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终端的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9738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属于移动通信终端零部件的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天线。该移动通信终端的天线包括具有一定的内部空间的天线筒及于内部空间的线轴部,在线轴部上半部的外柱面上,螺旋天线连续卷绕至线轴部上端面,并从线轴部的上端面中心穿过其内部空间的中心,延长至天线筒下端面中心的连结孔;端子部的上端面上的连结凸起插入天线筒下端面中心的连结孔,形成与螺旋天线接触的馈电点。使螺旋天线离开移动通信终端机身一定间隔,从而使移动通信终端机身的影响实现最小化,能够防止电磁波辐射方向图的歪曲现象,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通信终端的天线
本专利技术属于移动通信终端零部件,更详细地说,涉及移动通信终端的天线。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移动通信终端中安装着用于接收、发射电波的天线。这种天线通常由连接于与移动通信终端机身结合的端子部的螺旋天线和容纳于螺旋天线内并可上下移动的杆状天线构成。最近开发出一种新型天线并得到广泛应用,这种天线无需上述杆状天线,只在天线筒内部带有螺旋天线,既保护人体不受电磁波伤害,又具有与以往天线相同的电磁波的接收发射率。图1是显示以往移动通信终端结构的斜视图,图2是显示以往移动通信终端的天线结构的纵截面图。如图1所示,以往移动通信终端由机身部100和与机身部结合并可相对转动的翻盖部200构成。机身部100带有容纳印刷电路板(图中未标出)与键区(图中未标出)的内部空间,在上端一侧面带有接收发射电波的天线110,背面带有供电的电池120。翻盖部200在前面一侧带有显示既定视觉信息的外部LCD 210,在外部LCD210的上侧带有具有拍摄外部图像功能的相机220。如图2所示,天线110由如下两个部分构成:天线筒111,它在一定的内部空间中带有线轴部112;端子部113,其一侧容纳于天线筒111内部,另一侧露出天线筒111的外部,使天线110与机身部100结合在一起。线轴部112是由透过性材质形成的圆筒,从其外柱面的下端部直至上端部,螺旋天线114连续卷取成螺旋型,容纳于天线筒111的内部。端子部113的一部分容纳、结合于天线筒111内部,以便与上述螺旋天线114接触并形成馈电点115,另一部分与上述机身部100结合,露出于上述天线-->筒111外部,以便把上述天线筒111固定于移动通信终端上,其下部的外柱面上形成阳螺纹113a,以便能够与上述机身部100结合。端子部113最好由具有传导性的金属材质形成,以便把接收的电波传递给移动通信终端内部带有的印刷电路板(图中未标出),或是从上述印刷电路板(图中未标出)把发生的电信号传递给上述天线110。当要利用上述以往移动通信终端的天线110接收发射电波时,天线的辐射特性由上述螺旋天线114的长度和把上述螺旋天线114缠绕于线轴部112外柱面时的上述螺旋天线114间的螺距(Pitch)间隔、螺旋天线114与端子部113接触的馈电点115位置决定。可是,在具有如上结构的以往移动通信终端中却存在如下问题,即,螺旋天线114位于靠近移动通信终端机身部100处,当天线110辐射电磁波时,在移动通信终端机身的作用下,发生电磁波辐射方向图歪曲现象,降低天线110的辐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天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天线由如下几个部分构成:天线筒,它带有一定的内部空间;线轴部,它于天线筒的内部空间,在线轴部上半部的外柱面上,螺旋天线以螺旋型连续卷绕至线轴部上端面,螺旋天线从线轴部的上端面中心穿过线轴部的内部空间的中心,延长至天线筒下端面中心的连结孔;端子部,其上端面上的连结凸起插入天线筒下端面中心的连结孔,形成与螺旋天线接触的馈电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线轴部的外柱面上部带有螺旋天线,以便使螺旋天线与移动通信终端机身离开一定间隔,通过端子部与移动通信终端机身连接,因而使移动通信终端机身的影响实现最小化,可以防止电磁波辐射方向图的歪曲现象,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以往移动通信终端的结构斜视图。图2是显示以往移动通信终端的天线结构纵截面图。-->图3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移动通信终端的天线结构纵截面图,图4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移动通信终端的天线筒与端子部分离结构的纵截面图。附图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10:天线筒    11:线轴部      11a:贯通孔   12:螺旋天线13:连结孔    20:端子部      21:端子托架  22:连结凸起22a:卡棱     22b:弹性切开面 23:阳螺纹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天线。下面参照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移动通信终端的天线结构。图3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移动通信终端的天线结构的纵截面图,图4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移动通信终端的天线筒与端子部分离结构的纵截面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移动通信终端的天线结构由具有一定内部空间的天线筒10和固定结合于天线筒10下端部的端子部20构成。天线筒10具有容纳线轴部12的一定内部空间,沿下部圆周方向具有与端子部20相同的直径,形成具有可供端子部20上部一部分插入的既定高度的插入槽13,沿插入槽13的圆周方向具有支持壁15,支持壁15一侧面与端子部20外侧面接触,其下端面与后面提到的端子托架21上端面接触,在形成上述插入槽13的空间部的上端面中心,形成供在上述端子部20上端面上形成的连结凸起22插入的连结孔14,以便上述天线筒10与端子部20能够结合。在线轴部12上半部的外柱面上,螺旋天线11以螺旋型连续卷绕至线轴部12上端面,螺旋天线11从线轴部12的上端面中心穿过线轴部12的内部空间的中心,延长至天线筒10下端面中心的连结孔14。端子部20沿外柱面圆周方向在上部形成端子托架21,以便端子部20的一侧与另一侧露出外部,与天线筒10的支持壁15接触,稳定地支持天线筒10,在其上端面形成连结凸起22,在下部的外柱面上形成阳螺纹23,以便能够与移动通信终端机身结合。-->连结凸起22在端子部20上部向与上述端子部20上端面平行的方向凸出,以便插入上述天线筒10下端面形成的连结孔14中,把天线筒10固定在端子部20的上端,并形成插入连结孔14的卡棱22a,在其中心形成弹性切开面22b,以便连结凸起22可以向与卡棱22a凸出方向平行的方向弹性运动。端子部20最好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质形成,以便能够把移动通信终端机身发生的电信号传递给天线,把天线接收的电信号传递给移动通信终端机身。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天线结构的动作。当用户要利用移动通信终端使用通话功能时,移动通信终端机身带有的印刷电路板(图中未标出)中产生的电流传递给与移动通信终端机身以螺丝结合、连接的端子部20,电流被传递给上述端子部20上部形成的连结凸起22。而且,该电流沿着与连结凸起22上形成的弹性切开面22b连接的螺旋天线11的直线部传递至线轴部12的上端面,随后向线轴部12的外部传递,该电流在沿着线轴部12上部形成的螺旋天线11的螺旋型卷曲部分流动的同时转换为电磁波,被辐射到自由空间中。对于利用上述方法工作的移动通信终端天线而言,由于电流在与移动通信终端机身离开既定间隔的螺旋天线11中转换为电磁波并辐射,所以,辐射电磁波的位置集中于天线上部,使在移动通信终端机身中发生的各种干扰(Noise)的影响实现最小化,因此,减小了电磁波辐射方向图歪曲现象,能够提高移动通信终端的天线辐射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天线,其特征是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天线筒,它具有一定的内部空间;线轴部,它于天线筒的内部空间,在线轴部上半部的外柱面上,螺旋天线以螺旋型连续卷绕至线轴部上端面,螺旋天线从线轴部的上端面中心穿过线轴部的内部空间的中心,延长至天线筒下端面中心的连结孔;端子部,其上端面上的连结凸起插入天线筒下端面中心的连结孔,形成与螺旋天线接触的馈电点。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4-9-23 10-2004-00766501.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天线,其特征是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天线筒,它具有一定的内部空间;线轴部,它于天线筒的内部空间,在线轴部上半部的外柱面上,螺旋天线以螺旋型连续卷绕至线轴部上端面,螺旋天线从线轴部的上端面中心穿过线轴部的内部空间的中心,延长至天线筒下端面中心的连结孔;端子部,其上端面上的连结凸起插入天线筒下端面中心的连结孔,形成与螺旋天线接触的馈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根甫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