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9612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换热装置,包括:燃烧室、换热管、回流烟道、燃烧器连接装置、烟囱、换热翅片、隔热筒和网孔板;燃烧室为两端设有梯形筒的筒型结构,两端封闭;在燃烧室封闭的两端对称开设有用以安装换热管的装配孔;换热管为中空的柱体结构,由内管、外管和封环组成;回流烟道设置于燃烧室开有烟囱的一端;回流烟道由多个挡板组成;挡板上开设有用以让换热管穿过的圆孔,且挡板的一端留有用以让烟气通过的豁口;隔热筒为两端设有梯形筒的筒型中空结构;隔热筒套装于燃烧室以及燃烧室外部的换热翅片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流体换热时间、换热温差、换热面积及换热梯次,在充分燃烧的状况下,实现流体的高效换热,提升能源利用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换热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高温流体换热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市场上利用燃油或燃气为供热源的换热装置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换热装置结构简单,多采用单级换热,换热效率不高,大部分热量随着烟气直接排放到密封室外面,二是燃烧功率大时,换热装置结构尺寸较大,搬运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换热装置,通过延长换热时间、增大流体相对温度、增加换热梯度及加大换热面积的方式,实现换热效率的提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高效换热装置,包括:燃烧室、换热管、回流烟道、燃烧器连接装置、烟囱、换热翅片、隔热筒和网孔板;其中,
[0005]所述燃烧室为两端设有梯形筒的筒型结构,两端封闭;在燃烧室封闭的两端对称开设有用以安装换热管的装配孔;燃烧室一端的底部开设有与燃烧器连接装置连通的连接口,另一端上部开设有与烟囱连通的连接口;燃烧室的外部安装有所述换热翅片;
[0006]所述换热管为中空的柱体结构,由内管、外管和封环组成;内管设置在外管内,且内管与外管的两端通过封环连接,使换热管的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在外管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换热管通过燃烧室两端的装配孔与燃烧室密封连接,并与燃烧室形成轴向配合;低温流体从隔热筒的一端流入,经由换热管中空的通道流至隔热筒的另一端,并通过网孔板流出;
[0007]所述回流烟道设置于燃烧室开有烟囱的一端;回流烟道由多个挡板组成;所述挡板为直径等于燃烧室内径的圆形板,挡板上开设有用以让换热管穿过的圆孔,且挡板的一端留有用以让烟气通过的豁口;挡板与燃烧室内壁以及换热管密封连接;回流烟道的末端连通至所述烟囱;
[0008]所述隔热筒为两端设有梯形筒的筒型中空结构;隔热筒套装于燃烧室以及燃烧室外部的换热翅片上;在隔热筒一端的底部开设有用以让燃烧器连接装置穿过的通口,另一端上部开设有用以让烟囱穿过的通口;
[0009]所述燃烧器连接装置安装于燃烧室底部,与燃烧室以及隔热筒密封连接;所述烟囱安装于燃烧室顶部,与燃烧室以及隔热筒密封连接;所述网孔板安装于隔热筒靠近烟囱的一端。
[0010]较佳地,回流烟道第一回程进烟口位置处于燃烧室上端,烟气下一回程进烟口位置处于燃烧室下端,再下一回程进烟口位置处于燃烧室上端,依次类推;最后一个回程出烟口与烟囱连接,连接处密封。
[0011]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1)通过燃烧室中回流烟道的设计,增大背压,降低高温烟气流速,增加可燃物在燃
烧室中反应时间,保障充分燃烧与换热;
[0013]2)通过换热管与换热翅片在燃烧室上相对位置的设计,增大换热面积的同时,保证高低温流体相对温差最大化,强化换热;
[0014]3)通过隔热筒与燃烧室组成的空间结构设计,对低温流体进行分流,形成梯次换热,提升换热效率;
[0015]4)通过隔热筒、燃烧室与网孔板组成的混风室设计,增大吸热流体流道压力,降低低温流体流速,保证低温流体充分吸热时间,强化换热。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高温燃烧流体和低温流体的流向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换热管的示意图;
[0019]图4和图5为本技术挡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连接关系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连接关系、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材料、仪器或设备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设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结合图1

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换热装置,包括:燃烧室1、换热管2、回流烟道3、燃烧器连接装置4、烟囱5、换热翅片6、隔热筒7和网孔板8;
[0023]所述燃烧室1为两端设有梯形筒的筒型结构,两端封闭;在燃烧室1封闭的两端对称开设有用以安装换热管2的装配孔;燃烧室1一端的底部开设有与燃烧器连接装置4连通的连接口,另一端上部开设有与烟囱5连通的连接口;燃烧室1的外部安装有所述换热翅片6;
[0024]所述换热管2为中空的柱体结构,由内管21、外管22和封环23组成;内管21设置在外管22内,且内管21与外管22的两端通过封环23连接,使换热管2的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在外管22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24;低温流体从隔热筒7的一端流入,经由换热管2中空的通道流至隔热筒7的另一端,并通过网孔板8流出;
[0025]所述回流烟道3设置于燃烧室1开有烟囱5的一端;回流烟道3由多个挡板31组成;所述挡板31为直径等于燃烧室1内径的圆形板,挡板31上开设有用以让换热管2穿过的圆孔32,且挡板31的一端留有用以让烟气通过的豁口33;挡板31上圆孔32的位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开设,如图4、图5所示;挡板31与燃烧室1内壁以及换热管2密封连接;回流烟道3的末端连通至所述烟囱5;所述隔热筒7为两端设有梯形筒的筒型中空结构;隔热筒7套装于燃烧室
1以及燃烧室1外部的换热翅片6上。
[0026]再次参见图1,本技术的各部件间的相对装配关系如下:回流烟道3安装于燃烧室1右端内部,与燃烧室1壁面组合形成多回程密封烟道;换热管2穿过回流烟道3的挡板并搭接于燃烧室1两端装配孔内与燃烧室1形成轴向配合,衔接缝处密封设置;燃烧器连接装置4与烟囱5分别安装于燃烧室1底部和顶部,衔接口处密封设置;换热翅片6固定在燃烧室1两端面之间的外壁面;隔热筒7套装于燃烧室1外部换热翅片6上;隔热筒7上的烟囱5出口和燃烧器连接装置4出口分别与烟囱5和燃烧器连接装置4形成密封配合;网孔板8安装于隔热筒7开有烟囱5连接口的端面。本技术通过控制流体换热时间、换热温差、换热面积及换热梯次,在充分燃烧的状况下,实现流体的高效换热,提升能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同时,通过结构的合理组合设计,实现小型化及模块化。
[0027]进一步优化方案,本技术回流烟道3第一回程进烟口位置(即为豁口33)处于燃烧室1上端,烟气下一回程进烟口位置处于燃烧室1下端,再下一回程进烟口位置处于燃烧室1上端,依次类推;最后一个回程出烟口与烟囱5连接,连接处密封。
[0028]下面对本技术的原理进行说明:高温燃烧流体和低温流体分别经燃烧器连接装置4和隔热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室(1)、换热管(2)、回流烟道(3)、燃烧器连接装置(4)、烟囱(5)、换热翅片(6)、隔热筒(7)和网孔板(8);其中,所述燃烧室(1)为两端设有梯形筒的筒型结构,两端封闭;在燃烧室(1)封闭的两端对称开设有用以安装换热管(2)的装配孔;燃烧室(1)一端的底部开设有与燃烧器连接装置(4)连通的连接口,另一端上部开设有与烟囱(5)连通的连接口;燃烧室(1)的外部安装有所述换热翅片(6);所述换热管(2)为中空的柱体结构,由内管(21)、外管(22)和封环(23)组成;内管(21)设置在外管(22)内,且内管(21)与外管(22)的两端通过封环(23)连接,使换热管(2)的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在外管(22)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24);换热管(2)通过燃烧室(1)两端的装配孔与燃烧室(1)密封连接;所述回流烟道(3)设置于燃烧室(1)开有烟囱(5)的一端;回流烟道(3)由多个挡板(31)组成;所述挡板(31)为直径等于燃烧室(1)内径的圆形板,挡板(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雨鲁志刚王建新肖向东庄严李成金田敏叶青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航天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