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免维护自然冷新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72549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免维护自然冷新风系统,涉及机房新风冷却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进风装置,其用于向机房内通入空气;以及出风装置,其用于将机房内的空气送出;所述进风装置包括进风管,外界空气从其一端进入;过滤罐,其与进风管连通;滤网,其呈圆套状设置且两端都固定连接在过滤罐内壁上,进风管与滤网围成的空腔连通;出风管,其与滤网和过滤罐罐壁之间的空腔连通,出风管另一端将空气送入机房内;以及清理装置,其用于对滤网内侧粘附的灰尘进行清理;只需要定期通过清理装置对滤网内侧灰尘进行清理即可,无需拆卸和更换过滤网,使得除尘操作增加方便且降低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免维护自然冷新风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机房新风冷却的
,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智能免维护自然冷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通讯行业的飞速发展,机房在各地进行搭建,机房当中IT设备的运行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防止机房IT设备因为温度过高而出现损坏,都需要在机房安装空调进行降温,保持一个合适的工作温度。仅基站类,全国有超600万个;仅国家电网的配电站类机房,全国有超500万个;类似的机房全国更多。2020年,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累计建成71.8万个5G机房,预计到2023年5G机房将达到300万站。5G时代运营商耗电量将比4G时代翻3

5倍,节能迫在眉睫。
[0003]现阶段,通过引入室外自然冷新风,代替机房空调部分时间工作,通过新风对机房进行降温,是降低机房用电量的一个有效措施。机房空调的功率远远高于新风设备的功率,尽可能充分利用室外新风对机房进行降温是实现机房节能的有效手段。。
[0004]新风设备当中大多在进风处加装过滤网,通过过滤网将空气当中的部分杂质过滤掉;过滤网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滤之后,都需要将过滤网拆卸下,将过滤网上粘附的灰尘进行清理,且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使得除尘过程繁琐不便,运行维护费用高,现有的新风系统无法实现自清洁,存在运行维护费用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免维护自然冷新风系统,其只需要定期通过清理装置对滤网内侧灰尘进行清理即可,无需拆卸和更换过滤网,使得除尘操作增加方便且降低成本。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免维护自然冷新风系统,包括进风装置,其用于向机房内通入空气;
[0007]以及出风装置,其用于将机房内的空气送出;
[0008]所述进风装置包括进风管,外界空气从其一端进入;
[0009]过滤罐,其与进风管连通;
[0010]滤网,其呈圆套状设置且两端都固定连接在过滤罐内壁上,进风管与滤网围成的空腔连通;
[0011]出风管,其与滤网和过滤罐罐壁之间的空腔连通,出风管另一端将空气送入机房内;
[0012]以及清理装置,其用于对滤网内侧粘附的灰尘进行清理;
[0013]所述清理装置包括转轴,其转动连接在过滤罐上且与滤网同轴,其内设置有收集孔;
[0014]清理杆,其固定在转轴外侧,清理杆靠近滤网内壁的一端开设有与收集孔连通的
抽气孔;
[0015]以及清理管,其一端与气泵连接另一端与转轴内的收集孔连通。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界空气通过进气管进入到滤网围成的空腔内,然后空气穿过滤网进入到滤网与过滤罐关闭之间的空腔内,灰尘在留在滤网内;经过过滤的空气离开过滤罐后进入到出风管内并且通过出风管进入到机房内;当滤网内侧的灰尘较多的时候,转轴开始转动,并且在与清理管连接的气泵的作用下,滤网内侧的灰尘被吸入到抽气孔当中,然后通过收集孔和清理管被抽走;只需要定期滤网内侧灰尘进行清理即可,无需拆卸和更换过滤网,使得除尘操作增加方便且降低成本。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网背离进风管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连接在过滤罐外的收集管,转轴一端伸入收集管内,转轴侧壁上开设有与收集孔连通并且位于收集管中的的通孔,清理管与收集孔连通的一端固定在收集管上。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管背离过滤罐一端设置有用于带动转轴转动并且能够在转动过程中带动转轴上下移动的动力机构。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支撑座,其固定连接在收集管的背离过滤罐一端;
[0020]动力轴,与转轴同轴,且一端伸入到收集管当中与转轴固定连接,且动力轴与支撑座螺纹连接在一起;
[0021]以及动力套,其转动连接在支撑座背离过滤罐一端,其套设在动力轴外侧且有电机带动其转动;
[0022]动力套内侧开设有两沿动力轴轴线方向贯穿动力套的引导槽,动力轴外侧固定连接有两分别嵌入两引导槽当中的引导块。
[002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座包括支撑杆,其设置有多个,其固定在收集管背离过滤罐一端且围绕动力轴排布;
[0024]固定板,其位于多个支撑杆之间且与多个支撑杆固定连接,动力轴穿过固定板且与固定板螺纹连接在一起;
[0025]以及支撑板,其位于固定板背离收集管一侧且固定在多个支撑杆上,动力套转动连接在支撑板上。
[002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罐为圆罐且与滤网同轴,出风管位于过滤罐一侧;进风管位于过滤罐底部,收集管位于过滤罐顶部。
[002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竖管,其将进风管与过滤罐连接在一起;
[0028]连接管,其一端与进风管连接,另一端与机房连接,出风管背离过滤罐一端也与连接管连接;
[0029]竖管上、出风管上以及连接管与进风管连接处都设置有阀门;当需要对空气过滤时,连接管与进风管连接处阀门关闭,竖管以及出风管上阀门打开,当无需对空气过滤时,竖管以及出风管上阀门关闭,连接管与进风管连接处阀门打开。
[0030]综上所述,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只需要定期通过清理装置对滤网内侧灰尘进行清理即可,无需拆卸和更换过滤网,使得除尘操作增加方便且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32]图2为实施例的进风装置的示意图;
[0033]图3为实施例的过滤罐的剖视图;
[0034]图4为图3的B部放大示意图;
[0035]图5为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36]图6为图5的C部放大示意图。
[0037]图中:1、机房;2、进风装置;21、进风管;22、过滤罐;23、滤网;24、出风管;25、清理装置;251、转轴;2511、收集孔;2512、通孔;252、清理杆;2521、抽气孔;253、清理管;254、收集管;26、动力机构;261、支撑座;2611、支撑杆;2612、固定板;2613、支撑板;262、动力轴;2621、引导块;263、动力套;2631、引导槽;27、竖管;28、连接管;29、阀门;3、出风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创造。
[0039]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40]实施例:一种智能免维护自然冷新风系统,参见附图1、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免维护自然冷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装置(2),其用于向机房(1)内通入空气;以及出风装置(3),其用于将机房(1)内的空气送出;所述进风装置(2)包括进风管(21),外界空气从其一端进入;过滤罐(22),其与进风管(21)连通;滤网(23),其呈圆套状设置且两端都固定连接在过滤罐(22)内壁上,进风管(21)与滤网(23)围成的空腔连通;出风管(24),其与滤网(23)和过滤罐(22)罐壁之间的空腔连通,出风管(24)另一端将空气送入机房(1)内;以及清理装置(25),其用于对滤网(23)内侧粘附的灰尘进行清理;所述清理装置(25)包括转轴(251),其转动连接在过滤罐(22)上且与滤网(23)同轴,其内设置有收集孔(2511);清理杆(252),其固定在转轴(251)外侧,清理杆(252)靠近滤网(23)内壁的一端开设有与收集孔(2511)连通的抽气孔(2521);以及清理管(253),其一端与气泵连接另一端与转轴(251)内的收集孔(251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免维护自然冷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23)背离进风管(21)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连接在过滤罐(22)外的收集管(254),转轴(251)一端伸入收集管(254)内,转轴(251)侧壁上开设有与收集孔(2511)连通并且位于收集管(254)中的的通孔(2512),清理管(253)与收集孔(2511)连通的一端固定在收集管(254)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免维护自然冷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管(254)背离过滤罐(22)一端设置有用于带动转轴(251)转动并且能够在转动过程中带动转轴(251)上下移动的动力机构(2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免维护自然冷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26)包括支撑座(261),其固定连接在收集管(254)的背离过滤罐(22)一端;动力轴(262),与转轴(251)同轴,且一端伸入到收集管(254)当中与转轴(251)固定连接,且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杰彦张若思苏子云马宗中蒋丽君赵若丞苟大伟夏立峰陈征尹鹏裴冠荣谢婷王鹤贾容达王泰棚柴保双洪瑞新王皓陈晶鑫薛福霞汤江晖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北京综合能源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