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智能分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7923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分流井,包括进水腔,进水腔的一侧平行设置有截污腔和出水腔,进水腔和截污腔通过抽水泵连通,进水腔和出水腔通过防倒灌装置连通,截污腔和出水腔通过第一闸门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幅提高了分流井的雨水处理能力,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功能不完善,管系相对复杂,截污干管存在倒灌,无法强制泄洪,造成发生内涝的问题。造成发生内涝的问题。造成发生内涝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智能分流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处理
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分流井。

技术介绍

[0002]截污干管水位是变化的,有时高,有时低,如排水高峰或降雨时会比较高,尤其在多雨的南方城市,地下水位高,有时甚至因为管道密封性问题,使得截污干管长期处于高水位运行(管道满流、检查井液位与地下水位平齐),会带来如下问题:(1)截污干管内污水会倒灌入分流井,甚至会通过出水口排入河道;(2)为使分流井具备截污功能,需将进水管水位憋高至截污干管水位以上,会造成分流井上游管道高水位运行,污染物沉淀淤积,减小排水系统过水能力,影响排水系统安全;(3)泄洪水位与实际运行水位差过小,溢流或泄洪频繁;(4)分流井上游管道雨污混合水携带管道内沉积的污染物排入河道,影响河道治理效果。
[0003]中国专利文献CN 110607837 A记载了一种截污井及应用,该结构在截污井内设置潜水泵,通过将潜水泵将底部的污水抽出截污井后排出,但是该结构需要较复杂的管系结构,无法应对不同场景下的分流,受制于体积和能效潜水泵通常仅考虑了旱季污水提升量,当需将污水提升至截污干管最高水位以上,扬程高,潜水泵功率大,能耗高,潜水泵立式安装,安全保护水位高,使得分流井深度大,土建造价高,因而导致使用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智能分流井,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功能不完善,管系相对复杂,截污干管存在倒灌,无法强制泄洪,造成发生内涝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智能分流井,包括进水腔,进水腔的一侧平行设置有截污腔和出水腔,进水腔和截污腔通过抽水泵连通,进水腔和出水腔通过防倒灌装置连通,截污腔和出水腔通过第一闸门连通。
[0006]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截污腔和出水腔分别与进水腔之间设有第一隔墙,截污腔和出水腔之间设有第二隔墙,抽水泵和防倒灌装置设置在第一隔墙上,第一闸门设置在第二隔墙上。
[0007]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隔墙上设有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抽水泵贯穿设置在第一导流孔内,抽水泵的一侧设有拍门,拍门位于截污腔内,防倒灌装置设置在第二导流孔一侧。
[0008]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进水腔、截污腔和出水腔内分别设有用于监测水位的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和第三液位计。
[000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进水腔、截污腔和出水腔分别通过进水管、截污管和出水管和外部水体连通,截污管和出水管的中心高度小于进水管的中心高度,截污管的直径小于出水管直径。
[001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截污管一侧设有第二闸门,第二闸门位于截污腔内。
[0011]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二隔墙上设有连通孔,第一闸门用于控制连通孔的开口大小,第一闸门位于截污腔内。
[0012]优选的方案中,还设有雨量监测单元,雨量监测单元包括雨量计,雨量计一侧设有和电控箱电连接。
[0013]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连通孔向出水腔的底部倾斜设置。
[0014]优选的方案中,还设有盖板,盖板包括第一密封盖、第二密封盖和第三密封盖,第一密封盖、第二密封盖和第三密封盖分别设置在进水腔、截污腔和出水腔的正上方。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在防止截污干管污水倒灌的同时,可将分流井及其上游管道控制在低水位运行状态,避免管网高水位运行带来的弊端;(2)改变现有技术有去往截污干管方向有2个通道(重力流通道截污口和水泵提升后的压力流通道),且两个通道不可同时工作的情况,改为一个通道,此通道可用于重力出流,也可压力出流。(3)改变现有技术通过改变截污通道过水面积来限制截污量的方式(如限流闸门),而采用调节抽水泵运行参数来控制截污量的方式,更灵活,更精细;(4)采用流量和扬程反比系数的抽水泵,管路省,提升高度小,水泵仅需克服截污腔和进水腔之间的液位差,更节能;(5)收到降雨预警时,可开启抽水泵,提前将进水腔水位降低至h1以下,可充分利用上游管道调蓄容积,降低管网系统溢流频次;(6)自然水体水位高于分流井泄洪水位时,可开启抽水泵,使分流井进入强制泄洪状态,避免汇水区域内涝发生。
[0016]通过在进水腔和截污腔之间设置抽水泵,可以强制将进水腔内的水抽排至截污井内,保证进水腔的蓄容能力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截污井内的截污管设置第二闸门,可以控制截污井内的水体流向。另外,第一闸门将截污腔和出水腔连通,形成了一个闭环结构,在截污腔内的水位高于出水腔时,通过同时开启抽水泵和防倒灌装置强排进水腔内的水,保证了排放的效率高,同时避免了截污腔受外部高水位自然水体倒灌的问题,借助超声波液位计和雨量监测单元,将抽水泵、防倒灌装置、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协调,整体运行稳定,处理高效。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A

A向示意图;图3是图1的B

B向示意图;图4是图1的C

C向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安装拦渣装置正视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拦渣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状态一;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拦渣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状态二;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拦渣装置整体结构正视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拦渣装置整体结构正视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拦渣装置整体爆炸示意图。
[0018]图中:进水腔1;进水管101;第一液位计102;截污腔2;截污管201;第二液位计202;出水腔3;出水管301;第三液位计302;抽水泵4;泵体401;拍门402;防倒灌装置5;第一隔墙
6;第一导流孔601;第二导流孔602;第一闸门7;第二闸门8;第二隔墙9;连通孔10;雨量监测单元11;雨量计1101;电控箱1102;盖板12;第一密封盖1201;第二密封盖1202;第三密封盖1203;拦渣装置13;拦截网1301;第一底板1302;第一侧板1303;插板1304;提篮1305;耳板1306;第一挂钩1307;第二挂钩1308;固定板1309;限位板1310;第一过滤孔1311;第一手提1312;第二底板1313;第二侧板1314;挡板1315;第二过滤孔1316;第二手提1317;固定孔1318。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

10中,一种多功能智能分流井,包括进水腔1,进水腔1的一侧平行设置有截污腔2和出水腔3,进水腔1和截污腔2通过抽水泵4连通,进水腔1和出水腔3通过防倒灌装置5连通,截污腔2和出水腔3通过第一闸门7连通。抽水泵4采用QJB

W泵,防倒灌装置5至少包括下开式堰门、液动旋转堰门、水力止回堰门、闸门、拍门、鸭嘴阀中的一种由此结构,以使得抽水泵4可以将进水腔1内的水抽至截污腔2内,避免了当进水腔1内水位低于截污腔2内时,无法降低进水腔1内水位,不能维持进水腔1的高蓄容能力的问题,当截污腔2内水位高于出水腔3时,截污腔2根据需要可以打开闸门7加快截污腔2内的水位下降的速度,运行更高效。
[0020]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智能分流井,其特征是:包括进水腔(1),进水腔(1)的一侧平行设置有截污腔(2)和出水腔(3),进水腔(1)和截污腔(2)通过抽水泵(4)连通,进水腔(1)和出水腔(3)通过防倒灌装置(5)连通,截污腔(2)和出水腔(3)通过第一闸门(7)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功能智能分流井,其特征是:所述截污腔(2)和出水腔(3)分别与进水腔(1)之间设有第一隔墙(6),截污腔(2)和出水腔(3)之间设有第二隔墙(9),抽水泵(4)和防倒灌装置(5)设置在第一隔墙(6)上,第一闸门(7)设置在第二隔墙(9)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多功能智能分流井,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隔墙(6)上设有第一导流孔(601)和第二导流孔(602),抽水泵(4)贯穿设置在第一导流孔(601)内,抽水泵(4)的一侧设有拍门(402),拍门(402)位于截污腔(2)内,防倒灌装置(5)设置在第二导流孔(602)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功能智能分流井,其特征是:所述进水腔(1)、截污腔(2)和出水腔(3)内分别设有用于监测水位的第一液位计(102)、第二液位计(202)和第三液位计(30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功能智能分流井,其特征是:所述进水腔(1)、截污腔(2)和出水腔(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智谋张锦胡静雯操金金彭宇清周静罗维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