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7973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及车辆。为解决现有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刚度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加强支架的两侧设置有侧臂,加强支架的后部设置成能够与前围板总成连接,侧臂上设置有多个支臂,至少一个支臂的安装平面与其它支臂的安装平面不重合,多个支臂设置成能够分别与减震塔总成连接。侧臂上设置有多个支臂,加强支架的后部与前围板总成连接,多个支臂分别与减震塔总成连接,从而形成多个位置不同的安装点,使结构更稳固,至少一个支臂的安装平面与其他支臂的安装平面不重合,不同的安装平面使加强支架又形成了三维立体的连接结构,提升了多个方向上的刚度,提升了整车的刚度和抗扭转能力。扭转能力。扭转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在日常行驶时,由于地面不平或者弯道行驶中前机舱中的减震塔总成和前围板总成会受到横向扭力和冲击载荷,现有的汽车的减震塔总成与前围板总成通过加强支架连接,从而提高整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申请号为202022142033.3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前机舱车身结构设计,通过加强支杆分别与两侧减震器安装板和前围板固定连接,利用三角形结构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提高减震器和前围板的抗冲击能力。但是现有的加强支架一般为二维结构,仅对单方向的刚度有提升,而受到前机舱内空间的限制,加强支架的尺寸受到制约,使得现有的加强支架的刚度满足不了实际需要。
[0003]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来解决现有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刚度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刚度不足的问题。
[0005]在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所述前机舱包括减震塔总成和前围板总成,所述减震塔总成设置在所述前围板总成的两侧;所述加强支架的两侧设置有侧臂,所述加强支架的后部设置成能够与所述前围板总成连接,所述侧臂上设置有多个支臂,至少一个所述支臂的安装平面与其它所述支臂的安装平面不重合,所述多个支臂设置成能够分别与所述减震塔总成连接。
[0006]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侧臂向所述加强支架的两侧呈V形延伸。
[0007]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侧臂上设置有两个所述支臂,两个所述支臂的的安装平面不重合,在两个所述支臂之间连接有连接板。
[0008]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支臂上设置有弧形过渡段。
[0009]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支架的后部设置有后臂,所述后臂设置成能够与所述前围板总成连接,并且所述后臂与所述侧臂垂直。
[0010]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支架上设置有减重孔。
[0011]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支架上设置有安装孔。
[0012]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支架上设置有
加强凸起和/或加强筋。
[0013]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支架为真空高压镁铸造件。
[001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
[0015]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的前机舱包括减震塔总成和前围板总成,减震塔总成设置在前围板总成的两侧;加强支架的两侧设置有侧臂,加强支架的后部设置成能够与前围板总成连接,侧臂上设置有多个支臂,至少一个支臂的安装平面与其它支臂的安装平面不重合,多个支臂设置成能够分别与减震塔总成连接。
[0016]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加强支架的两侧设置有侧臂,侧臂上设置有多个支臂,加强支架的后部与前围板总成连接,多个支臂分别与前围板总成两侧的减震塔总成连接,从而使加强支架与减震塔总成之间具有多个位置不同的安装点,进而使结构更稳固,其中,至少一个支臂的安装平面与其他支臂的安装平面不重合,不同的安装平面使加强支架形成了三维立体的连接结构而非二维平面的连接结构,进而可以提升多个方向上的刚度,相较于二维结构的加强支架,本方案在提高加强支架的集成度的基础上,通过三维结构提升了前机舱的横摆刚度,并且提升了整车的刚度和抗扭转能力。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0018]图1是本技术的加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加强支架与减震塔总成、前围板总成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列表:
[0021]1、加强支架;11、侧臂;111、支臂;112、连接板;113、弧形过渡段;12、后臂;13、减重孔;14、安装孔;15、加强凸起、16、加强筋;2、减震塔总成;3、前围板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如图1、图2所示,为解决现有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刚度不足的问题,本技术的
前机舱包括减震塔总成2和前围板总成3,减震塔总成2设置在前围板总成3的两侧;加强支架1的两侧设置有侧臂11,加强支架1的后部设置成能够与前围板总成3连接,侧臂11上设置有多个支臂111,至少一个支臂111的安装平面与其它支臂111的安装平面不重合,多个支臂111设置成能够分别与减震塔总成2连接。
[0026]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加强支架1的两侧设置有侧臂11,侧臂11上设置有多个支臂111,加强支架1的后部与前围板总成3连接,多个支臂111分别与前围板总成3两侧的减震塔总成2连接,从而形成多个位置不同的安装点,进而使结构更稳固,其中,至少一个支臂111的安装平面与其他支臂111的安装平面不重合,不同的安装平面使加强支架1形成了三维立体的连接结构,进而可以提升多个方向上的刚度,相较于二维结构的加强支架,本方案在提高加强支架1的集成度的基础上,通过三维结构提升了前机舱的横摆刚度,并且提升了整车的刚度和抗扭转能力。
[0027]如图1、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侧臂11向加强支架1的两侧呈V形延伸,优选地,加强支架1的壁厚在2.5mm至4mm,每个侧臂11上设置有两个支臂111,两个支臂111的安装平面不重合,并且在两个支臂111之间连接有连接板112,优选地,支臂111上设置有弧形过渡段113,加强支架1的后部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所述前机舱包括减震塔总成和前围板总成,所述减震塔总成设置在所述前围板总成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架的两侧设置有侧臂,所述加强支架的后部设置成能够与所述前围板总成连接,所述侧臂上设置有多个支臂,至少一个所述支臂的安装平面与其它所述支臂的安装平面不重合,所述多个支臂设置成能够分别与所述减震塔总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臂向所述加强支架的两侧呈V形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侧臂上设置有两个所述支臂,两个所述支臂的安装平面不重合,在两个所述支臂之间连接有连接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上设置有弧形过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腾龙郑望程铭于铁丰申学开胡宪兵张坦靖海涛万旭敏康雪云杨传义袁林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