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式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8067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印刷式天线,设置于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基板上,其包括第一天线。第一天线包括信号馈入部、一对接地部、第一主体及第二主体。接地部设置于信号馈入部的两侧。第一主体设置于基板的第一表面,其包括用于提高增益的第一辐射部与用于增加辐射效率的第二辐射部。信号馈入部与第二辐射部电性连接。第二主体设置于基板的第二表面,其包括第三辐射部与第四辐射部,对称分布于信号馈入部的两侧。第三辐射部与第四辐射部分别与所述接地部电性连接。上述印刷式天线可实现多输入输出的特性,并能有效缩小其所占据的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天线,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无线通信设备上的天线。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业的快速发展,无线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例如广受关注的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产品,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对于 应用于无线局域网络的接入点(Access Point)以及笔记型计算机的MINI-PCI 、 PCMCIA或USB接口的无线网卡,或应用于个人通信的移动电话等无线通信 设备,为了方便携带, 一般需要设计成较小体积。天线为上述无线通信设备的 必备元件,故减小天线体积为减小无线通信设备体积的一种解决方案。现有技 术往往采用长直形的单极天线(monopole )方式,但单极天线的工作频带较窄, 尺寸较大。如果需要设计为多输入输出(Multi input and Multiple Output, MIMO)使用时,结构复杂并且体积很大,加上此类天线需要在馈电点外加匹 配电路方可达成良好匹配,因此制作成本较高。此外,无线微波信号(波长短于30cm的电磁波信号)在传播时会受气候 及周围障碍物等因素影响而衰减较快,因此信号的质量和送达距离大打折扣, 所以除了考虑天线是否具备多输入输出(Multi input and Multiple Output, MIMO)的特性外,更需要注意天线的增益是否能够提升,确保在通信工作过 程中具有良好的信号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印刷式天线,以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可实 现多输入输出的特性并具有较小面积。一种印刷式天线,设置于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基板上。印刷式天线 包括第一天线。第一天线包括信号馈入部、 一对接地部、第一主体及第二主体。信号馈入部用于馈入电磁波信号。所述接地部设置于信号馈入部的两侧。第一 主体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用于收发电磁波信号。第一主体包括第一辐 射部以及与所述第 一辐射部及所述信号馈入部电性连接的第二辐射部。第 一辐 射部用于提高印刷式天线的增益。第二辐射部呈弯折状,用子增加印刷式天线 的辐射效率。信号馈入部与第一主体的第二辐射部电性连接。第二主体设置于 基板的第二表面,用于收发电磁波信号及阻抗匹配。第二主体包括第三辐射部 与第四辐射部,对称分布于信号馈入部的两侧。第三辐射部与第四辐射部分别 与所述接地部电性连接。一种多入多出天线,设置于基板上,基板包括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天线 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基板两相对边缘的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每一天线包括 信号馈入部、 一对接地部、第一主体及第二主体。信号馈入部用于馈入电磁波 信号。所述接地部设置于信号馈入部的两側。第一主体设置于基板的第一表面, 用于收发电磁波信号。第一主体包括第一辐射部以及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辐射部 与所述信号馈入部的第二辐射部。第一辐射部用于提高天线的增益。第二辐射 部呈锯齿状,用于增加天线的辐射效率。第二主体设置于基板的第二表面,包 括第三辐射部与第四辐射部,对称分布于信号馈入部的两侧。上述印刷式天线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相互独立,并且二者之间具有可设 置电子元件的区域,此种架构的印刷式天线可实现多输入输出的特性,并能有 效缩小其所占据的面积。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印刷式天线于第一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印刷式天线于第二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中印刷式天线的局部III的放大图。图3A为经电磁模拟所得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第一天线的电压驻波比测试图。图3B为经电磁模拟所得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第二天线的电压驻波比测试图。图4A为第一天线相对于第二天线的隔离度测试图。 图4B为第二天线相对于第一天线的隔离度测试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A,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印刷式天线10设置于基板40的 第一表面42的结构示意图。基板40具有第一容置区城50与第二容置区城52 (如图1B所示),分别设置于基板40的第一表面42与第二表面44(如图1B 所示),第一容置区域50与第二容置区域52用于设置电子元件。在本实施方 式中,印刷式天线10为多输入输出天线。印刷式天线10包括第一天线20与第二天线30,对称设置于基板40邻近 于两側边缘处。第一天线20包括信号馈入部22、 一对接地部24、第一主体 26及第二主体28 (如图1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馈入部22为50欧 姆传输线。信号馈入部22、接地部24及第一主体26设置于基板40的第一表面42 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地部24大致呈方形,对称设置于信号馈入部22 的两侧,用于接地及阻抗匹配。第一主体26用于收发电磁波信号,其包括第 一辐射部260与第二辐射部262,并且二者电性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部260大致呈T字型,用于提高印刷式天线 10的增益,其包括顶部2600与连接部2602。连接部2602电性连接顶部2600 与第二辐射部262。连接部2602的宽度小于顶部2600的宽度。第二辐射部262用于收发电磁波信号,其呈弯折状,并包括多个并行设置 的锯齿部2620,并依次电性连接。每相邻锯齿部2620之间设置有一个间隙 2622,所述多个间隙2622相互平行。第二辐射部262藉由锯齿部2620及其之 间的间隙2622增加电流的流经路径,从而缩小印刷式天线10的面积,并且锯 齿部2620中的间隙2622可提高第二辐射部262的耦合量,从而提高印刷式天 线10的辐射效率。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馈入部22与第一主体26的第二辐 射部262电性连接。请参阅图1B,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印刷式天线10设置于基板40的 第二表面44的结构示意图。第二主体28设置于基板40的第二表面44上,亦 用于收发电磁波信号及阻抗匹配,其包括第三辐射部280与第四辐射部282。 第三辐射部280与第四辐射部282对称分布于信号馈入部22的两側。第三辐射部280包括第一连接部2800、第二连接部2802及第三连接部2804,且所述连接部依次电性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2800、第 二连接部2802与第三连接部2804呈长条状。第一连接部2800与第三连接部 2804相互平行,第二连4妄部2802与二者相互垂直。第一连4妾部2800的一端 真有贯孔与其中一个接地部24电植连接,第二连接部2802电桂连接第一連接 部2800与第三连接部2804,并且第三连接部2804的一端为开路端。第四辐 射部282与第三辐射部280的结构及尺寸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26于基板40的第二表面44上的投影与第二 主体28不重叠,亦或第二主体28于基板40的第一表面42上的投影与第一主 体26不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天线30与第一天线20为对称分布,且结构及尺寸 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第一容置区域50位于第一天线20的第一主体26与第二天线30的第一主 体36之间。第二容置区域52位于第一天线20的第二主体28与第二天线30 的第二主体38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容置区域50的面积小于第二容置 区域52的面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部260的长度约为1.5mm,宽度约为1.8mm。 第二辐射部262的长度约为9.9mm,宽度约为1.8mm。信号馈入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印刷式天线,设置于基板上,所述基板包括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印刷式天线包括:    第一天线,包括:    信号馈入部,用于馈入电磁波信号;    一对接地部,设置于所述信号馈入部的两侧;    第一主体,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用于收发电磁波信号,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第一辐射部以及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辐射部及所述信号馈入部的第二辐射部,所述第一辐射部用于提高所述印刷式天线的增益,所述第二辐射部呈弯折状,用于增加所述印刷式天线的辐射效率;以及    第二主体,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用于收发电磁波信号及阻抗匹配,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第三辐射部与第四辐射部,对称分布于所述信号馈入部的两侧,所述第三辐射部与所述第四辐射部分别与所述接地部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祥宏邓嘉麟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