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国安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污水MBR一体化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3447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污水MBR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污水处理池,污水处理池的内腔设置为处理内腔,处理内腔的上端设置有横梁,处理内腔的中间竖直设置有安装在横梁上的MBR分离管,MBR分离管包括安装在横梁上的顶板、滑动安装在处理内腔下端底座中的底盘和连接底盘与顶板的过滤膜,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齿轮带动齿条上下升降,从而达到带动刮环对过滤膜的外壁进行清理,配合底座带动过滤膜绷直,进而达到有效的外壁清理,通过设置内衬管和调压气泵的配合,实现对过滤内腔中的压强进行调节,通过调压气泵使得内衬管上端空腔气压增大形成反向出水,进而使得微孔中的颗粒被反向排出,达到对过滤膜的彻底清理。达到对过滤膜的彻底清理。达到对过滤膜的彻底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污水MBR一体化处理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智能污水MBR一体化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污水处理,水资源再利用领域,MBR又称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由活性污泥法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
[0003]现有的MBR污水处理技术中,过滤后的杂质大多粘附在过滤膜的表面上,而处理的方式大多为采用处理后的清水冲洗,对于不溶于水的淤泥杂质,大多具有较强的粘附性,单纯的依靠冲洗难以实现清理,在冲洗过程中极容易造成过滤膜的变形,同时过滤膜上存在较多的过滤微孔,极容易吸附悬浮的纤维颗粒造成堵塞,从而影响过滤效率。
[0004]为此提供一种智能污水MBR一体化处理设备,以解决MBR污水处理过程中过滤膜的清理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污水MBR一体化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污水MBR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污水处理池,所述污水处理池的内腔设置为处理内腔,所述处理内腔的上端设置有横梁,处理内腔的中间竖直设置有安装在横梁上的MBR分离管,横梁的上端连接有进液管,所述MBR分离管包括安装在横梁上的顶板、滑动安装在处理内腔下端底座中的底盘和连接底盘与顶板的过滤膜,所述过滤膜的上端外壁套接有升降安装的刮环,过滤膜的下端套接有固定在底座上的导流锥环,所述顶板的上端设置有驱动刮环上下运动的升降装置,顶板上端中间设置有外接抽水泵的出液管,顶板的下端设置有内衬管,顶板上端设置有连通内衬管上端内腔的调压气泵。
[0007]优选的,所述底座的竖直安装在处理内腔的内腔下端,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延伸座,所述延伸座上端竖直设置有环形的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上端抵在横梁的下端,且防护网圆周包裹MBR分离管。
[0008]优选的,所述横梁的两端搭载固定在污水处理池的上端面,横梁的中间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上端设置有圆周阵列分布的四组定位柱,所述顶板的上端设置有与定位柱相对应的定位孔,顶板通过定位孔与定位柱的套接固定压合安装在横梁上。
[0009]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内腔中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上端竖直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一对导向柱,所述底盘上设置有插孔,所述导向柱滑动贯穿插接在插孔上,底盘与压板之间竖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下两端压合在底盘的下端面与压板的上端面之间。
[0010]优选的,所述导流锥环固定螺钉安装在底座的上端,导流锥环的内壁贴合在过滤膜的下端外壁上,导流锥环的高度沿内壁向外逐渐降低,导流锥环的下端压合在底盘上端。
[0011]优选的,所述顶板上贯穿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一对升降孔,顶板上的升降装置包括
左右对称分布的一对电机驱动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刮环的上端竖直设置有滑动插接在升降孔中的齿条,左右对称的一对所述齿条分别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过滤膜与顶板、底盘之间围成的内腔设置为过滤内腔,所述出液管的下端延伸至过滤内腔中,出液管的下端延伸至内衬管的下端。
[0013]优选的,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导气孔,所述调压气泵通过导气孔连通内衬管的上端内腔。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齿轮带动齿条上下升降,从而达到带动刮环对过滤膜的外壁进行清理,同时通过导流锥板实现堆积的淤泥向池底流动,配合底座带动过滤膜绷直,进而达到有效的外壁清理;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内衬管和调压气泵的配合,实现对过滤内腔中的压强进行调节,在刮动清理后,通过调压气泵使得内衬管上端空腔气压增大形成反向出水,进而使得微孔中的颗粒被反向排出,达到对过滤膜的彻底清理,提高了过滤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MBR分离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MBR分离管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刮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底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导流锥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污水处理池;2、处理内腔;3、横梁;4、进液管;5、MBR分离管;6、出液管;7、底座;8、压板;9、弹簧;10、导向柱;11、导流锥环;12、防护网;13、刮环;14、齿条;15、从动齿轮;16、主动齿轮;17、调压气泵;18、内衬管;19、安装槽;20、定位柱;21、升降孔;22、插孔;23、底盘;24、顶板;25、过滤内腔;26、过滤膜;27、导气孔;28、延伸座;29、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至图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污水MBR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污水处理池1,污水处理池1的内腔设置为处理内腔2,处理内腔2的上端设置有横梁3,处理内腔2的中间竖直设置有安装在横梁3上的MBR分离管5,底座7的竖直安装在处理内腔2的内腔下端,底座7的上端设置有延伸座28,延伸座28上端竖直设置有环形的防护网12,防护网12的上端抵在横梁3的下端,且防护网12圆周包裹MBR分离管5,通过在MBR分离管5外侧设置防护网12,实现对污水中悬浮的垃圾进行阻隔,防止较大的垃圾硬块与过滤膜26碰撞,造成过滤膜26破损,进而提高MBR分离管5的使用寿命。
[0019]横梁3的上端连接有进液管4,MBR分离管5包括安装在横梁3上的顶板24、滑动安装在处理内腔2下端底座7中的底盘23和连接底盘23与顶板24的过滤膜26,横梁3的两端搭载固定在污水处理池1的上端面,横梁3的中间设置有安装槽19,安装槽19的上端设置有圆周阵列分布的四组定位柱20,顶板24的上端设置有与定位柱20相对应的定位孔29,顶板24通过定位孔29与定位柱20的套接固定压合安装在横梁3上,利用定位孔29与定位柱20的配合插接,实现顶板24在安装槽19中的固定安装,从而实现MBR分离管5在横梁3上的竖直安装。
[0020]底座7的内腔中设置有压板8,压板8的上端竖直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一对导向柱10,底盘23上设置有插孔22,导向柱10滑动贯穿插接在插孔22上,底盘23与压板8之间竖直设置有弹簧9,弹簧9的上下两端压合在底盘23的下端面与压板8的上端面之间,通过设置弹簧9和底盘23,实现MBR分离管5下端在底座7上的滑动升降安装,从而实现对过滤内腔25中压力的缓冲,避免造成上下拉扯使得过滤膜26破损,同时便于调节过滤膜26的状态。
[0021]过滤膜26的上端外壁套接有升降安装的刮环13,顶板24的上端设置有驱动刮环13上下运动的升降装置,顶板24上贯穿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一对升降孔21,顶板24上的升降装置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一对电机驱动的主动齿轮16和从动齿轮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污水MBR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污水处理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池(1)的内腔设置为处理内腔(2),所述处理内腔(2)的上端设置有横梁(3),处理内腔(2)的中间竖直设置有安装在横梁(3)上的MBR分离管(5),横梁(3)的上端连接有进液管(4),所述MBR分离管(5)包括安装在横梁(3)上的顶板(24)、滑动安装在处理内腔(2)下端底座(7)中的底盘(23)和连接底盘(23)与顶板(24)的过滤膜(26),所述过滤膜(26)的上端外壁套接有升降安装的刮环(13),过滤膜(26)的下端套接有固定在底座(7)上的导流锥环(11),所述顶板(24)的上端设置有驱动刮环(13)上下运动的升降装置,顶板(24)上端中间设置有外接抽水泵的出液管(6),顶板(24)的下端设置有内衬管(18),顶板(24)上端设置有连通内衬管(18)上端内腔的调压气泵(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污水MBR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的竖直安装在处理内腔(2)的内腔下端,底座(7)的上端设置有延伸座(28),所述延伸座(28)上端竖直设置有环形的防护网(12),所述防护网(12)的上端抵在横梁(3)的下端,且防护网(12)圆周包裹MBR分离管(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污水MBR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的两端搭载固定在污水处理池(1)的上端面,横梁(3)的中间设置有安装槽(19),所述安装槽(19)的上端设置有圆周阵列分布的四组定位柱(20),所述顶板(24)的上端设置有与定位柱(20)相对应的定位孔(29),顶板(24)通过定位孔(29)与定位柱(20)的套接固定压合安装在横梁(3)上。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安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李国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