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接触式PTC起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9820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点接触式PTC起动器,结构设计合理、安全可靠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热敏电阻器、第一插脚、第二插脚均安装于底座内;第一端子接触端和热敏电阻器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二端子接触端和热敏电阻器第二电极电连接;第一限位凸台设置在热敏电阻器第一电极一侧,第二限位凸台设置在热敏电阻器第二电极一侧,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相对于热敏电阻器呈斜对角分布;弹簧片压缩安装于底座内,弹簧片上设置有弹簧片接触端,弹簧片接触端与热敏电阻器第一电极接触;第一端子接触端、第一限位凸台、第二限位凸台、第二端子接触端、弹簧片接触端依次排列。弹簧片接触端依次排列。弹簧片接触端依次排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点接触式PTC起动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三点接触式PTC起动器,主要适用于带运行电容或起动电容的压缩机电机的起动,也可用于一般单相交流电机的起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制冷压缩机大多采用分相式单相异步电动机,为了使电动机能自行起动,在电动机的定子铁芯上设置了两套绕组,即用以产生主磁场的主绕组和用以产生辅助磁场的副绕组,通电后主、副磁场合成的旋转磁场切割静止转子产生一定的电磁转矩,使转子开始旋转,起动后的转子转矩将逐渐增大,当转速达到75%~80%的同步转速时,切断副绕组回路,电动机仍能继续旋转升速,直至达到与外阻抗转矩平衡、稳定运转。通常利用PTC起动器来完成起动过程,在制冷压缩机电机的副绕组上串联有PTC起动器,PTC起动器在常温下处于小阻值导通状态,当起动时因电流的热效应,PTC元件在短时间内温度升高,当达到居里点后,其电阻值迅速增加到几十千欧以上,此时与副绕组的阻抗比相当于断路,与之串联的起动绕组的电流降至十几毫安以下,这时电机起动过程完成,进入正常运转。
[0003]现有技术的PTC元件在经历长时间使用后,其物理结构可能会老化,在工作期间可能因起动器内部异常而产生热量、火花,导致起动器内部的PTC元件损毁破裂,破裂的碎片可能导致左右连接端子短路,进而产生电弧放电、过热、过电流等等一系列问题,严重时会烧毁压缩机电机。
[0004]本本技术实施例人的中国专利本技术实施例CN202406072U,描述了一种三点接触式起动器,其特征是热敏电阻器被第一簧片、第二簧片、挡条三点式接触,第二簧片和挡条以同方向施加力于第二电极,第一簧片以和第二簧片相反方向的力施加于第一电极,第一簧片、第二簧片对应于热敏电阻器呈斜对角分布;挡条上设置有挡条斜面和挡条平面,斜楔上设置有斜楔斜面,挡条斜面与斜楔斜面相互匹配接触,而挡条平面则与热敏电阻器第二电极以绝缘接触;第二簧片和挡条分布在热敏电阻器第二电极一侧。其具有两个簧片和一个档条(非导电接触件),在起动器整个工作期间,两个簧片和一个档条都与热敏电阻器接触。这样,一方面由于起动器正常工作时,热敏电阻器的表面温度可达250

270度,与热敏电阻器密切接触的非导电接触部材料需要能够耐高温,通常采用耐高温塑料材料。起动器在经历长时间使用后,与PTC元件接触的非导电接触部分,其物理结构可能会老化,耐温等级会下降,使用过程中非导电接触部会出现碳化,从而可能会导致起动器内部接触不良,会影响压缩机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安全可靠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的三点接触式PTC起动器。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点接触式PTC起动器,包括热敏电阻器、第一插脚、第二插脚和底座;热敏电阻器、第一插脚、第二插脚均安装于底座
内;第一插脚上设置有第一端子,第一端子端部设置有第一端子接触端,第一端子接触端和热敏电阻器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二插脚上设置有第二端子,第二端子端部设置有第二端子接触端,第二端子接触端和热敏电阻器第二电极电连接;底座内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第一限位凸台设置在热敏电阻器第一电极一侧,第二限位凸台设置在热敏电阻器第二电极一侧,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相对于热敏电阻器呈斜对角分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片,弹簧片压缩安装于底座内,弹簧片上设置有弹簧片接触端,弹簧片接触端与热敏电阻器第一电极接触;第一端子接触端、第一限位凸台、第二限位凸台、第二端子接触端、弹簧片接触端依次排列。
[0007]本技术所述的第一限位凸台的头部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圆角,所述的第二限位凸台的头部设置有第二限位凸台圆角。
[0008]本技术所述的底座内设置有第一插脚定位型腔、第二插脚定位型腔、热敏电阻器定位型腔、第一端子定位槽和第二端子定位槽;第一插脚安装在第一插脚定位型腔内,第一端子安装在第一端子定位槽内;第二插脚安装在第二插脚定位型腔内,第二端子安装在第二端子定位槽内;热敏电阻器安装在热敏电阻器定位型腔内。
[0009]本技术所述的弹簧片还设置有固定片和弹簧片力臂,固定片固定安装在底座内,弹簧片力臂弹性安装在固定片上,弹簧片接触端固定设置在弹簧片力臂上。
[0010]本技术所述的第一端子接触端、第二端子接触端与热敏电阻器接触处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限位凸台、第二限位凸台与热敏电阻器接触处之间的距离。
[0011]本技术所述的第二端子接触端与热敏电阻器的中部接触。
[0012]本技术所述的第一端子接触端和弹簧片接触端分布在第二端子接触端中心线两侧,第一端子接触端和弹簧片接触端与热敏电阻器的侧部接触。
[0013]本技术所述的第一端子接触端和第二端子接触端相对于热敏电阻器呈斜对角分布。
[0014]本技术所述的底座内还设置有弹簧片定位型腔,所述的固定片安装在弹簧片定位型腔内。
[0015]本技术所述的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与热敏电阻器之间均具有间隙。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设计更为合理、紧凑,实施工艺简单、安装简便、体积小。采用弹簧片结构代替了档条结构,当三点接触式PTC起动器在故障状态下,热敏电阻器发生破裂时,弹簧片接触端在弹性力作用下,推动破裂的热敏电阻器分离,确保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热敏电阻器之间不通电,达到切断通电回路的目的,保护效果比档条结构更好,安全可靠性更高,且弹簧片是金属材质,不易老化,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去掉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插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插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弹簧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热敏电阻器正常状态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热敏电阻器爆裂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6]参见图1~图8,本实施例包括盖板1、热敏电阻器2、弹簧片3、第一插脚4、第二插脚5和底座6。
[0027]盖板1和底座6固定连接。热敏电阻器2、弹簧片3、第一插脚4、第二插脚5均安装于底座6内。
[0028]底座6内设置有第一插脚定位型腔6

1、第二插脚定位型腔6

2、弹簧片定位型腔6

3、第一限位凸台6

4、第二限位凸台6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点接触式PTC起动器,包括热敏电阻器、第一插脚、第二插脚和底座;热敏电阻器、第一插脚、第二插脚均安装于底座上;第一插脚上设置有第一端子,第一端子端部设置有第一端子接触端,第一端子接触端和热敏电阻器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二插脚上设置有第二端子,第二端子端部设置有第二端子接触端,第二端子接触端和热敏电阻器第二电极电连接;底座内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第一限位凸台设置在热敏电阻器第一电极一侧,第二限位凸台设置在热敏电阻器第二电极一侧,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相对于热敏电阻器呈斜对角分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片,弹簧片压缩安装于底座内,弹簧片上设置有弹簧片接触端,弹簧片接触端与热敏电阻器第一电极接触;第一端子接触端、第一限位凸台、第二限位凸台、第二端子接触端、弹簧片接触端依次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点接触式PTC起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限位凸台的头部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圆角,所述的第二限位凸台的头部设置有第二限位凸台圆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点接触式PTC起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内设置有第一插脚定位型腔、第二插脚定位型腔、热敏电阻器定位型腔、第一端子定位槽和第二端子定位槽;第一插脚安装在第一插脚定位型腔内,第一端子安装在第一端子定位槽内;第二插脚安装在第二插脚定位型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宇军范成钢洪旭东金志峰王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星帅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