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大渐变植针排列的活动盖板针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1290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纺织业纺纱过程使用的梳理装备领域,涉及活动盖板针布,具体为一种采用大渐变植针排列的活动盖板针布,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其包括底布,底布上植入U形钢针,横向相邻U形钢针之间相邻两根针尖的针尖距均相等,横向针尖距均相同,纵向植针宽度范围采用大渐变植针排列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大渐变植针排列,使活动盖板针布从纤维输入端到输出端获得更显著即范围更大的渐变排列效果,有利于在梳理过程中纤维更易进入分梳、减少纤维损伤、改善结杂排除效果。也有利于根据不同梳理条件改变渐变程度,实现更好的梳理效率,更适应梳理高产化发展趋势;还有利于提高活动盖板针布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大渐变植针排列的活动盖板针布


[0001]本技术属于纺织业纺纱过程使用的梳理装备领域,涉及活动盖板针布,具体为一种采用大渐变植针排列的活动盖板针布。

技术介绍

[0002]活动盖板针布指用于梳理装备的主要梳理元件,它与梳理机上锡林、道夫、刺辊、固定盖板用金属针布等梳理元件一起共同完成对各种无序状态的纤维进行抓取、握持、分梳、转移、排除结杂等功能,最终输出排列有序、棉结短绒少的合格须条。其中活动盖板针布的作用尤其重要,它主要与锡林金属针布共同起到对纤维的主分梳作用,同时它还主要承担排除结杂的作用。随着梳理装备的高产趋势,原有梳理元件需要不断改进以适应发展需要,并使梳理质量得以保证或提高。
[0003]整套活动盖板针布由数十根单根活动盖板针布组合使用,在梳棉机排列于锡林滚筒上方的曲轨上依次参与梳理纤维;单根活动盖板针布由多层织物和橡胶合成的底布、植入于底布且规律排列的钢针,以及底布两侧金属边夹组成;整根活动盖板针布沿横向针尖距,组成总长,纵向为植针宽度(纵向为梳理方向,针尖朝前运行);露出底布的钢丝有直脚和弯脚两种形式,弯脚下部为下膝高,上部为上膝高,钢针呈U形插入底布,U形钢针底面为活动盖板针布底部,钢针上端为针尖;钢丝在底布上的植针排列形式主要有均密型、渐变型,均密型是指横向针尖距不变、纵向上下针错位、上下行距不变,渐变型是指横向针尖距不变、纵向上下针错位、上下行距渐变;通常,渐变型植针排列在植针宽度范围各行横向针尖距最大渐变量(最大纵向针尖距)不超出最小渐变量(纵向最小针间距)的1倍。
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特殊的大渐变植针排列活动盖板针布,采用伺服电机传动技术来实现制造过程纵向植针换行提升无级渐变并超大距渐变,相对于原有普通渐变植针形式,能获得更好的梳理质量、效率,更适应梳理高产化发展需要。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采用大渐变植针排列的活动盖板针布,包括底布,底布上植入若干行连续的U形钢针,U形钢针的底部针体均处于横向,横向相邻U形钢针之间相邻两根针尖的针尖距均相等,纵向上下相邻两行U形钢针中相邻两根针尖的横向错位量为C,C的范围为0.7425~1.5225mm;纵向植针总宽度为W ,W分为宽度为W1、W2、W3……
W
n
的若干个植针组,W1、W2、W3……
W
n
为固定值或者渐变值,从纤维输出端到纤维输入端的各植针组内相邻两行U形钢针之间的纵向针间距分别为E1、E2、E3……
E
n
,E1、E2、E3……
E
n
为递增的固定值或递增的渐变值,纵向植针总宽度W内最大纵向针尖距与最小纵向针尖距的比值范围为2.0~3.5。纵向上下相邻两行U形钢针中相邻两根针尖的横向错位量取决于横向植针排列设计和植针机械传动参数设定,该值确定后和纵向针间距共同决定了活动盖板针布针尖排列的外观效果,而且决定了在某钢丝线径下最小的梳理通道,最小梳理通道为零(即梳理力最大);在梳理机梳理纤维过程中,相对于
技术介绍
中普通渐变型活动
盖板针布,本技术采用大渐变植针排列,使活动盖板针布从纤维输入端到输出端获得更显著即范围更大的渐变排列效果,有利于在梳理过程中纤维更易进入分梳、减少纤维损伤、改善结杂排除效果。
[0006]优选的,U形钢针两根针的针间距为A,A的范围是1.98~4.06mm,A与横向相邻U形钢针之间相邻两根针尖的针尖距相等。
[0007]优选的,纵向针间距为E1的区域为密针区,密针区的每平方英寸针尖密度范围为180~740。最小纵向针尖距与A决定了密针区的每平方英寸针尖密度,再根据最大纵向针尖距和最小纵向针尖距的比值就能决定稀针区的每平方英寸针尖密度,中间区域的每平方英寸针尖密度也随之位于密针区和稀针区之间。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梳理机梳理纤维过程中,相对于普通渐变型活动盖板针布,本技术采用大渐变植针排列,使活动盖板针布从纤维输入端到输出端获得更显著即范围更大的渐变排列效果,有利于在梳理过程中纤维更易进入分梳、减少纤维损伤、改善结杂排除效果;也有利于根据不同梳理条件(包括梳理对象、产量、质量、环境等)改变渐变程度,实现更好的梳理效率,更适应梳理高产化发展趋势;还有利于提高活动盖板针布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0]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采用大渐变植针排列的活动盖板针布的结构示意图(也是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所述实施例1的植针结构示意图(正视~剖面),为弯脚型活动盖板针布。
[0012]图3为图2的左视~剖面图。
[0013]图4为直脚型活动盖板针布的结构示意图(正视~剖视)。
[0014]图5为图4的左视~剖面图。
[0015]图中:1、U形钢针;2、橡胶皮面;3、织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图1~图5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采用大渐变植针排列的活动盖板针布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
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8]一种采用大渐变植针排列的活动盖板针布,如图1~图5所示,活动盖板针布的总高为h1,h1的范围是6.5~8.5mm,活动盖板针布的植针角为δ,δ的范围是73
°
~75
°
,活动盖板针布的前角为α,α的范围是12
°
~18
°
;活动盖板针布包括底布,底布的厚度为h4,h4的范围是3.0mm~4.0mm,底布包括橡胶皮面2和位于橡胶皮面2之下的5~8层织物3,各层之间涂覆有胶浆粘合层;底布上植入若干行连续的U形钢针1,图2和图3中U形钢针1为弯脚型,图4和图5中U形钢针1为直脚型,P为针尖,底部针体向上伸出两根针脚至针尖,即一个U形钢针1包含两个针尖;U形钢针1的下膝高为h3,h3的范围是4.5~5.2mm,U形钢针1的截面为椭圆形或矩形,如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大渐变植针排列的活动盖板针布,包括底布,底布上植入若干行连续的U形钢针(1),其特征在于,U形钢针(1)的底部针体均处于横向,横向相邻U形钢针(1)之间相邻两根针尖的针尖距均相等,纵向上下相邻两行U形钢针(1)中相邻两根针尖的横向错位量为C,C的范围为0.7425~1.5225mm;纵向植针总宽度为W ,W分为宽度为W1、W2、W3……
W
n
的若干个植针组,W1、W2、W3……
W
n
为固定值或者渐变值,从纤维输出端到纤维输入端的各植针组内相邻两行U形钢针(1)之间的纵向针间距分别为E1、E2、E3……
E
n
,E1、E2、E3……
E
n
为递增的固定值或递增的渐变值,纵向植针总宽度W内最大纵向针尖距与最小纵向针尖距的比值范围为2.0~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大渐变植针排列的活动盖板针布,其特征在于,U形钢针(1)上两根针的针间距为A,A的范围是1.98~4.06mm,A与横向相邻U形钢针(1)之间相邻两根针尖的针尖距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大渐变植针排列的活动盖板针布,其特征在于,纵向针间距为E1的区域为密针区,密针区的每平方英寸针尖密度范围为180~74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采用大渐变植针排列的活动盖板针布,其特征在于,活动盖板针布的总高为h1,h1的范围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鑫张宪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金鑫针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