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1242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能够抑制发热部件过度升温的加热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装置。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具有带和发热部件。带呈筒状。发热部件设置在所述带的内侧。发热部件形成为沿着所述带的内周面的圆弧状。发热部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带的内周面滑动的方式与所述带的内周面接触。在将所述带的挠曲量设为D、将所述带的内周面的曲率半径设为A、将所述发热部件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设为B时,满足D≥10mm以及0.4mm≥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加热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图像处理装置具备通过带的热量使调色剂(记录剂)定影在片材上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通过电磁感应加热方式对带进行加热。为了补偿带的发热量的不足,加热装置具备与带的内周面接触的发热部件。发热部件形成为沿着带的内周面的圆弧状。由于发热部件的尺寸的偏差,带与发热部件的密合不充分,发热部件与带之间的热输送不充分,发热部件有可能过度升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发热部件过度升温的加热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装置。
[0004]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具有带和发热部件。带呈筒状。发热部件设置在所述带的内侧。发热部件形成为沿着所述带的内周面的圆弧状。发热部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带的内周面滑动的方式与所述带的内周面接触。在将所述带的挠曲量设为D、将所述带的内周面的曲率半径设为A、将所述发热部件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设为B时,满足以下的式(1)以及(2):
[0005]D≥10mm

(1)
[0006]0.4mm≥A

B≥0mm

(2)。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0008]图2是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的示意图。
[0009]图3是实施方式的发热部件的示意图。
[0010]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发热部件的宽度尺寸和带与发热部件的间隙的关系的图。
[0011]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带与发热部件的间隙和恒温器的温度的关系的图。
[0012]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带的内径与发热部件的外径之差和带与发热部件的密合性的关系的图。
[0013]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发热部件的宽度尺寸与恒温器的温度的关系的图。
[0014]图8是实施例的带的挠曲量的测定方法的说明图。
[0015]图9是表示实施例的内径30mm的带的挠曲量的测定结果的图。
[0016]图10是表示实施例的内径40mm的带的挠曲量的测定结果的图。
[0017]符号说明
[0018]1…
图像处理装置,24

加热装置,30

带,40

发热部件,46

恒温器,A

带的内周面的曲率半径,B

发热部件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D

带的挠曲量,H

发热部件的高度尺寸,W

发热部件的宽度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装置进行说明。
[0020]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1的示意图。
[0021]例如,图像处理装置1是复合机(MFP:Multi

Function Peripheral)。图像处理装置1读取在纸张等片材状的记录介质(以下称为“片材”。)上形成的图像来生成数字数据(图像文件)。图像处理装置1基于数字数据,使用调色剂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0022]图像处理装置1具备显示部2、图像读取部3、片材供给部4、图像形成部5、片材翻转部6以及控制部7。
[0023]显示部2作为输出接口进行动作,进行文字、图像的显示。显示部2也作为输入接口进行动作,从用户受理指示。例如,显示部2是触摸面板式的液晶显示器。
[0024]例如,图像读取部3是彩色扫描仪。彩色扫描仪包括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s:电荷耦合器件)等。图像读取部3使用传感器读取形成在片材上的图像,生成数字数据。
[0025]片材供给部4向图像形成部5供给用于图像输出的片材。片材供给部4具备供纸盒10和拾取辊11。供纸盒10收纳片材P。拾取辊11从供纸盒10取出片材P。
[0026]图像形成部5使用调色剂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部5基于由图像读取部3读取到的图像数据或从外部设备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来形成图像。例如,在片材上形成的图像是被称为硬拷贝、打印输出等的输出图像。
[0027]图像形成部5具备中间转印体20、成像部21、一次转印辊22、二次转印部23以及加热装置24。
[0028]图像形成部5中的转印包括第一转印工序以及第二转印工序。在第一转印工序中,一次转印辊22将各成像部21的感光鼓上的由调色剂形成的图像(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20上。在第二转印工序中,二次转印部23通过层叠在中间转印体20上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将图像转印到片材上。
[0029]中间转印体20是环状的带。中间转印体20沿图1的箭头U方向旋转。在中间转印体20的表面形成有调色剂的图像。
[0030]成像部21使用各种颜色(例如五种颜色)的调色剂形成图像。沿着中间转印体20设置有多个成像部21。
[0031]一次转印辊22将由成像部21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20上。
[0032]二次转印部23具备二次转印辊25以及二次转印对置辊26。二次转印部23将形成在中间转印体20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
[0033]加热装置24通过加热及加压使转印到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上。通过加热装置24形成有图像的片材从排纸部8排出到装置外部。
[0034]片材翻转部6配置在加热装置24的侧方。片材翻转部6使片材的表面背面翻转。例如,片材的表面背面翻转在对片材的表面背面两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进行。
[0035]控制部7控制图像处理装置1的各构成要素。
[0036]接着,对加热装置24进行说明。
[0037]图2是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24的示意图。
[0038]如图2所示,加热装置24具备带30、带内部机构31、压辊32以及感应电流产生部33。
[0039]带30是筒状的环形带。例如,带30的内径被设定为35mm以上且50mm以下的大小。例如,带30通过在基层上依次层叠作为发热部的发热层(导电层)以及离型层而形成。例如,基层由聚酰亚胺树脂(PI)形成。例如,发热层由铜(Cu)等非磁性金属形成。例如,离型层由四氟乙烯

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树脂(PFA)等氟树脂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带30只要具备发热层,则不限定层结构。
[0040]带内部机构31配置在带30的内侧。带内部机构31具备发热部件40、框架44、间隙垫45、恒温器46、支架47、第一施力部件48以及第二施力部件49。
[0041]发热部件40与带30的内周面接触。发热部件40夹着带30与感应电流产生部33对置。发热部件40由磁性材料形成。例如,发热部件40由居里点比发热层低的整磁合金形成。例如,发热部件40由居里点为220℃~230℃的铁、镍合金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筒状的带;以及发热部件,设置在所述带的内侧,形成为沿着所述带的内周面的圆弧状,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带的内周面滑动的方式与所述带的内周面接触,在将所述带的挠曲量设为D、将所述带的内周面的曲率半径设为A、将所述发热部件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设为B时,满足以下的式(1)以及(2):D≥10mm

(1)0.4mm≥A

B≥0mm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进一步满足以下的式(3):0.35mm≥A

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山秀治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