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昼夜套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3326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昼夜套漂,包括被配置用于昼钓的第一浮漂、被配置用于夜钓的第二浮漂、被配置用于装配于第二浮漂上重量为0.235g的第一荧光棒,以及被配置用于装配于第二浮漂上重量为0.435g的第二荧光棒。其中,第一浮漂和第二浮漂配套使用,两者浮力差为0.235g或0.435g;当第一浮漂和第二浮漂浮力差为0.235g时,将第一荧光棒装配于第二浮漂上;当第一浮漂和第二浮漂浮力差为0.435g时,将第二荧光棒装配于第二浮漂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昼夜套漂利用配对的第一浮漂和第二浮漂浮力差为0.235g或0.425g,正好抵消荧光棒的重量,实现了换漂不调漂的目的。调漂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昼夜套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昼夜套漂。

技术介绍

[0002]在我国,90%以上的钓鱼人都有过夜钓的经历,几乎所有钓鱼人的漂盒中都有一支以上的夜光漂。他们使用的夜光漂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带电子的夜光漂,一种是插荧光棒的夜光漂。
[0003]电子夜光漂自重大,浮力比小,反应迟钝,不方便抛竿,由于小体积锂锰电池电容量较小不能反复使用,需频繁更换,使用中废弃量极大,其中锂、锰、铅锌等重金属材料极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有钓者为了省去昼夜换漂调漂的麻烦,白天晚上都用同一支电子夜光漂;也有钓者甘愿承受换漂调漂的麻烦,只是在夜间才“迫不得已”使用电子夜光漂。
[0004]相比之下,荧光棒夜光漂就轻盈了许多便于抛投,对浮漂灵敏度的影响也小得多。钓者面临的麻烦就是昼夜交替时的二次浮漂调整。此外,浮漂调整一般都是通过对铅坠重量的增减来实现的,废弃铅皮的现象不可避免,这也是造成钓场物理环境恶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0005]也有钓者尝试用两支浮力差等于荧光棒及漂座重量的浮漂互换使用来解决调漂的麻烦,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就是,目前国内浮漂厂商生产的系列浮漂普遍存在邻号浮漂的浮力差大小不一,同款同号浮漂浮力不同等问题,更没有厂家专门针对夜钓爱好者的需求结合荧光棒及漂座重量设计生产邻号浮力差相同的系列套漂。于是钓者只好在不同漂型的浮漂中根据荧光棒及漂座重量来进行昼夜两漂的组合。增减铅麻烦费时就不说了,不同漂型的浮漂传达渔汛的特点往往是大不相同,这又给钓者观漂带来了新的麻烦和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r/>[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在此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昼夜套漂,该套漂可以用一支带荧光棒的第二浮漂不用调漂就直接进行夜钓;或者换一支不带荧光棒的浮漂不用调漂就直接进行昼钓;可以杜绝电子夜光漂造成的电池污染及因调漂而形成的铅污染。
[0007]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此提供的昼夜套漂包括以下两种结构:
[0008]第一种结构,包括:
[0009]第一浮漂,被配置用于昼钓;
[0010]第二浮漂,被配置用于夜钓;
[0011]第一荧光棒,被配置用于装配于所述第二浮漂上,重量为0.235g;以及
[0012]第二荧光棒,被配置用于装配于所述第二浮漂上,重量为0.435g;
[0013]所述第一浮漂和所述第二浮漂浮力差为0.235g;或者所述第一浮漂和所述第二浮漂的浮力差为0.435g;
[0014]当所述第一浮漂和所述第二浮漂浮力差为0.235g时,装配第一荧光棒于所述第二浮漂上;当所述第一浮漂和所述第二浮漂浮力差为0.435g时,装配第二荧光棒于所述第二浮漂上。
[0015]第二种结构,包括5支漂型相同,浮力差相等的第一浮漂,5支漂型相同,浮力差相等的第二浮漂,第一荧光棒组件和第二荧光棒;所述第一浮漂被配置用于昼钓,所述第二浮漂被配置用于夜钓,所述第一荧光棒、所述第二荧光棒被配置用于装配于所述第二浮漂上;5支第一浮漂和5支第二浮漂一一配套使用,配套的第一浮漂和第二浮漂浮力差为0.235g或0.435g;所述第一荧光棒的重量为0.235g,当配套的第一浮漂和第二浮漂浮力差为0.235g时,装配于所述第二浮漂上;所述第二荧光棒的重量为0.435g,当配套的第一浮漂和第二浮漂浮力差为0.435g时,装配于所述第二浮漂上。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昼夜套漂利用配对的第一浮漂和第二浮漂浮力差为0.235g或0.425g,正好抵消荧光棒的重量,实现了换漂不调漂的目的。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荧光棒和/或所述第二荧光棒,所述荧光棒通过所述荧光棒插座和所述插座空气仓装配于所述第二浮漂上。
[0018]在荧光棒连接插孔和浮漂连接插孔之间设计一个空气仓,空气仓产生的浮力足以托起荧光棒的重量,使加装了荧光棒插座和荧光棒的第二浮漂具有了第一浮漂的全部特性;更有效地保证了换漂之后观漂的一致性。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荧光棒被配置为工差小于
±
0.01的多根。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浮漂和所述第二浮漂的工差小于
±
0.01。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浮漂包括具有不同浮力的第一漂身、漂尾一段和漂尾二段,构成三段浮力浮漂,特点是重量轻,浮力大(浮力比为1:2.1左右),灵敏度高,可有效过滤蹭线和假口造成的虚假信号,在微流水中也可应对自如。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浮漂包括漂尾本体,所述漂尾本体包括上段和下段,所述上段套装采用橡胶或硅胶材料的中空结构空气仓插座,所述下段材料大于或等于1,构成二次浮力浮漂,其特点是重量轻,浮力大(浮力比为1:2.0左右),灵敏度高,适合流水作钓。加荧光棒之后,使之变成一支具有了第一浮漂的全部特性。也就是说加装荧光棒的二次浮力浮漂与不加装荧光棒插座和荧光棒的第一浮漂有着完全一致的表现。
[0023]与现有的荧光棒夜光漂和电池夜光漂相比,与现有浮漂生产厂家系列浮漂生产缺乏统一标准且漂号混乱的情况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1.为系列浮漂生产的精细化、标准化开了一个先例;
[0025]2.省去了钓者换漂调漂的麻烦;
[0026]3.三段浮力浮漂与二次浮力浮漂的配对用法不仅灵敏度远高于电池夜光漂,也克服了传统夜光漂插上荧光棒之后灵敏度下降以及漂相前后不一的缺陷
[0027]4.本专利技术不用电池,杜绝了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
[0028]5.本专利技术在换漂时不用调漂,杜绝了因调漂而产生的废弃铅皮,有效保护了钓场环境。
附图说明
[0029]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
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昼夜套漂的分号配对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次浮力鱼漂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三段浮力鱼漂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1

第一浮漂,2

第二浮漂,3

荧光棒,4

荧光棒插座,5

插座空气仓,6

第一漂身,7

漂尾一段,8

漂尾二段,9

漂尾,10

第一漂脚,11

漂尾本体,12

第二漂身,13

第二漂脚,111

上段,112

下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在此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昼夜套漂,其特征在于,该套漂包括:第一浮漂,被配置用于昼钓;第二浮漂,被配置用于夜钓;第一荧光棒,被配置用于装配于所述第二浮漂上,重量为0.235g;以及第二荧光棒,被配置用于装配于所述第二浮漂上,重量为0.435g。所述第一浮漂和所述第二浮漂浮力差为0.235g;或者所述第一浮漂和所述第二浮漂的浮力差为0.435g;当所述第一浮漂和所述第二浮漂浮力差为0.235g时,装配第一荧光棒于所述第二浮漂上;当所述第一浮漂和所述第二浮漂浮力差为0.435g时,装配第二荧光棒于所述第二浮漂上。2.一种昼夜套漂,其特征在于,该套漂包括5支漂型相同,浮力差相等的第一浮漂,5支漂型相同,浮力差相等的第二浮漂,第一荧光棒和第二荧光棒;所述第一浮漂被配置用于昼钓,所述第二浮漂被配置用于夜钓,所述第一荧光棒、所述第二荧光棒被配置用于装配于所述第二浮漂上;5支第一浮漂和5支第二浮漂一一配套使用,配套的第一浮漂和第二浮漂浮力差为0.235g或0.435g;所述第一荧光棒的重量为0.235g,当配套的第一浮漂和第二浮漂浮力差为0.235g时,装配于所述第二浮漂上;所述第二荧光棒的重量为0.435g,当配套的第一浮漂和第二浮漂浮力差为0.435g时,装配于所述第二浮漂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松平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垂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