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焚烧系统用的除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73023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35
一种垃圾焚烧系统用的除尘系统,其中除尘腔下方设有尘气入口,其顶部设有净气出口;排灰器连于除尘器正下方;多个滤袋并列设于除尘腔内部并共同连于隔板,每个滤袋上开口处都设有一个文氏管;所述喷流管贯穿于除尘腔侧壁设置,多个折流板以交错间隔方式设于除尘腔锥形底部之内,每个折流板均贯穿于一个插槽中。利用除尘腔底部间隔交错设置的折流板阵列,形成前端尘气分离功能,当烟气进入低水平位置的尘气入口,先通过折流板阵列形成的折流分离效果实施颗粒与气体之间的初步分离,经过初步分离后的烟气再被滤袋所过滤,以此有效降低滤袋所受过滤工作的负荷并提高其使用寿命,实现快速方便的维护措施并以此保障垃圾焚烧效率。方便的维护措施并以此保障垃圾焚烧效率。方便的维护措施并以此保障垃圾焚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焚烧系统用的除尘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垃圾焚烧
,具体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系统用的除尘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垃圾焚烧作业中,对其焚烧烟气的处理工艺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经过处理后的气体需符合废弃排放标准才能进行排放。其过程一般是将锅炉焚烧尾气先通入降温塔之内进行冷却,以便满足袋式除尘的要求,并经熟石灰及活性炭喷射系统进行除酸、吸附后输送至除尘系统中。由于一般的焚烧烟气仅在除尘器中实施尘、气分离操作,对除尘器滤布的工作负荷度较高,长期时候后其表面易布满尘埃降低性能,但除尘器一般结构复杂、拆卸麻烦,如果频繁进行拆装维护。更替,垃圾焚烧作业的生产效率必然受到限制,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加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焚烧系统用的除尘系统,用以有效降低除尘器滤袋工作负荷并提高其使用寿命,减少除尘器的拆装维护率并以此保障垃圾焚烧效率。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垃圾焚烧系统用的除尘系统,包括除尘腔、排灰器、多个滤袋、隔板、多个文氏管、喷流管、多个折流板。其中,所述除尘腔为空中容器结构,其锥形底部下方设有尘气入口,其顶部设有净气出口;所述排灰器连接设于除尘器正下方;多个所述滤袋以并列方式间隔设于除尘腔内部并以其上开口共同连接于一个所述隔板,隔板横向安装于除尘腔之内并将其分割为二个腔室;每个滤袋上开口处都设有一个贯穿隔板设置的所述文氏管;所述喷流管贯穿于除尘腔侧壁设置,其水平位置位于隔板之上;多个所述折流板以横向交错间隔方式设于除尘腔锥形底部之内,每个折流板均贯穿安装于除尘腔外壁的一个插槽中。
[0005]进一步的,所述折流板表面附有毛绒。
[0006]进一步的,所述尘气入口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折流板。
[0007]进一步的,所述插槽内于所述折流板配合的部位设有密封垫。
[0008]进一步的,所述排灰器连接于排灰系统之中。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利用除尘腔底部间隔交错设置的折流板阵列,形成前端尘气分离功能,当烟气进入低水平位置的尘气入口,先通过折流板阵列形成的折流分离效果实施颗粒与气体之间的初步分离,并以其表面毛绒促进尘粒的捕获率;经过初步分离后的烟气再被滤袋所过滤,以此有效降低滤袋所受过滤工作的负荷并提高其使用寿命。同时,在将折流板抽出时,可通过插槽的挤压将其附着尘埃自行掉落收集于排灰器之中,实现快速方便的维护措施并以此保障垃圾焚烧效率。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的维护状态示意图。
[0012]图中:1

除尘腔,1a

尘气入口,1b

净气出口,1c

插槽,2

排灰器,3

滤袋,4

隔板,5

文氏管,6

喷流管,7

折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4]如图1所示,一种垃圾焚烧系统用的除尘系统,包括除尘腔1、排灰器2、多个滤袋3、隔板4、多个文氏管5、喷流管6、多个折流板7。其中,所述除尘腔1为空中容器结构,其锥形底部下方设有尘气入口1a,其顶部设有净气出口1b;所述排灰器2连接设于除尘器正下方,排灰器2连接于排灰系统之中;多个所述滤袋3以并列方式间隔设于除尘腔1内部并以其上开口共同连接于一个所述隔板4,隔板4横向安装于除尘腔1之内并将其分割为二个腔室;每个滤袋3上开口处都设有一个贯穿隔板4设置的所述文氏管5;所述喷流管6贯穿于除尘腔1侧壁设置,其水平位置位于隔板4之上;多个所述折流板7以横向交错间隔方式设于除尘腔1锥形底部之内,每个折流板7表面都附有毛绒,且都贯穿安装于除尘腔1外壁的一个插槽1c中,插槽1c内于所述折流板7配合的部位设有密封垫,同时确保尘气入口1a的水平位置低于任意折流板7。
[001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16]S1:将本装置接入焚烧系统之中,当上一工序经过冷却、除酸、吸附后的烟气被输送至尘气入口1a后,通过底部交错间隔设置的多个折流板7形成的折流分离效应,实现针对不同比重混合物的分离效果。当固态尘埃向上流动时,因自身惯性而被折流板7阻挡、粘附,并被板体表面的毛绒大量捕获,而向上气流可迅速绕过交错设置的折流板7传导至上方,进而使进入滤网实施过滤作业的气流含尘量大为降低;同时开启喷流管6对内产生从左至右的气流,因文丘里效应使文丘里管对其内部气流产生吸力,进而带动尘气流滤过滤网进入隔板4上方空间,最后从净气出口1b将过滤后的气体排出,以此有效降低滤网过滤尘埃的工作负荷并提高其使用寿命。
[0017]S2:如图2所示,当长期作业后令折流板7表面积累大量尘埃,以工具夹住折流板7处于外侧的一端并朝外侧抽出,在此过程中,折流板7板身与插槽1c的密封垫在紧密贴合作用下发生摩擦,进而对其表面毛绒上附着的尘埃形成刮除作用,同时可对板体反复抽拉以促进尘埃迅速剥离;被刮除的尘埃在锥形内腔中正好落入下方的排灰器2中被收集,进而被送入排灰系统中被处理,而折流板7在被拔出并完成除尘作业后可直接插入重复使用,实现高效方便的维护效果。
[001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出形式上的限制,应当理解,在本权利要求书所规定的特征范围下,还可作出其他修改及等同替换,这些都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焚烧系统用的除尘系统,包括除尘腔、排灰器、多个滤袋、隔板、多个文氏管、喷流管、多个折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腔为空中容器结构,其锥形底部下方设有尘气入口,其顶部设有净气出口,所述排灰器连接设于除尘器正下方,多个所述滤袋以并列方式间隔设于除尘腔内部并以其上开口共同连接于一个所述隔板,隔板横向安装于除尘腔之内并将其分割为二个腔室,每个滤袋上开口处都设有一个贯穿隔板设置的所述文氏管,所述喷流管贯穿于除尘腔侧壁设置,其水平位置位于隔板之上,多个所述折流板以横向交错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雅文肖成锋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首创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