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用智能充电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电动汽车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用智能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机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的车辆,电机由大容量电池组提供电量,在对电池组进行电量补充时需要使用到智能充电桩。
[0003]常见的智能充电桩在使用时,电流由电缆进入充电箱内的变压器中,随后通过变压器对电压进行升降后通过充电线将电流输送直充电枪中,最终通过充电枪与车辆的充电接口连接后对车辆的电池组进行充电,传统的充电线直接安装在充电箱的外壳上,虽然使用时方便取放,但充电线长期暴露在外部环境中线体外部橡胶层日晒雨淋老化速度快、折弯处易产生裂痕,从而导致了充电线长期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且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不能满足智能充电桩的工作要求,为此提出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用智能充电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用智能充电桩,包括安装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1)的内腔底面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偶遇变压器(2),所述变压器(2)的上表面焊接有收卷柱(3),所述变压器(2)的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充电线(4),所述收卷柱(3)的外壁开设有螺旋槽(5),所述充电线(4)的外壁与螺旋槽(5)的内壁活动接触,所述安装壳(1)的内壁右侧开设有滑动通道(6),所述滑动通道(6)的内腔中滑动设置有滑动壳(7),所述滑动通道(6)的内腔中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螺纹杆(8),所述滑动壳(7)与螺纹杆(8)螺纹连接,所述滑动壳(7)的内腔右侧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转动壳(9),所述充电线(4)的输出端贯穿至转动壳(9)的内腔外,所述充电线(4)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充电枪(10),所述安装壳(1)的下部开设有腔室(11),所述变压器(2)的底部延伸至腔室(11)的内腔中,所述螺纹杆(8)的底端延伸至腔室(11)的内腔中,所述变压器(2)和螺纹杆(8)的外壁均固定套设有第一直齿轮(12),所述腔室(11)的内腔底面右侧焊接有伺服电机(13),所述伺服电机(13)的输出轴端面焊接有第二直齿轮(14),两个所述第一直齿轮(12)的齿面均与第二直齿轮(14)的齿面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用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壳(7)的内腔中通过轴承对称活动安装有两个滚轮(15),两个所述滚轮(15)位于充电线(4)的两侧,所述滚轮(15)的外壁与充电线(4)的外壁活动接触,两个所述滚轮(15)的连接轴外壁均固定套设有第三直齿轮(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用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8)的外壁滑动套设有主链轮(17),所述主链轮(17)的底面与滑动壳(7)的内腔底面转动连接,所述滑动壳(7)的内腔底面中部左侧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连接杆,一个所述滚轮(15)的连接轴的外壁和连接杆的外壁均固定套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