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笔记型电脑的整合型多频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0465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笔记型电脑的整合型多频天线,该笔记型电脑具有一屏幕外壳框架,该整合型多频天线包括:一第一辐射金属线、一第二辐射金属线、一接地金属片、至少一第一连接金属线及一第二连接金属线。该第一辐射金属线用以产生一第一共振模态,该第二辐射金属线用以产生一第二共振模态,该第一连接P金属线用以连接该第一辐射金属线及该第二辐射金属线,该第二连接金属线用以连接该第二辐射金属线及该接地金属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整合型天线是设置在笔记型电脑的屏幕外壳框架,而该天线的接地金属片可提供接地作用,不需与该笔记型电脑的接地端连接,故该天线的安装位置有较佳的弹性,且亦可确保有稳定的电气特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笔记型电脑的整合型多频天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频天线,详言之,是关于一种用于笔记型电脑的整合型多频天线。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蓬勃发展,各式多频的通讯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因此无线通讯产品逐渐成为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几乎所有的新产品都会具备无线传输的功能,以满足大众的需求,而笔记型电脑时常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无线传输可以简化其许多接线与设定上的困扰,而为达成无线传输的目的,天线的配置成为必要。而一部具无线传输功能的笔记型电脑想要得到市场的广泛接受与肯定,其产品的外观、尺寸与效能,都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所以其更是需要有良好的天线设计与配置于适当的位置。现有的用于笔记型电脑的天线配置,例如美国专利第6,339,400B1号,其将一个或多个天线11、12设置于一笔记型电脑1的屏幕10的周围,如图1所示。然而,由于天线11、12的接地端必须与屏幕或其框架的接地端连接,因此,该现有的天线配置设计,其安装位置受限,不能弹性地调整。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且具进步性的整合型天线应用于笔记型电脑,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笔记型电脑的整合型多频天-->线,该笔记型电脑具有一屏幕及一屏幕外壳框架,该屏幕外壳框架包覆该屏幕的周围,该整合型多频天线包括:一基板、一第一辐射金属线、一第二辐射金属线、一接地金属片、至少一第一连接金属线及一第二连接金属线。该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至少一连接部,该连接部用以与该屏幕外壳框架连接。该第一辐射金属线形成于该基板的该第一表面,用以产生一第一共振模态。该第二辐射金属线相对于该第一辐射金属线,形成于该基板的该第一表面,用以产生一第二共振模态。该接地金属片相对于该第二辐射金属线,形成于该基板的该第一表面。该第一连接金属线用以连接该第一辐射金属线及该第二辐射金属线。该第二连接金属线用以连接该第二辐射金属线及该接地金属片。本专利技术的整合型天线是设置于笔记型电脑的屏幕外壳框架,且该天线的接地金属片可提供接地作用,不需与该笔记型电脑屏幕外壳框架的接地端连接,故该天线的安装弹性大,且可确保有稳定的电气特性。本专利技术的整合型天线可以多频操作,其辐射效率高且特性稳定。并且,本专利技术天线的该第一辐射金属线、该第二辐射金属线及该接地金属片均形成于该基板的该第一表面上,故制作相当容易,亦不需上下对位,使得本专利技术天线的误差相当小。附图简单说明图1为现有的天线设置于笔记型电脑屏幕周围的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的天线设置于笔记型电脑屏幕外壳框架的示意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的天线设置于笔记型电脑屏幕外壳框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天线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天线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天线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天线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及图7为本专利技术天线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元件编号说明1:笔记型电脑10:屏幕11、12:天线2:笔记型电脑21:屏幕22:屏幕外壳框架23:螺丝24:同轴线3:第一实施例的天线31:基板311:第一表面312、313:连接部32:第一辐射金属线33:第二辐射金属线34:接地金属片35:第一连接金属线36:第二连接金属线37:馈入点38:接地点4:第二实施例的天线42:第一辐射金属线43:第二辐射金属线-->44:接地金属片5:第三实施例的天线51:基板52:第一辐射金属线53:第二辐射金属线55:第一连接金属线6:第四实施例的天线62:第一辐射金属线63:第二辐射金属线65:第一连接金属线7:第五实施例的天线72:第一辐射金属线73:第二辐射金属线74:接地金属片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2A及2B,其显示应用于笔记型电脑的整合型多频天线的配置结构。该笔记型电脑2具有一屏幕21及一屏幕外壳框架22,一整合型多频天线3设置于该笔记型电脑2的屏幕外壳框架22。为使通讯无死角,可在该屏幕外壳框架22上邻近侧边处各设置一整合型多频天线3,使该笔记型电脑与外围设备顺利通讯。参考图3,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整合型多频天线3包括:一基板31、一第一辐射金属线32、一第二辐射金属线33、一接地金属片34、二条第一连接金属线35及一第二连接金属线36。该基板31具有一第一表面311及二连接部312、313。这些连接部312、313用以与该屏幕外壳框架22连接。这些连接部312、313为一贯穿孔,贯穿该基板31,用以供二螺丝23将该整合型多频天线3固定于该-->笔记型电脑2的屏幕外壳框架22(如图2B所示)。该天线3的该第一辐射金属线32形成于该基板31的该第一表面311上,用以产生一低频的第一共振模态。该第二辐射金属线33相对于该第一辐射金属线32并间隔一适当距离,且约略呈互相平行设置。该第二辐射金属线33亦形成于该基板31的该第一表面311上,用以产生一高频的第二共振模态。该接地金属片34相对于该第二辐射金属线33并间隔一适当距离,亦形成于该基板31的该第一表面311上。该接地金属片34是提供该天线的接地。该第一连接金属线35用以连接该第一辐射金属线32及该第二辐射金属线33。该第一连接金属线35约略与该第一辐射金属线32及该第二辐射金属线33垂直。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天线3具有二条第一连接金属线35,在该基板31的中间部分及边缘分别连接该第一辐射金属线32及该第二辐射金属线33。该第二连接金属线36用以连接该第二辐射金属线33及该接地金属片34。该第二连接金属线36约略与该第二辐射金属线33及该接地金属片34垂直。该第二连接金属线36在该基板31的边缘连接该第二辐射金属线33及该接地金属片34。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整合型多频天线3还包括一馈入点37及一接地点38。该馈入点37设置于该第二辐射金属线33区域,用以与一同轴线24的一信号端连接(如图2B所示)。该接地点38设置于该接地金属片34的区域,用以与该同轴线24的一接地端连接(如图2B所示)。该同轴线24是用以连接该天线3至该笔记型电脑2的控制电路,以利用该天线3与外围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本专利技术的整合型天线3是设置于笔记型电脑2的屏幕外壳框架22,相比于现有的天线11、12设置于笔记型电脑1屏幕10周边(如图1所示),且需与该笔记型电脑1的接地端电气连接。因本专利技术的-->整合型天线3的接地端不需与该屏幕外壳框架22的接地连接,故该整合型天线3的安装位置可弹性调整,不受限于必须与该屏幕外壳框架接地连接,故其安装位置的弹性大,并可确保有稳定的电气特性。并且,在组装上,本专利技术的整合型天线可容易地组装至笔记型电脑2的屏幕外壳框架22。本专利技术天线3的该第一辐射金属线32、该第二辐射金属线33及该接地金属片34均形成于该基板31的该第一表面311上,其制作相当容易,亦不需上下对位,使得本专利技术天线3的误差相当小。参考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天线4结构图,第二实施例的天线4之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天线3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第二实施例的天线4的第一辐射金属线42向接地金属片44方向延伸;且第二辐射金属线43向第一辐射金属线42方向延伸。参考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天线5结构图。第三实施例的天线5之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天线3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第三实施例天线5的其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笔记型电脑的整合型多频天线,该笔记型电脑具有一屏幕及一屏幕外壳框架,该整合型多频天线设置于该屏幕外壳框架,该整合型多频天线包括:一第一辐射金属线,用以产生一第一共振模态;一第二辐射金属线,相对于该第一辐射金属线并与该 第一辐射金属线间隔一距离,用以产生一第二共振模态;一接地金属片,相对于该第二辐射金属线并与该第二辐射金属线间隔一距离;至少一第一连接金属线,用以连接该第一辐射金属线及该第二辐射金属线;以及一第二连接金属线,用以连接该 第二辐射金属线及该接地金属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笔记型电脑的整合型多频天线,该笔记型电脑具有一屏幕及一屏幕外壳框架,该整合型多频天线设置于该屏幕外壳框架,该整合型多频天线包括:一第一辐射金属线,用以产生一第一共振模态;一第二辐射金属线,相对于该第一辐射金属线并与该第一辐射金属线间隔一距离,用以产生一第二共振模态:一接地金属片,相对于该第二辐射金属线并与该第二辐射金属线间隔一距离;至少一第一连接金属线,用以连接该第一辐射金属线及该第二辐射金属线;以及一第二连接金属线,用以连接该第二辐射金属线及该接地金属片。2、如权利要求1的整合型多频天线,还包括一基板,该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至少一连接部,该第一辐射金属线、第二辐射金属线、接地金属片、第一连接金属线及第二连接金属线是形成于该基板的该第一表面,该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政翰邱宗文
申请(专利权)人:国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