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频带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0114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一种双频带天线,更具体地涉及这样一种双频带天线,其中一空心或者实心寄生元件被设置于一天线内部,该天线通过卷绕一线材几次或者弯曲一条形材料几次以具有预定的形状而形成,从而允许在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使用相同的谐振频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频带天线能够容易地制造,并且通过克服在现有技术中将介电材料连接至不同螺距的螺旋部分以固定这些介电材料的问题、改善因制造差异而导致的性能差异以及将双频带天线设计为具有相对于其形状的最大的尺寸,以直接满足由天线的不同环境而导致的中心频率的移动,从而能够提高其效率并且满足所需的带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频带天线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一种双频带天线,更具体地涉及这样一种双频带天线,其中一空心或者实心寄生元件被设置于一天线内部,该天线通过卷绕一线材几次或者弯曲一条形材料几次以具有预定的形状而形成,从而允许在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使用相同的谐振频带。
技术介绍
在无线通信中所使用的传统的小尺寸天线的一般馈电结构中,天线馈电通过利用在板上的导电物体的接触或者同轴电缆来实现。对于单极天线来说,天线馈电通过利用导电机械部分的+部分接触而实现,或者同时天线馈电通过同轴电缆的+和-部分而实现。图1是显示传统双频带天线100的结构的示例性视图,该双频带天线100可以被分为具有窄螺距的第一螺旋部分110和处于第一螺旋部分110下方的具有宽螺距的第二螺旋部分120,其中该第一和第二螺旋部分110和120结合在一起。由结合在一起的具有不同缠绕螺距的两种螺旋部分所形成的该传统双频带天线100被用于以这样一种方式调整频率,即当使用较低频段时,第一和第二螺旋部分110和120作为一单个的天线一起使用,而当使用较高频带时,第一螺旋部分110用于执行匹配而第二螺旋部分120通过调整其螺距实现更高频率的谐振。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传统双频带天线中,较高的频率谐振根据螺距而敏感地变化,因此需要精确形成不同的螺距并且将不同螺距的螺旋部分固定在不同的介电材料上,形成圆形螺旋部分也是基本的需要。-->另外,无法确保空间来满足对于天线的不同形状的需要。此外,由于传统双频带天线的双螺距螺旋结构,不同螺距的介电材料应该分开地连接至将被固定放置的螺旋部分上,传统双频带天线的效率因为制造天线的不均匀的特性而劣化,传统的双频带天线还因其制造偏差所导致的较大的性能差异而不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另外,由于在传统的双频带天线中带宽如图2所示形成得较窄,因此传统的双频带天线的问题在于,其不足以有效地满足中心频率的移动,从而不足以适应移动终端的环境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相应地,考虑到上述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而做出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频带天线,其能够容易地制造,并且通过克服在现有技术中将介电材料连接至不同螺距的螺旋部分以固定这些介电材料的问题、改善因制造差异而导致的性能差异以及将双频带天线设计为具有相对于其形状的最大的尺寸,提高其效率并且满足所需的带宽,以直接满足由天线的不同环境而导致的中心频率的移动,从而能够提高其效率并且满足所需的带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频带天线,其允许在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使用相同的频带,而不考虑频率谐振的高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频带天线,其中在一第一构件的内部空间中设置一空心或者实心寄生元件,该第一构件通过缠绕一线材几次或者弯曲一条形材料几次以形成预定形状而形成,并且介电材料被设置于第一构件和寄生元件之间,从而通过引发由耦合而导致的阻抗变化,产生双谐振。附图说明由随后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以及其它优点,其中:图1是显示传统双频带天线的结构的示例性视图;图2是显示该传统双频带天线的电特性的电压驻波比(VSWR)图;图3是显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的双频带天线的结构的示例性视图;图4是当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双频带天线形成双频带时的等效电路;图5是显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的双频带天线的电特性的VSWR图;图6是显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的双频带天线的另一种结构的示例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图3是显示根据一优选实施例,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的双频带天线的结构的示例性视图。参照这一附图,应用了本专利技术技术的双频带天线1具有机械上分离且电气上相连的结构,其中一空心或实心寄生元件被设置于第一构件2的内部空间中,该第一构件通过缠绕线材,例如金属导线几次而形成,并且介电材料被设置在寄生元件3和第一构件2之间。同时,图6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视图,其中双频带天线1具有机械上分离且电气上相连的结构,其中一空心或实心寄生元件被设置于第一构件2的内部空间中,该第一构件通过弯曲条形材料以具有预定形状而形成,并且介电材料被设置在寄生元件3和第一构件2之间。第一构件如图3所示在其平面视图中形成圆形,如图6所示形成一边开口的矩形,并且可以按三角形弯曲,尽管图中并未示出。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操作和效果如图4和5所示,通过在并-->联谐振中插入等同于具有较低R和L以及较高R的平行结构的寄生元件,从而形成对应的谐振频率并实现双谐振,使得C在较低频率处低而在较高频率处高。相应地,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利用寄生元件的C和L的串联谐振来补偿因相邻频率的谐振而导致的Q值增加,而使带宽加宽。频率通过由引入阻抗变化而形成的双谐振来调整,其中该阻抗变化由在具有预定形状的第一构件2或者2a的内部空间中插入寄生元件而产生的耦合所导致。频率可以通过改变将被插入具有预定形状的第二构件2或者2a的寄生元件3的厚度、长度和形状来调整。就是说,寄生元件3的厚度可以调整谐振频率的谐振宽度,寄生元件3的长度可以调整谐振频率的移动,而寄生元件3的形状可以调形成三谐振以及双谐振,即,多频带。相应地,通过调整寄生元件3的厚度、长度和形状以满足不同频率,满足了因天线的不同环境而导致的中心频率的移动。工业实用性相应地,由本专利技术而实现的双频带天线可容易地制造,并且通过改善作为传统天线的问题的因制造差异而导致的性能差异,以及将该双频带天线设计成具有对于其形状来说的最大尺寸,以直接满足了由天线的不同环境所导致的中心频率的移动,从而能够提高其效率并满足所需的带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频带天线,其中在一第一构件的内部空间中设置一空心或者实心寄生元件,该第一构件通过缠绕一线材几次或者弯曲一条形材料几次以形成预定形状而形成,并且介电材料被设置于该第一构件和该寄生元件之间,从而能够通过引发由耦合而导致的阻抗变化,产生相同频带的双谐振而不论谐振频率的高度如何。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2-4-4 10-2002-0018664;KR 2002-4-17 10-2002-01.一种双频带天线,其中在一第一构件的内部空间中设置一空心或者实心寄生元件,该第一构件通过缠绕一线材几次或者弯曲一条形材料几次以形成预定形状而形成,并且介电材料被设置于该第一构件和该寄生元件之间,从而能够通过引发由耦合而导致的阻抗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秉勋成元模梁墓根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EMW天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