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插法钢管柱的垂直度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与地下工程中钢管柱的垂直度控制技术,特别是一种后插法钢管柱的垂直度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后插法钢管柱施工工艺中,由钢筋笼下放至地下指定位置,然后实施万能平台的定位安装和钢管柱和工具柱的对接,再由吊车吊住工具柱后下放钢管柱至钢管柱进入地下的指定标高处。后插法钢管柱施工工艺的重点在于万能平台的定位和钢管柱的垂直度控制,钢管柱的垂直度控制又包括钢管柱与工具柱对接精度控制和钢管柱吊装垂直度控制两个部分。钢管柱作为地铁建筑的主要受力结构,钢管柱的垂直度控制满足要求才能保证后插法钢管柱的施工精度,才能保证地铁建筑的施工安全。其中,当钢管柱的长度过长时,钢管柱无法生产一个整体并进行运输,故会将钢管柱分节进行运输,运输到现场后,会对钢管柱分节进行焊接,焊接后钢管柱分节拼装后的垂直度也需要控制。
[0003]在现有技术中,万能平台的定位一般采用十字分中垂线法,较为常规。钢管柱与工具柱对接精度控制中,钢管柱与工具柱对接采用法兰盘连接,因工具柱与钢管柱直径相差较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插法钢管柱的垂直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控制钢管柱(1)与工具柱(2)的对接精度;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S11、分别将钢管柱(1)和工具柱(2)横放在基座(3)上,然后将钢管柱(1)和工具柱(2)的对应端面对位并通过法兰盘临时连接;S12、在钢管柱(1)和工具柱(2)上共选取至少三个第一测量断面(4),其中两个第一测量断面(4)分别位于钢管柱(1)和工具柱(2)的相互背离的端部,标记第一测量断面(4)的顶部测点(41)和第一测量断面(4)一侧的侧面测点(42),所有侧面测点(42)均位于同侧,同一第一测量断面(4)的侧面测点(42)和顶部测点(41)关于该第一测量断面(4)呈90
°
夹角分布,分别获取每个第一测量断面(4)的顶部测点(41)和侧面测点(42)的对应坐标;S13、根据相邻两个第一测量断面(4)的顶部测点(41)的坐标获得第一评测线,求取其余每个第一测量断面(4)的顶部测点(41)的坐标与第一评测线的距离获得对应第一测量断面(4)的第一偏移量;根据对应相邻两个第一测量断面(4)的侧面测点(42)的坐标获得第二评测线,求取其余每个第一测量断面(4)的侧面测点(42)的坐标与第二评测线的距离获得对应的第一测量断面(4)的第二偏移量;然后通过每个第一测量断面(4)处的第一偏移量和第二偏移量获得对应的第一测量断面(4)处的钢管柱(1)与工具柱(2)的对接精度;S14、若第一测量断面(4)处钢管柱(1)与工具柱(2)的对接精度大于第一预设值,则根据对应的第一偏移量和第二偏移量来调节法兰盘临时连接处使得钢管柱(1)与工具柱(2)的对接精度小于第一预设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插法钢管柱的垂直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2中,选取第一测量断面(4)后,先将两端分别连接铅锤(52)的绳索(51)跨设在第一测量断面(4)上方,使绳索(51)两端的铅锤(52)分别位于第一测量断面(4)的两侧,标记绳索(51)与第一测量断面(4)的侧面的相切处为侧面测点(4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插法钢管柱的垂直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2中:在标记侧面测点(42)的位置后,将反射片粘贴在绳索(51)上对应侧面测点(42)处,通过全站仪(10)配合反射片测量获得侧面测点(42)的坐标;在标记顶部测点(41)的位置后,将棱镜设置在对应顶部测点(41)处,通过全站仪(10)配合棱镜测量获得顶部测点(41)的坐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插法钢管柱的垂直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2中:第一评测线是以离钢管柱(1)最远的一个第一测量断面(4)与其相邻的第一测量断面(4)上的顶部测点(41)的坐标获取的,第二评测线是以离钢管柱(1)最远的一个第一测量断面(4)与其相邻的第一测量断面(4)上的侧面测点(42)的坐标获取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插法钢管柱的垂直度控制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笑贤,熊豪,郭瑞,王春明,陈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