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UHF波段小型化宽带宽波束缝隙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9442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UHF波段小型化宽带宽波束缝隙天线。它由一个天线面板和一个矩形反射腔构成。天线面板由双面覆铜介质基板制成,在介质基板一侧印制的金属接地板上开矩形缝隙,作为主要辐射源,获得较稳定的宽波束方向图;另一侧有倒∏形微带终端馈源,并通过渐变的微带线与SMA接头连接,以获得宽带阻抗特性;通过一个金属反射腔来达到单向辐射,也提高了天线的增益,同时将降低天线的工作频率,相当于减小了天线的尺寸。本天线能获得超过2个倍频程的阻抗带宽(电压驻波比VSWR≤3);在带宽范围内,波束宽度θ↓[3dBE]≥120°(E面)、θ↓[3dBH]≥75°(H面),增益达5.5~7.5dBi;天线面板长边尺寸约为最长工作波长的1/2。本天线结构简单,相对尺寸较小,容易加工,便于与有源电路集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UHF波段小型化宽带宽波束缝隙天线,该天线既可用于接收也可用于发射无线电波。在军事方面,可用作电子侦察、电子干扰及探地雷达等宽频带无线电设备的终端天线。在民用方面,可作为卫星和飞机无线电测地系统及其它宽频带应用的终端天线等。研究背景现代电子战设备正向多功能一体化、小型集成化、模块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传统的宽带宽波束天线如螺旋天线、介质天线等,体积较大,增益较低,已难以与先进的高集成系统相适应,研究小型化、宽波束、高增益宽带天线已变得日益重要。缝隙天线以其平面结构且易与载体共形,馈电网络与天线结构一起集成等优点,自从上世纪40年代起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发展到今天,宽带缝隙天线主要分为三类渐变缝隙天线、共面波导(CPW)馈电缝隙天线和微带馈电缝隙天线。渐变缝隙天线如Vivaldi天线,能在一个很宽频带内稳定工作(钟顺时,微带天线理论与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116-126)。但是这种天线的应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因为它是一种端射天线,纵向尺寸大,不便与平面电路集成。共面波导馈电缝隙天线和微带馈电缝隙天线都具有边射方向图。共面波导馈电缝隙天线主要有蝶形、三角形等形式,其阻抗带宽达到40~75%,但其波束较窄(Jun-Wei Niu,Shun-Shi Zhong,ACPW-fed broadband slot antenna with linear taper.Microwave Optical TechnologyLetter,41(2004),218-221)。微带馈电缝隙天线是在天线的接地面上开一个矩形或圆形的缝隙,通过另一侧的微带馈线作馈源来进行馈电。这种天线不但具有很宽的阻抗带宽,并且在其阻抗带宽内具有较宽的波束。但这种平面天线尺寸相对较大,因而基本上用于较高的频段,很少用于UHF/VHF波段。文献(Y.W.Jang,and A.Hiroyuki,Wideband and high-gain triple-offsets-fed ring slot antenna backed by a ground plane,Microwave Opt.Tech.Lett.41(2004),161-163)工作于2.15~5.92GHz,圆形缝隙的半径为26mm,而天线面的大小为120mm×110mm,即长边约为其最长工作波长的1.16倍。文献(J.Y.Jan and J.W.Su,Bandwidth enhancement of a printed wide-slot antennawith a rotated slot,IEEE Trans.Antennas Propag.53(2005),2111-2114)工作于3.4~5.6GHz,方形缝隙的边长为24.7mm,而天线面的大小为70mm×70mm,其长边约为其最长工作波长的1.26倍。文献(Feng-Wei Yao,Shun-Shi Zhong Wei-Wang andXian-Ling Liang,Wideband slot antenna with a novel microstrip feed,Microwave Opt.Tech.Lett.46(2005),275-278)工作于1.55~5.66GHz,矩形缝隙的尺寸为52mm×33mm,而天线面的大小为100mm×85mm,其长边约为其最长工作波长的1.94倍。可见,这些缝隙天线的最大尺寸都是其最长工作波长的1至2倍,而UHF波段的波长又较长。因此,能否减小尺寸是很令人关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HF波段小型化宽带宽波束缝隙天线,不但阻抗频带宽并且具有较稳定的宽波束方向图特性,而且具有相对较小的尺寸,容易加工,便于与有源电路集成。本专利技术构思如下本专利技术主要是由一个倒П形微带终端作为激励馈源,并通过渐变的微带线与SMA接头连接,以获得宽带阻抗特性;采用矩形缝隙辐射,获得较稳定的宽波束方向图;通过一个金属反射腔来达到单向辐射,也提高了天线的增益,同时将降低天线的工作频率,相当于减小了天线的尺寸。根据上述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UHF波段小型化宽带宽波束缝隙天线,由一个天线面板和一个金属反射腔构成;所述的天线面板由双面覆铜介质基板制成,在介质基板一侧印制的金属接地板上开辐射缝隙,另一侧有微带馈源,并通过微带线与SMA接头内导体连接,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辐射缝隙采用矩形缝隙;b.所述的微带馈源采用倒П形终端,微带馈源与SMA接头之间连接的微带线采用渐变的微带线;c.所述的金属反射腔为矩形金属反射腔,加在介质基板后。定义λl为最低工作频率的波长,λh为最高工作频率的波长,λm为中心工作波长,即λm=12(λl+λh).]]>上述的矩形缝隙尺寸为长度L2=(0.45±0.05)λl,宽度W2≈0.5L2。上述的П形微带终端尺寸为l1+d≈(0.5±0.05)λh,l1≈2.2d,l2≈4d,s≈1.8d,式中l1为П形两竖的高度,l2为П形横条的长度,d为П形竖条与矩形缝隙在П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之垂直中心线的距离,s为П形横条与矩形缝隙在П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之水平中心线的距离。渐变微带线参数rt≈1.5w,rb≈0.75w,式中rt为渐变微带线的顶端宽度,rb为渐变微带线的底端宽度,w为П形终端的П形条宽度。上述的矩形金属反射腔由金属铝板制成,其长度为L1=(0.5±0.05)λl,宽度W1≈0.6L1,高度h1≈14λm.]]>介质基板的相对介电常数为2.5~4.5,其损耗角正切不大于10-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优点本专利技术采用倒П形终端作馈源,并通过渐变的微带线与SMA连接,实现了宽带特性;本专利技术天线在宽频带内具有较稳定的宽波束方向图;本专利技术采用矩形反射腔,有效降低了天线的工作频率,使微带缝隙天线以较小的尺寸工作于UHF波段。本天线能获得超过2个倍频程的阻抗带宽(电压驻波比VSWR≤3);在带宽范围内,波束宽度θ3dBE≥120°(E面)、θ3dBH≥75°(H面),增益达5.5~7.5dBi;天线面板长边尺寸约为最长工作波长的1/2。本天线设计精巧,结构简单,加工容易,便于与有源电路集成。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天线结构视图,图中的图(a)为天线面板的正视图,图(b)为天线面板的后视图,图(c)为天线的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天线的实物照片图。图3是图1所示天线的实测驻波比图。图4是图1所示天线的400MHz频率的实测方向图,左边为yz平面,右边为xz平面。图5是图1所示天线的600MHz频率的实测方向图,左边为yz平面,右边为xz平面。图6是图1所示天线的800MHz频率的实测方向图,左边为yz平面,右边为xz平面。图7是图1所示天线的实测增益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图2是根据某一频段而设计加工的实物斜视图。本UHF波段小型化宽带宽波束缝隙天线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一个天线面板1和一个金属反射腔2构成。天线面板由双面覆铜介质基板制成,在介质基板一侧印制的铜箔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UHF波段小型化宽带宽波束缝隙天线,由一个天线面板(1)和一个金属反射腔(2)构成;所述的天线面板(1)由双面覆铜介质基板制成,在介质基板一侧印制的铜箔接地板(3)上开辐射缝隙,另一侧有微带馈源,并通过微带线与SMA接头(7)内导体连接,而接头外导体与另一侧铜箔接地板相连,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辐射缝隙采用矩形缝隙(4);b.所述的微带馈源采用倒∏形终端(5),微带馈源与SMA接头之间连接的微带线采用渐变的微带线(6);c.所述的金属反射腔为矩形金 属反射腔(2),加在介质基板后。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顺时梁仙灵姚凤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