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馥泉专利>正文

一种复合红外线辐射板、红外线燃烧器和组合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881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红外线辐射板、红外线燃烧器和组合燃烧器,该辐射板包括从上至下或从外到内依次叠加的第一金属层、第一陶瓷层、第二金属层、第二陶瓷层、第三金属层。第一金属层包括叠加的第一粗网和第一中网。第二金属层包括第二粗网或第二中网。第三金属层包括叠加的密网和第三粗网,或叠加的密网和第一多孔板,且密网在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比现有的辐射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增加了第二陶瓷层和第三金属层,且第一金属层由第一粗网和第一中网二层结构叠加而成,第三金属层由第三粗网和密网、或密网和第一多孔板二层结构叠加而成,其中组成金属层的网有粗、有中、有密,层层递进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比现有技术能更好得防止回火和提高燃烧效果。术能更好得防止回火和提高燃烧效果。术能更好得防止回火和提高燃烧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红外线辐射板、红外线燃烧器和组合燃烧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炉灶的辐射板,特别涉及一种复合红外线辐射板、红外线燃烧器和组合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红外线燃烧器具有燃烧安静、热利用率高的特点。其燃烧面一般为多孔陶瓷板,通常由多块板构成,加工复杂,维护不方便,也有用金属纤维毡布的,但金属纤维价格昂贵,市场接受难。
[0003]中国授权技术202020934101.7 公开了“一种复合红外线辐射板及其组合燃烧器”该专利易加工、隔热性能好,能防止回火,且能提高燃烧热利用率;然而该专利防止回火和提高燃烧热利用率的效果都还不够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能更好的防止回火和提高燃烧效果(即提高燃烧热利用率)的复合红外线辐射板、红外线燃烧器和组合燃烧器。
[0005]一种复合红外线辐射板,包括从上至下或从外到内依次叠加的第一金属层、第一陶瓷层、第二金属层、第二陶瓷层、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叠加的第一粗网和第一中网。
[0006]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第二粗网或第二中网。
[0007]所述第三金属层包括叠加的密网和第三粗网,或叠加的密网和第一多孔板,且密网在上方。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层为铁铬合金或310s耐热不锈钢。所述第一粗网与第一中网焊接成一体。所述第一金属层的表面和第一陶瓷层的上表面喷涂或浸涂有耐高温辐射涂料。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陶瓷层为含锆棉、或含铬棉、或多孔陶瓷板。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层为不锈钢、或第二多孔板。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陶瓷层为硅酸铝棉、或含锆棉、或含铬棉。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层、第一陶瓷层、第二金属层、第二陶瓷层和第三金属层之间设有耐高温定位柱或耐高温定位钉。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厚度为0.2mm~2mm。
[0014]更优的,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厚度为0.5mm~1mm。
[0015]一种红外线燃烧器,包括上述的的复合红外线辐射板和外壳,所述的复合红外线辐射板嵌入外壳内,且外壳底部的内表面与复合红外线辐射板的底面之间设有空隙,外壳底部的中央开设有与空隙相连通的进气孔。
[0016]所述的红外线燃烧器为平板、或锥形、或弧形、或球形、或内喷圆柱形、或外喷圆柱
形燃烧器;
[0017]所述平板为多边形或圆形。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外线燃烧器为鼓风燃烧器或自吸风燃烧器。
[0019]一种组合燃烧器,包括若干个上述的红外线燃烧器。
[002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金属强度易加工,陶瓷纤维产品能随金属改变形状,隔热性能好,能防止回火,而且耐高温辐射涂料和金属层减少了热量的损耗能提高热利用率;与此同时,本专利技术对比现有的辐射板,本专利技术增加了第二陶瓷层和第三金属层,且第一金属层由第一粗网和第一中网二层结构叠加而成,第三金属层由第三粗网和密网、或密网和第一多孔板二层结构叠加而成,其中组成金属层的网有粗、有中、有密,层层递进使得本专利技术对比现有技术能更好得防止回火和提高燃烧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实施例1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实施例1的另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实施例2剖开后得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00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
[0030]实施例1
[0031]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复合红外线辐射板,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叠加的第一金属层1、第一陶瓷层2、第二金属层3、第二陶瓷层4、第三金属层5。
[0032]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1包括叠加的第一粗网11和第一中网12。
[0033]在本实施例1中,所述第二金属层3包括第二中网31。
[0034]在本实施例1中,第三金属层5包括叠加的密网51和第三粗网52,且密网51在上方。
[0035]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1为铁铬合金或310s耐热不锈钢。所述第一粗网11与第一中
网12焊接成一体。所述第一金属层1的表面和第一陶瓷层2的上表面喷涂或浸涂有耐高温辐射涂料。其中,第一陶瓷层2先做高温防水处理,再喷涂或浸涂耐高温辐射涂料。
[0036]其中,第一陶瓷层2为含锆棉、或含铬棉、或多孔陶瓷板。
[0037]其中,所述第二金属层3为不锈钢、或第二多孔板。
[0038]其中,所述第二陶瓷层4为硅酸铝棉、或含锆棉、或含铬棉。
[0039]其中,所述第三金属层5为不锈钢。
[0040]具体的,所述第一金属层1、第一陶瓷层2、第二金属层3、第二陶瓷层4和第三金属层5之间设有耐高温定位柱或耐高温定位钉。
[0041]在本实施例1中,所述第二金属层3的厚度为0.5mm~1mm。
[0042]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复合红外线辐射板,还可以是包括从外到内依次叠加的第一金属层1、第一陶瓷层2、第二金属层3、第二陶瓷层4、第三金属层5。
[0043]实施例2
[0044]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红外线燃烧器,包括实施例1所述的复合红外线辐射板6和外壳7如图4和图5,所述的复合红外线辐射板6嵌入外壳7内,且外壳7底部的内表面与复合红外线辐射板6的底面之间设有空隙8,外壳7底部的中央开设有与空隙8相连通的进气孔71。进气孔71外接混合腔或混合管。
[0045]所述的红外线燃烧器为平板、或锥形、或弧形、或球形、或内喷圆柱形、或外喷圆柱形燃烧器。
[0046]所述平板为方形。
[0047]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红外线辐射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或从外到内依次叠加的第一金属层、第一陶瓷层、第二金属层、第二陶瓷层、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叠加的第一粗网和第一中网;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第二粗网或第二中网;所述第三金属层包括叠加的密网和第三粗网,或叠加的密网和第一多孔板,且密网在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红外线辐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为铁铬合金或310s耐热不锈钢;所述第一粗网与第一中网焊接成一体;所述第一金属层的表面和第一陶瓷层的上表面喷涂或浸涂有耐高温辐射涂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红外线辐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陶瓷层为含锆棉、或含铬棉、或多孔陶瓷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红外线辐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为不锈钢、或第二多孔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红外线辐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陶瓷层为硅酸铝棉、或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馥泉柳惠斌
申请(专利权)人:姜馥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