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浮力鱼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7593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次浮力鱼漂,包括漂尾本体(1),所述漂尾本体(1)包括上段(11)和下段(12),所述上段(11)采用比重小于1的材料或采用比重大于1的材料的中空结构,所述下段(12)下段材料比重大于或等于1。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二次浮力鱼漂的漂尾本体的上段采用比重小于1的材料或采用比重大于1的材料的中空结构,该浮力结构将传统“承载式”鱼漂的钓目由漂身浮力支撑变为漂尾上段提供的额外浮力(二次浮力)支撑,随着鱼漂的沉浮,可轻松实现灵与顿的瞬间转换,有效地过滤虚假信号,又保持了鱼漂灵敏度。而漂尾本体的下段采用比重大或等于1的材料制作,当钓目在上段下缘1‑5目时,这支鱼漂仍然具有“承载式”鱼漂的所有特征。

Secondary buoyancy fish floa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econdary buoyancy fish float, which comprises a drift tail body (1), the drift tail body (1) comprises an upper section (11) and a lower section (12), the upper section (11) adopts a hollow structure of a material with a specific gravity less than 1 or a material with a specific gravity greater than 1, and the lower section (12) has a specific gravity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 The upper section of the tail body of the secondary buoyancy drift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adopts a material with a specific gravity less than 1 or a hollow structure with a specific gravity greater than 1. The buoyancy structure changes the fishing eyes of the traditional \carrying type\ drift from the buoyancy support of the drift body to the additional buoyancy (secondary buoyancy) support provided by the upper section of the drift tail. With the sinking and floating of the drift, it can easily realize the instantaneous conversion of flexibility and flexibility, and effectively Filter false signal, and maintain the sensitivity of fish drift. The lower part of the tail body is made of materials with a large proportion or equal to 1. When the fishing eye is 1-5 mesh at the lower edge of the upper part, the fish float still has al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rrying type\ fish flo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浮力鱼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鱼漂,尤其是涉及一种二次浮力鱼漂。
技术介绍
鱼漂:其主要作用是向钓鱼人传递鱼类摄食信号标示,帮助钓鱼人正确把握提竿时机,提高中鱼机率。目前,悬坠钓法(坠悬浮,饵触底)在休闲钓、黑坑钓和野钓中广泛使用,而现在市场上现有的鱼漂多为“承载式”结构浮漂,即漂尾部分(材料密度2.4-2.7)漂身部分(材料密度(0.4-0.6)及漂脚(材料密度1.6左右))组合制成。由于漂身材料需要承载过多与自身材料密度相关较大的材料组合成的浮漂,使其整体自浮功能相对减弱,对应相应力减小,特别悬坠钓(坠悬浮、食触底)和悬浮钓(坠与食均悬浮)时使用“承载式”鱼漂时,摄食信号经常杂乱无章及信号过于夸张。许多厂家企图通过改变漂身形状或改变漂脚,漂身漂尾的比例来解决“信号过敏”的问题,但效果并不理想。在悬坠钓和浮钓中“承载式”浮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在浮漂正常调目的情况下,由漂身承载漂尾后所剩露出水面部分已无浮力,水下线组在受到微小外力作用时就会导致钓目运动过快,下上幅度过大,频率过高,致使钓鱼人难以把握正确的提竿时机;2、由于相同材质相同体积的承载式浮漂提供的浮力相对过小。浮漂处于“运动过敏状态”鱼儿探食、蹭线、触碰,虚口实口等在钓目上难以区分,鱼漂动作杂乱、夸张,小鱼聚窝时这种情况尤其突出。大量的虚假信号导致“十打九空”;3、由于承载式浮漂始终处于“过敏状态”,所以无法过滤虚假信号;4、在垂钓过程中遇到气压对流使水体产生回流和缓流时,由于浮漂所剩露出水面部分不足以将饵钓从水底提起。因而饵钓对浮漂产生了“锚定”作用,这时,浮漂在水流的作用下剩于部分(目数)会没入水中,致使钓鱼人无法观察浮漂信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承载式”浮漂所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在此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有效过滤虚假信号,又能保持鱼漂灵敏度的二次浮力鱼漂,该鱼漂还可较好的解决缓流水,暗流水悬坠钓钓目没水问题。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此所提供的二次浮力鱼漂,包括漂尾本体,漂尾本体包括上段和下段,上段采用比重小于1的材料或采用比重大于1的材料的中空结构,下段材料比重大于或等于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次浮力鱼漂的漂尾本体的上段采用比重小于1的材料或采用比重大于1的材料的中空结构,该浮力结构将传统“承载式”鱼漂的钓目由漂身浮力支撑变为漂尾上段提供的额外浮力(二次浮力)支撑,随着鱼漂的沉浮,可轻松实现灵与顿的瞬间转换,有效地过滤虚假信号,又保持了鱼漂灵敏度。而漂尾本体的下段采用比重大或等于1的材料制作,当钓目在上段下缘1-5目时,这支鱼漂仍然具有“承载式”鱼漂的所有特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次浮力鱼漂还包括漂身2,漂身2连接于下段12的底端端部。由于上段采用比重小于1的材料或采用比重大于1的材料的中空结构,其上的浮力小于或等于漂身浮力的15%。上段具有一个小于或等于漂身浮力15%的二次浮力,使钓鱼人在缓流、洄流环境垂钓时,以漂身浮力进行调目时预留了一个额外浮力(二次浮力),而这个额外浮力可以在遇缓流水、回流水时有效解决浮漂漂目没水问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次浮力鱼漂还包括连接于漂身底端端部的漂脚。与现有的“承载式”浮漂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钓目调在上段下缘的1-5目,它便是一支承载式浮漂,仍然具有“承载式”浮漂灵敏的特征。当小鱼聚窝信号杂乱浮漂下沉至上段下缘时,二次浮力开始产生作用,上段下沉需要加大力才能实现。鱼漂瞬间变“钝”有效过滤掉蹭线,假口,在悬坠钓尤其是浮钓的情况下效果更加显著。将钓目调在上段下1-5目在缓流、洄流中垂钓,在水流的推动下,由于钓坠的“锚定”作用,钓鱼会出现无阻力倾斜下沉,当下沉至上段浮体底口时,上段浮力使浮漂整体浮力逐渐大于铒坠钓的重力,铒坠钩被上段浮力作用提起顺水流位移,钓线回直,上段整体出水,水阻鱼漂整体浮力下降,铒钓重新差底,再次产生“锚定”作用,循环往复,铒钓拖底缓行,在这个过程中,浮漂的二次浮体部有部分浮于水面,不会没入水中。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次浮力鱼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漂尾本体,11-上段,12-下段,2-漂身,3-漂脚。具体实施方式在此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在此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次浮力鱼漂,该鱼漂既可有效过滤虚假信号,又能保持鱼漂灵敏度的二次浮力鱼漂,还可较好的解决缓流水,暗流水悬坠钓钓目没水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二次浮力鱼漂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了漂尾本体1,漂尾本体1包括上段11和下段12,漂尾本体1的上段11采用比重小于1的材料或采用比重大于1的材料的中空结构,漂尾本体1的下段12材料比重大于或等于1。该二次浮力鱼漂中漂尾本体1的上段11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设计长度,一般设计为小于或等于5cm。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次浮力鱼漂还包括漂身2,该漂身2连接于漂尾本体1的下段12的底端端部。使用时,漂身2上产生一次浮力,由于漂尾本体1的上段11采用比重小于1的材料或采用比重大于1的材料的中空结构,故在漂尾本体1的上段11上产生二次浮力,当鱼漂下沉至上段下缘时,当鱼漂下沉至上段下缘时,二次浮力开始发挥作用,在二次浮动的作用下过滤,虚口信号,假口信号和乱口信号;帮助钓鱼人抓住吃饵真实信号,提高中鱼机率。漂尾本体1的上段11上产生的二次浮力小于或等于漂身2浮力的15%。使钓鱼人在缓流、洄流环境垂钓时,以漂身浮力进行调目时预留了一个额外浮力(二次浮力),而这个额外浮力可以在遇缓流水、回流水时有效解决浮漂漂目没水问题。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次浮力鱼漂还包括连接于漂身2底端端部的漂脚3。该漂脚3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漂身2的长度,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尺寸。在此,漂尾本体1的下段12均采用1—8目。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专利技术后,将容易想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专利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专利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专利技术未公开的本
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专利技术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二次浮力鱼漂,其特征在于:包括漂尾本体(1),所述漂尾本体(1)包括上段(11)和下段(12),所述上段(11)采用比重小于1的PP材料或采用比重大于1的PET材料的中空结构,所述下段(12)材料比重大于或等于1。/n

【技术特征摘要】
1.二次浮力鱼漂,其特征在于:包括漂尾本体(1),所述漂尾本体(1)包括上段(11)和下段(12),所述上段(11)采用比重小于1的PP材料或采用比重大于1的PET材料的中空结构,所述下段(12)材料比重大于或等于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浮力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段(11)的长度小于或等于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浮力鱼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漂身(2),所述漂身(2)连接于所述下段(12)的底端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浮力鱼漂,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松平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垂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