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2495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仪,所述训练仪包括电源、主机、袖带。主机包括便携式主板、锂电池、气泵、电磁阀、气路、开关、充电转接板和外壳等。本实用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一是材质改用军标,能够实现低温低压条件下正常工作;二是功能单一化,去除了测量血压功能,只保留反复短时间持续阻断上肢血流功能;三是改进为臂戴式,可以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的情况下,反复定时持续袖带充气和泄气,实现反复短时间持续阻断上肢血流,达到改善外周血管及冠状动脉活性,提高缺氧耐力。提高缺氧耐力。提高缺氧耐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仪


[000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远程缺血预适应(Remote Isehemic Precondition,RIC)是一种无创、操作简便的实现缺血预适应的方式,其通过短暂的、重复的、亚致死的局部缺血暴露于特定的组织或器官,能够对远处易感器官或组织提供全身性保护,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来实现缺血预适应。1986年美国Murry博士率先提出RIC的理论,经常对人体进行反复的、短暂的、无创伤、无危害的缺血预适应训练能够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应急机制,产生和释放内源性保护物质(如腺苷、缓激肽、一氧化氮等,这些物质参与保护心肌和能量代谢)减轻和抵抗随后更长时间因为人体缺血缺氧造成的损伤,有效地避免发生脑梗死,心脏猝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意外发生。近30余年来,预适应作为理疗和预防器官缺血及再灌注性损伤引起广泛关注。通过血压计袖带压迫肢体实现远隔缺血预适应,操作简单易行,经济安全,目前已成为预防和治疗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热点。
[0003]高原具有空气稀薄、低压、低氧、低温、昼夜温差大等特点。因受地形地势影响,缺氧的环境下可破坏机体内环境稳态,使体内代谢失衡及免疫功能紊乱。其中,心脏及大脑抗缺氧能力相对较差,高原缺氧将加速各种缺氧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这将对高原作业者或军事训练者的体能及工作能力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改善高原作业者或军事训练者对低氧低压等复杂环境的适应是提高作业能力或高原训练及作战能力的关键。目前市场上发售的缺血预适应训练仪,是在电子血压计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增加了反复短暂阻断肢体血流的功能,主机上有可视屏幕、功能选择按键,操作复杂,体积较大,需要专门的时间来使用,而高原作业或军事训练的特点在于时间紧,训练任务重,不能每天拿出专门的时间来使用当前的RIC训练仪,因此急需要有一种能随身携带,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的RIC训练仪。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随身穿戴,自动反复阻断外周血管流血,从而达到远程缺血预适应的仪器,能够在低温(温度低于零下30℃),低压(大气压低于60kPa) 条件下正常工作。
[0005]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远程缺血预适应仪,所述训练仪包括主机1、电源2和袖带3,所述主机1中设置有启动键6、开关装置7、主板11、气泵15、电磁阀14、气路16、内置充电电池13;所述主板11设置有压力感受器10,定时器12,所述气路16连接气泵15、袖带3和压力感受器10,所述气泵15工作时向袖带3充气;所述压力感受器10通过电路分别与气泵15和电磁阀14连接,通过气路16感应袖带中气压,当感受到设定气压阈值时,压力感受器10发出电磁信号通过电路传递给气泵15以启动或停止充气,所述电磁阀14设置在气路16中的气泵15和袖带3之间,所述电磁阀14接收压力传感器10的电磁信号以控制袖带的放气与关闭,所述定时器12用以根据设定气压阈值控制袖带 3维持特定气压以相应的设定时
间,所述启动键6用于控制气泵15的启动与关闭,所述内置充电电池13在没有外部电源情况下用以供给训练仪工作所需的能量
[000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袖带中的气压阈值设定在180mmHg
ꢀ‑
220mmHg之间,气泵15启动后向袖带3充气开启第一次工作循环,压力感受器10感应到袖带中的气压阈值时,通过电路连接指示气泵15停止工作,并指示定时器12开始计时进入维持气压阶段,当维持气压阶段计时至3

6分钟时,定时器12通过电路指示电磁阀14打开放气,至此第一次工作循环结束;当袖带3中气压为零时,定时器12通过电路指示电磁阀14关闭,压力感受器指示定时器开始计时进入休息阶段,当进入休息阶段计时至3

6分钟时,定时器12指示气泵15向袖带3第二次充气开启第二次工作循环;以上工作循环为4

6次。
[0007]在一个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袖带中的气压阈值设定为180mmHg、 200mmHg、200mmHg和220mmHg四个阈值点,定时器12设定的维持气压和休息阶段的计时均相应设定为5分钟、5分钟、3分钟和5分钟。其中,方案一为180mmHg5分钟的加压时间和5分钟的休息时间,方案二为200mmHg5分钟的加压时间和5分钟的休息时间,方案三为200 mmHg 3分钟的加压时间和3分钟的休息时间,方案四为220mmHg5分钟的加压时间和5分钟的休息时间。方案一至三适用于平原训练模式,方案四适用用高原训练模式。在平原训练中,可根据个体差异,例如性别、年龄、个人耐受力的不同,选择方案一至三不同的平原训练模式,以使训练更有针对性和精细化。
[0008]在一个尤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工作循环的次数为5次。
[000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主机1最外部为上盖8和下盖17;上盖8设置有开关装置7和启动键6和充电转接口9;下盖17设置有有袖带3的固定和/或收纳装置,优选地,充电转接口9为Type

C转接口,并设置有充电指示灯91。
[0010]更为优选地,所述袖带3的固定和/或收纳装置设置有臂带连接件18 和扣环19,可连接袖带将其固定或收纳于在主机上。
[00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主板11上的电路设置有气压阈值控制电路、定时器的计时控制电路和循环次数控制电路,气压阈值控制电路用以控制工作循环中的气压阈值,定时器的计时控制电路用以控制计时时间,循环次数控制电路通过计数充气次数来控制工作循环数。
[0012]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电源供给装置为内置充电电池13 和/或外接电源2。
[0013]更为优选地,所述内置充电电池为2

4节充电锂电池,所述锂电池充电时通过充电转接口9与外接电源2相连。
[0014]尤为优选地,所述充电转接口9为Type

C接口。
[0015]本技术,通过反复定时持续袖带充气和泄气装置,反复短时间持续阻断肢体血流,达到减少心肌损伤,改善外周血管和冠状动脉活性,改善血小板凝聚性以及炎症反应,改善缺氧耐力,以期能短时间提高突发任务上高原作业者或训练者的缺氧耐受,从而提高战斗力。
[0016]所述远程缺血预适应仪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简化,去除了测量血压的功能,只留下反复短暂阻断肢体血流的功能。训练仪启动后无需任何设定,自动工作,5个循环后自动停止。体积小巧(约100mm
×
60mm
×ꢀ
30mm),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0017]图1.RIC训练仪的整体外观图;
[0018]图2.RIC训练仪佩戴示意图。
[0019]图3.RIC训练仪主机分解示意图;
[0020]图4.RIC训练仪实施方案外观图一;
[0021]图5.RIC训练仪实施方案外观图二。...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仪包括主机(1)、电源(2)和袖带(3),所述主机(1)中设置有启动键(6)、开关装置(7)、主板(11)、气泵(15)、电磁阀(14)、气路(16)、内置充电电池(13);所述主板(11)设置有压力感受器(10),定时器(12),所述气路(16)连接气泵(15)、袖带(3)和压力感受器(10),所述气泵(15)工作时向袖带(3)充气;所述压力感受器(10)通过电路分别与气泵(15)和电磁阀(14)连接,通过气路(16)感应袖带中气压,当感受到设定气压阈值时,压力感受器(10)发出电磁信号通过电路传递给气泵(15)以启动或停止充气,所述电磁阀(14)设置在气路(16)中的气泵(15)和袖带(3)之间,所述电磁阀(14)接收压力传感器(10)的电磁信号以控制袖带的放气与关闭,所述定时器(12)用以根据设定气压阈值控制袖带(3)维持特定气压以相应的设定时间,所述启动键(6)用于控制气泵(15)的启动与关闭,所述内置充电电池(13)在没有外部电源情况下用以供给训练仪工作所需的能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其特征在于,袖带中的气压阈值设定在180mmHg

220mmHg之间,气泵(15)启动后向袖带(3)充气开启第一次工作循环,压力感受器(10)感应到袖带中的气压阈值时,通过电路连接指示气泵(15)停止工作,并指示定时器(12)开始计时进入维持气压阶段,当维持气压阶段计时至3

6分钟时,定时器(12)通过电路指示电磁阀(14)打开放气,至此第一次工作循环结束;当袖带(3)中气压为零时,定时器(12)通过电路指示电磁阀(14)关闭,压力感受器指示定时器开始计时进入休息阶段,当休息阶段计时至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群吉训明高锋华马骏张猛任素萍蒋兴伟巩家媛柏衫衫安华英宁畅文李宝义苏允琦闫聪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