囊;207、垫片A;208、弹簧;209、垫片B;3、活塞杆;4、风管;5、排热风扇;6、挡尘网板;7、垫片;8、组装螺丝;9、充气管;10、气管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8]如图1

3所示,一种超薄气缸,包括气缸机壳1,还包括防护组件2,所述气缸机壳1外侧壁安装有防护组件2,所述防护组件2包括固定箍A201、固定箍B202、组装片A203、组装片B204、螺栓205、缓冲气囊206、垫片A207、弹簧208和垫片B209,所述固定箍A201两侧固定连接有组装片A203,所述固定箍B202两侧固定连接有组装片B204,所述组装片A203和组装片B204上可拆卸连接有螺栓205,所述固定箍A201和固定箍B202内表面粘接有缓冲气囊206,所述缓冲气囊206内表面粘接有垫片A207和垫片B209,所述垫片A207和垫片B209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208,所述气缸机壳1上端互通连接有风管4,所述风管4上端可拆卸连接有排热风扇5。
[0019]其中,所述缓冲气囊206上端安装有充气管9,所述充气管9内部塞接有气管塞10;通过拔出气管塞10,继而使用外部充气筒与缓冲气囊206上的充气管9对接,通过充气管9向
缓冲气囊206内部冲入气体,充气管9充气后鼓胀然后对气缸机壳1外部进行紧贴防护。
[0020]其中,所述气缸机壳1右侧安装有活塞杆3;气缸机壳进气推动内部活塞运动,活塞推动活塞杆3进行相应伸缩运动。
[0021]其中,所述气缸机壳1前部外壁开设有排风口且排风口外部安装有挡尘网板6;挡尘网板6防止外部灰尘通过排风口位置进入气缸机壳内部。
[0022]其中,所述挡尘网板6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垫片7,所述垫片7上贯插有组装螺丝8,所述组装螺丝8末端与气缸机壳1进行螺纹连接;通过使用相关工具将组装螺丝8拆下,垫片7与气缸机壳1之间失去固定作用,继而方便将挡尘网板6拆下清洗。
[002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超薄气缸,工作时,通过在气缸机壳1外侧壁安装有防护组件2,防护组件2包括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气缸,包括气缸机壳(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组件(2),所述气缸机壳(1)外侧壁安装有防护组件(2),所述防护组件(2)包括固定箍A(201)、固定箍B(202)、组装片A(203)、组装片B(204)、螺栓(205)、缓冲气囊(206)、垫片A(207)、弹簧(208)和垫片B(209),所述固定箍A(201)两侧固定连接有组装片A(203),所述固定箍B(202)两侧固定连接有组装片B(204),所述组装片A(203)和组装片B(204)上可拆卸连接有螺栓(205),所述固定箍A(201)和固定箍B(202)内表面粘接有缓冲气囊(206),所述缓冲气囊(206)内表面粘接有垫片A(207)和垫片B(209),所述垫片A(207)和垫片B(20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茂疗范良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邦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