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巨噬细胞膜纳米载药颗粒的合成方法及其在新冠病毒肺炎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706214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公开了一种仿生巨噬细胞膜纳米载药颗粒的合成方法:S1、巨噬细胞膜提取;S2、PLGA载药纳米内核:加入聚(D,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仿生巨噬细胞膜纳米载药颗粒的合成方法及其在新冠病毒肺炎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
,更具体地,涉及仿生巨噬细胞膜纳米载药颗粒的合成方法及其在新冠病毒肺炎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一般而言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疾病,重症患者多在发病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对于重型、危重型病例,即使血液净化及人工膜肺等脏器替代医疗技术已非常先进,但依然没能挽救大量危重症患者的生命,该病作为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急需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0003]研究发现在首批确诊的重症感染者中,大量患者出现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CSS),即机体感染微生物后引起体液中多种炎性因子迅速大量产生的现象,导致靶器官如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的弥漫性损伤,被认为是引起ARDs、脓毒症休克和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针对CSS尚无特效药,临床上多以糖皮质激素抑制全身免疫等非特异性治疗为主,效果往往欠佳,且后遗症严重。因此寻找尝试更安全有效的免疫调节方法来抑制CSS的发生发展对于新冠病毒肺炎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仿生巨噬细胞膜纳米载药颗粒。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巨噬细胞膜纳米载药颗粒的合成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巨噬细胞膜纳米载药颗粒的应用。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仿生巨噬细胞膜纳米载药颗粒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巨噬细胞膜提取;
[0010]S2、PLGA载药纳米内核的合成:加入聚(D,L-乳酸-co-乙醇酸)和药物混合,搅拌即得;所述药物为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
[0011]S3、将S1的巨噬细胞膜和S2的PLGA载药纳米内核混合,超声后即得仿生巨噬细胞膜纳米载药颗粒;
[0012]其中,S1所述巨噬细胞膜和S2所述PLGA载药纳米的混合质量比为0.125~0.5:1。
[0013]巨噬细胞为新冠肺炎CSS始动细胞,病毒以及细胞因子首先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进一步活化包括巨噬细胞本身在内的免疫细胞,释放更多的炎症分子,从而引发炎症因子风暴。通过构建仿生巨噬细胞膜纳米载药系统,一方面巨噬细胞仿生纳米颗粒表面能够中和细胞因子,吸附新冠病毒,减少病毒感染,阻断CSS发生;另外其仿生
纳米颗粒内核包裹的抗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能够随纳米颗粒归巢到炎症部位,对病毒进行靶向杀伤。
[0014]优选的,上述合成方法中,S2所述聚(D,L-乳酸-co-乙醇酸)和药物的质量浓度比为10: 0.5~3。
[0015]优选的,上述合成方法中,S2所述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的质量浓度比为4:1。
[001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上述合成方法中,S1巨噬细胞膜的提取包括以下步骤:
[0017]①
收集长至70%-80%融合的(约108个)THP-1细胞,1000g,5分钟离心,用1
×
PBS 洗3次,最终所得细胞沉淀用3ml低渗缓冲液重悬(1mmol/L NaHCO3、0.2mmol/L EDTA、 1mmol/L PMSF);在4℃条件下裂解过夜;
[0018]②


中的细胞重悬液装入Dounce杜恩斯匀浆机,将均浆机置于冰上,研磨细胞20次;
[0019]③


中的重悬液以3200
×
g,5分钟离心以清除大的碎片,收集上层清液;
[0020]④


中的上清液20000g,25分钟离心,丢弃沉淀,收集上层清液,100000g
×
35分钟离心,离心后,丢弃上层清液,收集白色沉淀(即细胞膜),用500μl 1
×
PBS重悬;
[0021]⑤


中的重悬液检测膜蛋白含量。
[002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上述合成方法中,S3具体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0023]①
取一定质量的巨噬细胞膜材料和PLGA载药纳米内核不同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
[0024]②


中混合物100W水浴超声3min,既得仿生巨噬细胞膜纳米载药颗粒。
[0025]本专利技术上述仿生巨噬细胞膜纳米载药颗粒能够中和细胞因子,吸附新冠病毒,减少病毒感染,阻断CSS发生;另外其仿生纳米颗粒内核包裹的抗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能够随纳米颗粒归巢到炎症部位,对病毒进行靶向杀伤。
[0026]因此,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或/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物,包括所述方法得到的仿生巨噬细胞膜纳米载药颗粒。
[0027]本专利技术上述仿生巨噬细胞膜纳米载药颗粒能够阻断新冠假病毒感染的肺上皮细胞培养液活化巨噬细胞,因此,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仿生巨噬细胞膜纳米载药颗粒在制备降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血清中的炎症因子的含量的药物中的应用。
[0028]本专利技术上述仿生巨噬细胞膜纳米载药颗粒能够阻断新冠病毒肺炎病人血清活化中性粒细胞,因此,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仿生巨噬细胞膜纳米载药颗粒在制备阻断激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巨噬细胞的药物中的应用。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仿生巨噬细胞膜纳米载药颗粒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巨噬细胞膜提取;S2、PLGA载药纳米内核的合成:加入聚(D,L-乳酸-co-乙醇酸)和药物混合,搅拌即得;所述药物为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S3、将S1的巨噬细胞膜和S2的PLGA载药纳米内核混合,超声后即得仿生巨噬细胞膜纳米载药颗粒;(1)其生物膜的表面能够增强纳米颗粒的生物隐蔽性,防止其在体内被迅速清除;(2)该载药颗粒能够中和对巨噬细胞膜有作用的多种细胞因子,阻断细胞因子风暴进程,在新冠肺炎治疗中起到免疫调理作用;(3)表面的含有丰富的趋化因子受体,能够携带药物在病变部位聚集,达到靶向用药效果;(4)表面的ACE II受体,能够靶向新冠病毒,一定程度上阻止病变部位扩增的病毒进一步感染宿主细胞。
[0031]本专利技术制备的仿生巨噬细胞膜纳米载药颗粒合成简单,原料为生物性膜和可降解的 PLGA,生物相容性高,适用于新冠肺炎临床病人综合性治疗,填补了新冠肺炎抗炎抗病毒纳米靶向药物治疗领域的空白。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PLGA@M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原理图;
[0033]图2为PLGA@M的表征,其中图2A为透射电镜图;图2B为粒径分布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仿生巨噬细胞膜纳米载药颗粒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巨噬细胞膜提取;S2、PLGA载药纳米内核的合成:加入聚(D,L-乳酸-co-乙醇酸)和药物混合,搅拌即得;所述药物为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S3、将S1的巨噬细胞膜和S2的PLGA载药纳米内核混合,超声后即得仿生巨噬细胞膜纳米载药颗粒;其中,S1所述巨噬细胞膜和S2所述PLGA载药纳米的混合质量比为0.125~0.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巨噬细胞膜纳米载药颗粒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S2所述聚(D,L-乳酸-co-乙醇酸)和药物的质量浓度比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曦谭青琴何玲洁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