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基瓷砖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774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泥基瓷砖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由如下按重量配比的各组分混合制成:粉料:纤维素2.5kg、甲酸钙5kg、淀粉醚1kg、减水剂0.5kg、水泥基瓷砖胶粘剂10kg、硅烷基粉末0.5kg、水泥490.25kg、沙子441.225kg和煤灰49.025kg,按重量比粉料:水=1:0.2混合搅拌均匀可得到,通过循环搅拌装置对上述原料进行混合搅拌使得制作出的水泥基瓷砖胶粘剂性能更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泥基瓷砖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胶粘剂制作
,具体涉及一种水泥基瓷砖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瓷砖在建筑材料领域中为常用于墙面或者地面的覆盖材料,并且被广泛用于建筑物内或者外部墙面的装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于建筑物外观美感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瓷砖往往是提高建筑物外观美感的首选之一,也因此瓷砖的需求逐年提高。在使用瓷砖覆盖于建筑物表面时,需要专门的瓷砖胶粘接剂来进行瓷砖的粘贴,传统上所使用的砂浆其无法满足较为复杂且严格的瓷砖粘贴工艺要求,所以采用水泥基瓷砖胶粘剂能够满足现在人们对粘合剂需求,但是现有的水泥基瓷砖胶粘剂在制作过程中经常由于搅拌机的搅拌不到位从而使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某些原料过多或者是过少,混合水使用时性能未能达到要求,有鉴于此遂有了本方案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泥基瓷砖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它通过采用了循环搅拌装置对其原料进行充分的搅拌,使得水泥基瓷砖胶粘剂性能得到提升。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泥基瓷砖胶粘剂:由如下按重量配比的各组分混合制成:粉料:纤维素2

3kg甲酸钙4

6kg淀粉醚1

1.5kg减水剂0.5

1kg胶粉10

12kg硅烷基粉末0.5

1kg水泥480

490kg沙子441

445kg煤灰50.5

51kg所述胶粉为可再分散性乳胶粉。
[0005]水泥基瓷砖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重量份准备好水泥基瓷砖胶粘剂的原料;S2:将粉料放入循环搅拌装置内;S3:第一搅拌杆转动对粉料和水进行搅拌,位于第一转动轴进料通口的混合料,会在第一螺杆的转动下运输到第一螺杆的上方,从第一转动轴的出料通口排出重新落入承载
壳体内进行循环搅拌,循环搅拌0.5

1h;S4:搅拌结束后,承载壳体排出搅拌好的水泥基瓷砖胶粘剂。
[0006]所述步骤2中的循环搅拌装置包括承载壳体、第一搅拌杆、第一螺杆和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搅拌杆转动连接在所述承载壳体内,所述第一搅拌杆包括第一转动轴和多个搅拌叶片,所述多个搅拌叶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搅拌杆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转动轴形成有轴向贯穿的贯穿孔,所述第一螺杆设置在所述贯穿孔内,所述第一螺杆的公称直径与所述贯穿孔内径相同,所述第一螺杆随着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而转动,所述第一转动轴下端且形成有进料通口,所述第一转动轴上端且靠近与所述第一螺杆上端处形成有出料通口;所述承载壳体上表面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端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所述第一转动轴伸出第一通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在一起。
[0007]所述第一转动轴未与所述搅拌叶片连接的外侧壁形成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第一螺杆上的螺纹转向相反。
[0008]所述第一螺杆的两个轴端通过连接台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贯穿孔内壁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出料通口和所述进料通口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侧壁上,所述出料通口和所述进料通口位于两个连接台之间。
[0009]所述承载壳体上表面形成有C形状的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两个支撑脚与所述承载壳体相连接,所述承载壳体内形成有连接平台,所述连接平台包括圆形承载板和多个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一端连接在所述圆形承载板上,所述连接条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承载壳体的内侧壁,所述圆形承载板形成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所述转动孔大于所述第一转动轴外径;所述第一转轴一端与所述圆形承载板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开口与所述转动孔相对应,所述第一螺杆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承载壳体的底部,所述第一螺杆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台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贯穿孔内形成有内齿,所述第一螺杆外表面形成有外齿,所述内齿和所述外齿相适配,所述内齿位于所述出料通口上方。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水泥基瓷砖胶粘剂由上述组分组成拉伸粘结强度更高。
[0011]2.本专利技术中水泥基瓷砖胶粘剂的制备过程中,为了让原料混合搅拌更加的均匀,采用了循环搅拌装置进行搅拌,通过第一搅拌杆的转动,且第一搅拌杆的第一转动轴设置有空腔、位于下方进料通口和位于上方的出料通口,使得混料从进料通口进入到第一转动轴的空腔内,第一螺杆带动混合液向上移动从出料通口流出,实现循环搅拌。
[0012]3.本专利技术中第一转动轴的外侧壁形成有外螺纹,而且该外螺纹与第一螺杆上的螺纹转向相反,当第一转动轴进行转动驱动搅拌叶片对原料进行搅拌的同时,其第一转动轴外侧壁的外螺纹还将原料往进料通口输送,提升了整个循环搅拌装置的循环速率,使得循环搅拌过程变得更加的高效。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第一搅拌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第一螺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现有的单桨搅拌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标记:1、循环搅拌装置;11、承载壳体;111、固定台;112、连接平台;12、第一搅拌杆;121、第一转动轴;1211、内齿;1212、进料通口;1213、出料通口;122、搅拌叶片;13、第一螺杆;131、连接台;132、外齿;14、第一驱动电机;2、单桨搅拌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16]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粉料:纤维素2kg、甲酸钙4kg、淀粉醚1kg、减水剂0.5kg、胶粉10kg、硅烷基粉末0.5kg、水泥490kg、沙子441kg和煤灰51kg,通过上述配比制出的水泥基瓷砖胶粘剂,在实际使用时,按重量比粉料:水=1:0.2混合搅拌均匀即可使用,该水泥基瓷砖胶粘剂粘合效果好。
[0017]如图1所示,循环搅拌装置1包括承载壳体11、第一搅拌杆12、第一螺杆13和第一驱动电机14。
[0018]第一搅拌杆12转动连接在承载壳体11内,第一搅拌杆12包括第一转动轴121和多个搅拌叶片122,多个搅拌叶片122固定连接在第一搅拌杆12的外表面,第一转动轴121形成有轴向贯穿的贯穿孔,第一转动轴121未与搅拌叶片122连接的外侧壁形成有外螺纹,外螺纹与第一螺杆13上的螺纹转向相反。
[0019]第一螺杆13设置在贯穿孔内,第一螺杆13的公称直径与贯穿孔内径相同,第一转动轴121下端且形成有进料通口1212,第一转动轴121上端且靠近与第一螺杆13上端处形成有出料通口1213,第一螺杆13的两个轴端通过连接台131与第一转动轴121的贯穿孔内壁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出料通口1213和进料通口1212位于第一转动轴121的侧壁上,出料通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水泥基瓷砖胶粘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按重量配比的各组分混合制成:粉料:纤维素2

3kg甲酸钙4

6kg淀粉醚1

1.5kg减水剂0.5

1kg胶粉10

12kg硅烷基粉末0.5

1kg水泥480

490kg沙子441

445kg煤灰50.5

51k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基瓷砖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粉为可再分散性乳胶粉。3.水泥基瓷砖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按重量份准备好水泥基瓷砖胶粘剂的原料;S2:将粉料放入循环搅拌装置内;S3:第一搅拌杆转动对粉料和水进行搅拌,位于第一转动轴进料通口的混合料,会在第一螺杆的转动下运输到第一螺杆的上方,从第一转动轴的出料通口排出重新落入承载壳体内进行循环搅拌,循环搅拌0.5

1h;S4:搅拌结束后,承载壳体排出搅拌好的水泥基瓷砖胶粘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泥基瓷砖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循环搅拌装置包括承载壳体、第一搅拌杆、第一螺杆和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搅拌杆转动连接在所述承载壳体内,所述第一搅拌杆包括第一转动轴和多个搅拌叶片,所述多个搅拌叶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搅拌杆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转动轴形成有轴向贯穿的贯穿孔,所述第一螺杆设置在所述贯穿孔内,所述第一螺杆的公称直径与所述贯穿孔内径相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才学
申请(专利权)人:固省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