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茂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合成设备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3316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改进型茂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合成设备和应用。在氮气氛围下,配体的制备;在氮气氛围下,将配体溶于无水溶剂中,低温条件下加入甲基锂,室温搅拌,低温条件下加金属盐MCl4,室温搅拌,真空除去溶剂,加入良溶剂提取,过滤,浓缩,重结晶,干燥得到该改进型茂金属催化剂。合成设备包括:配体生产工段、催化剂生产工段。本发明专利技术催化剂结构中包含两个金属,双金属催化剂在聚合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从而提高催化活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增加金属配位的原子数,能够提高金属的稳定性,使催化剂更耐高温。通过对两方面的改进,改进型茂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更优于传统限定几何构型CGC催化剂。传统限定几何构型CGC催化剂。传统限定几何构型CGC催化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茂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合成设备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催化剂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一种改进型茂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合成设备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聚烯烃材料种类繁多,包括聚烯烃塑料、聚烯烃弹性体、聚烯烃润滑油和聚烯烃蜡等。其中,聚烯烃弹性体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陶氏、美孚、日本三井和韩国LG都在生产。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未有生产案例。受催化剂的限制,以前这种催化剂(包括限定几何构型CGC催化剂)被国外专利的保护,国内无法生产,因此无法实现聚烯烃弹性体的生产。
[0003]茂金属催化剂主要用于生产聚烯烃弹性体,其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美国陶氏和美孚公司研究较多,其相关专利覆盖较多范围。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一:CN112517074A

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公开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载体,以及负载于所述载体之上的茂金属催化剂;所述载体为硅/镁复合载体;
[0005]所述载体为硅胶/卤化镁复合载体;所述硅胶与卤化镁的质量比为(10~30):1;
[0006]所述茂金属催化剂选自rac

/meso

亚乙基双茚二氯化锆、rac

/meso

二甲基硅基双茚二氯化锆和rac

/meso

亚乙基双(四氢茚)二氯化锆中的至少一种。
[0007]所述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8]活化所述载体并分散于溶剂中,制备第一分散液;
[0009]于所述第一分散液中加入所述茂金属催化剂进行反应。
[0010]先于所述第一分散液中加入所述助催化剂进行反应,制备助催化剂修饰的载体;再加入所述茂金属催化剂进行反应。现有技术一带来的效果为该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在完成催化反应后,无需进行复杂的后处理,经简单的过滤操作即可实现与产品的分离和回收,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0011]但该文献技术缺陷在于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金属配位的原子数少,金属的稳定性差,使催化剂不耐高温。
[0012]现有技术二:CN101119799

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和使用该催化剂制备基于乙烯的共聚物的方法

公开一种负载型复合茂金属催化剂,其包含由化学式(1)表示的第一茂金属催化剂、由化学式(2)或(3)表示的第二茂金属催化剂、助催化剂和载体:
[0013](C5R1)p(C5R1)MQ3

p(1)
[0014]其中,M为IV族过渡金属;
[0015](C5R1)为环戊二烯基或被XIV族金属的准金属基取代的环戊二烯基配体,其被C1

20烷基、C1

10烷氧基、C6

20芳基、C6

10芳氧基、C2

20链烯基、C7

40烷基芳基、C7

40芳基烷基、C8

40芳烯基、C2

10炔基或烃基取代;或为其中C5的两个邻位碳原子通过烃基连接以形成至少一个C4~C8环的环戊二烯基或取代的环戊二烯基配体;
[0016]Q为卤素原子、C1

20烷基、C2

10链烯基、C7

40烷基芳基、C7

40芳基烷基、C6

2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20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C2

20烷基烷氧基或C7

40芳基烷氧基;以及
[0017]p为0或1;
[0018][0019][0020](C5R3)、(C5R4)和(C5R5)各自为环戊二烯基或被XIV族金属的准金属基取代的环戊二烯基配体,其被C1

40烷基、C4

40环烷基、C1

20烷氧基、C6

40芳基、C6

20芳氧基、C2

40链烯基、C7

40烷基芳基、C7

40芳基烷基、C8

40芳烯基、C2

20炔基或烃基取代;或为其中C5的两个邻位碳原子通过烃基连接以形成至少一个C4~C16环的环戊二烯基或取代的环戊二烯基配体;
[0021]A为氢原子、C1

20烷基、C2

20链烯基、C6

20芳基、C7

40烷基芳基、C7

40芳基烷基、C1

20烷基甲硅烷基、C6

20芳基甲硅烷基、甲氧基甲基、叔丁氧基甲基、四氢吡喃基、四氢呋喃基、1

乙氧基乙基、1

甲基
‑1‑
甲氧基乙基或叔丁基;
[0022]Y为氧或氮原子;
[0023]Q为卤素原子、C1

20烷基、C2

10链烯基、C7

40烷基芳基、C7

40芳基烷基、C6

2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20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C2

20烷基烷氧基或C7

40芳基烷氧基;
[0024]B为通过共价键结合两个环戊二烯基配体或结合环戊二烯基配体和JR9q的桥基,
所述桥基包含C1

4亚烷基、C1

4二烷基硅或二烷基锗或C1

4烷基膦或胺;
[0025]R9为氢原子、C1

20烷基、C1

10烷氧基、C6

20芳基、C6

10芳氧基、C2

20链烯基、C7

40烷基芳基、C7

40芳基烷基、C8

40芳烯基或C2

10炔基;
[0026]J为XV族元素或XVI族元素;
[0027]q为0~3的整数;以及
[0028]a、b、m和n各自为0~20的相同或不同的整数。该专利的积极效果为:优于常规非交联聚乙烯树脂的可加工性,且由于与位于高分子量链一侧的高级α

烯烃共聚单体的共聚合分布而具有优良的内压蠕变抗性。
[0029]但其技术缺点在于催化剂只有一个金属,在聚合过程中协同作用差,催化活性低,有待改善。而且此催化剂金属配位的原子数少,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茂金属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进型茂金属催化剂的结构通式如下所示:Y=C1

C6的直链或者支链烷基或苯基;R1,R2=C1

C6的烷基或苯基或取代的苯基;Z=SiMe2或CMe2或CPh2;A=C1

C6的直链烷基或苯基或苄基或环己基;X=O或S或N;M=Ti或Zr或Hf;B=Cl或Me或NMe2;R3,R4=C1

C6的直链烷基或苯基或取代的苯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茂金属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进型茂金属催化剂结构式如下所示中的一种:
3.一种如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改进型茂金属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氮气氛围下,进行配体的制备;S2,在氮气氛围下,将配体溶于无水溶剂中,

78℃

0℃条件下加入甲基锂,室温搅拌;

78℃

0℃条件下加金属盐MCl4,室温搅拌,真空除去溶剂,加入良溶剂提取,过滤,浓缩,重结晶,干燥得到该改进型茂金属催化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包括:在氮气氛围下,茂或取代茂或茚或取代茚溶于THF中,

78℃

0℃条件下下加入1.0

1.2摩尔当量丁基锂,室温反应2

12h得到锂盐;

78℃

0℃条件下向锂盐中滴加Br

Y

Br或Cl

Y

Cl,20

80℃反应2

48h,真空除去THF,加入乙醚重新溶解,过滤,蒸馏除去溶剂得到桥联茂或桥联茚;将得到的桥联茂或者桥联茚溶于无水溶剂中,

78℃

0℃条件下加入2.0

2.4摩尔当量丁基锂,室温反应2

12h得到锂盐;

78℃

0℃条件下把锂盐中加到2.0

4.0摩尔当量二氯二甲基硅烷的无水溶剂中,恢复室温后反应2

12h,真空除去溶剂和多余的二氯二甲基硅烷;重新加入无水溶剂,

78℃

0℃条件下加入2.0

4.0摩尔当量R3XANH2,恢复室温后反应2

12h,真空除去溶剂,加入戊烷或己烷重新溶解,过滤,真空除去溶剂得到配体;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在氮气氛围下,将配体溶于无水溶剂中,低温条件下加入3

12摩尔当量甲基锂,室温搅拌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波刘绍峰张金博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