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载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光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68078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承载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光伏系统,其中承载机构包括两组边支承组件,边支承组件包括倒V形的边支承架,边支承架包括两根长度相同且在水平面的投影与连接索平行的边支杆,该边支承架与承载机构的设置平面构成等腰三角形结构,能非常稳固的架设边连接杆,这种边支承架可承受较大弯矩、不易受连接索的拉力作用而倾倒,结构简单、牢固稳定、而且重量较轻,可应用于地面、屋顶等位置;边连接杆架设于两根边支杆的交点处,边连接杆的重量分散给两根边支杆,两根边支杆同时对边连接杆进行支撑,能使整体机构更加稳固、承载力更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柔性光伏系统结构复杂、重量大、不适用于厂房屋顶的问题。不适用于厂房屋顶的问题。不适用于厂房屋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载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光伏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承载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光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电子器件有效地吸收太阳光辐射能,并使之转变成电能的直接发电方式,是当今太阳光发电的主流。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地区,大范围铺设地面光伏设备的条件难以满足,因而普遍将光伏板安装在现有屋顶上,尤其是大跨度厂房的屋顶,这种方式既节约了土地又可实现一定规模的发电量。
[0003]轻型钢结构厂房的屋顶面积较大,适合用于放置光伏板用来建造光伏电站。但在厂房设计之初,一般屋顶预留荷载余量较小,增加光伏板荷载后,厂房钢梁及钢柱难以满足结构设计规范要求,通常的做法是对原有厂房的钢梁进行加固,但加固费用较高,施工复杂,对车间日常生产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0004]为此,现有技术出现了一种马鞍形索网柔性光伏系统,包括光伏组件及用于支撑光伏组件的马鞍形索网柔性支架,马鞍形索网柔性支架主要包括外围钢框架结构及纵横交错设置在外围钢框架结构内以用于安装光伏组件的稳定索和承重索;外围钢框架结构主要包括抛物线形钢梁及设置在抛物线形钢梁底部的支撑柱,支撑柱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斜拉索;光伏组件通过组件边框设置在承重索上。这种柔性光伏系统的外围框架结构为抛物线形钢梁,重量大,在横向跨度很大时,这种外围框架的重量是厂房屋顶不能承受的,因此这种柔性光伏系统不适用于厂房屋顶;另外,其支撑柱外侧需要加设斜拉索才能保持结构稳定,结构复杂、施工麻烦,而且斜拉索的下端必须进行锚固,如果将这种柔性光伏系统设置于厂房屋顶,势必要破坏屋顶结构,影响厂房屋顶的荷载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柔性光伏系统结构复杂、重量大、不适用于厂房屋顶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牢固稳定、重量较轻、无需破坏屋顶结构、适用于厂房屋顶的承载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光伏系统。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承载机构,包括支承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承组件上的至少两条连接索,所述支承组件包括两组边支承组件,所述边支承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边支承架和架设于所述边支承架上的边连接杆,所述连接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边连接杆张紧连接;所述边支承架为倒V形,所述边支承架包括两根长度相同的边支杆,所述边支杆在水平面的投影与所述连接索平行。
[0007]优选的,所述支承组件还包括设置于两组所述边支承组件之间的至少一组辅助支承组件,所述辅助支承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辅助支承架和架设于所述辅助支承架上的辅助连接杆,所述辅助连接杆与所述边连接杆间隔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边连接杆和所述辅助连接杆相互平行,所述连接索的延伸方向与所
述边连接杆、所述辅助连接杆垂直。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索的两端通过第一安装组件与所述边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索中部通过第二安装组件与所述辅助连接杆连接;或者所述连接索包括若干段连接支索,所述连接支索的两端通过第一安装组件分别与所述边连接杆和所述辅助连接杆连接,或者所述连接支索的两端通过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均与所述辅助连接杆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包括连接头和连接板,所述连接头与所述连接索或所述连接支索的端部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边连接杆或所述辅助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头与所述连接板通过紧固机构连接在一起。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头朝向所述连接板的端面成型有适于所述连接板插入的装配凹槽;所述紧固机构包括连接板螺孔、连接头螺孔和紧固螺栓,所述连接板螺孔成型在所述连接板插入所述装配凹槽的部分上且所述连接板螺孔的轴向与所述连接板的板面垂直,所述连接头螺孔成型于所述连接头上且与所述连接板螺孔对应设置,所述紧固螺栓穿过所述连接头螺孔和所述连接板螺孔将所述连接头与所述连接板固定。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组件包括U型连接件和安装螺栓,所述U型连接件的中部具有适于所述连接索穿过的通孔,所述U型连接件的两侧成型有安装螺孔,所述辅助连接杆上具有与所述安装螺孔对应的装配螺孔,所述安装螺栓穿过所述安装螺孔和所述装配螺孔将所述连接索与所述辅助连接杆固定。
[0013]优选的,所述边连接杆架设于两根所述边支杆的交点处。
[0014]一种光伏系统,包括上述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上设置有若干光伏板,所述光伏板安装在所述承载机构中相邻的两根连接索上。
[0015]优选的,所述承载机构设置于屋顶上,所述承载机构中的边支承架设置于房屋边柱上方,所述承载机构中的辅助支承架设置于房屋中间柱上方。
[0016]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7](1)本技术提供的承载机构,其支承组件包括两组边支承组件,边支承组件包括倒V形的边支承架,边支承架包括两根长度相同且在水平面的投影与连接索平行的边支杆,该边支承架与承载机构的设置平面构成等腰三角形结构,能非常稳固的架设边连接杆,这种边支承架可承受较大弯矩、不易受连接索的拉力作用而倾倒,本技术的承载机构结构简单、牢固稳定、而且重量较轻,可应用于地面、屋顶等位置,适用范围广。
[0018](2)本技术提供的承载机构,还包括设置于两组边支承组件之间的至少一组辅助支承组件,在连接索跨度较大时,辅助支承组件能够提高机构整体的承载力,使承载机构更加牢固耐用,适合更多应用场合。
[0019](3)本技术提供的承载机构,边连接杆架设于两根边支杆的交点处,边连接杆的重量分散给两根边支杆,两根边支杆同时对边连接杆进行支撑,进而能够将边连接杆稳定支撑,同时两根边支杆所形成的倒V形等腰三角形结构也能够将边连接杆支撑稳定,因此连接索能够更稳定地安装在边连接杆上,整体机构更加稳固、承载力更强。
[0020](4)本技术提供的光伏系统,包括本技术的承载机构,该承载机构设置于屋顶上,承载机构中相邻的两根连接索上安装有光伏板,由于承载机构结构简单、重量较轻,非常适合设置在厂房屋顶,另外承载机构包括支承组件及安装在支承组件上的至少两条连接索,连接索由支承组件承托,其架设位置与原有钢结构厂房的屋面板脱开,进而在光
伏板安装在连接索上后,原有房屋钢梁不再额外承担光伏板的重量,因此无需再对钢梁进行加固,大大减少了原有厂房钢结构加固的工程量及成本。
[0021](5)本技术提供的光伏系统,包括边支承架、辅助支承架,边支承架设置于房屋边柱上方,辅助支承架设置于房屋中间柱上方,光伏板的重量通过柔性连接索传递到支承组件后再传递到厂房的房屋边柱及房屋中间柱上,房屋边柱、房屋中间柱能很好承托边支承架或辅助支承架,因此该光伏系统安装在屋顶上后不会破坏原有屋顶结构,不影响屋顶荷载量,同时安装简单,施工方便,不影响车间内正常生产。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载机构,包括支承组件(2)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承组件(2)上的至少两条连接索(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组件(2)包括两组边支承组件,所述边支承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边支承架(201)和架设于所述边支承架(201)上的边连接杆(202),所述连接索(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边连接杆(202)张紧连接;所述边支承架(201)为倒V形,所述边支承架(201)包括两根长度相同的边支杆(2011),所述边支杆(2011)在水平面的投影与所述连接索(1)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组件(2)还包括设置于两组所述边支承组件之间的至少一组辅助支承组件,所述辅助支承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辅助支承架(203)和架设于所述辅助支承架(203)上的辅助连接杆(204),所述辅助连接杆(204)与所述边连接杆(202)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连接杆(202)和所述辅助连接杆(204)相互平行,所述连接索(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边连接杆(202)、所述辅助连接杆(204)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索(1)的两端通过第一安装组件与所述边连接杆(202)连接,所述连接索(1)中部通过第二安装组件与所述辅助连接杆(204)连接;或者所述连接索(1)包括若干段连接支索(101),所述连接支索(101)的两端通过第一安装组件分别与所述边连接杆(202)和所述辅助连接杆(204)连接,或者所述连接支索(101)的两端通过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均与所述辅助连接杆(204)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包括连接头(501)和连接板(502),所述连接头(501)与所述连接索(1)或所述连接支索(101)的端部连接,所述连接板(502)与所述边连接杆(202)或所述辅助连接杆(204)连接,所述连接头(501)与所述连接板(5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光明丁圣潇张华松王二峰赵新辉王琼琼侯亚委葛圳东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