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化炉风管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7734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炉体冷却技术领域,提出了石墨化炉风管降温装置,包括具有加热空腔的炉体和设置在炉体上的集烟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炉体上的通风组件,具有用于与冷风机连通的进风口和与加热空腔连通的出风口,设置在炉体上的集尘排气组件,排气组件一端与加热空腔连通,另一端与集烟组件连通,换热组件设置在集尘排气组件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石墨化炉冷却时间过长的问题。中的石墨化炉冷却时间过长的问题。中的石墨化炉冷却时间过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石墨化炉风管降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炉体冷却
,具体的,涉及石墨化炉风管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石墨化炉,主要用于碳素材料的烧结及石墨化、PI膜石墨化、导热材料石墨化、碳纤维绳的烧结、碳纤维灯丝的烧结石墨化、石墨粉料提纯及其它可在碳环境下石墨化的材料等高温处理。它的使用温度高达2800℃。生产效率高,节能省电。带有在线测温及控温系统,可实时监控炉内的温度,并进行自动的调节。
[0003]石墨化炉在加热完成之后,需要对将内部温度降至200℃左右,常用的技术手段是通过自然冷却,冷却时间过长,进而单个炉体使用周期长,当需要进行批量生产时,需要配备多个炉体进行循环作业,造成资源和空间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石墨化炉风管降温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石墨化炉冷却时间过长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石墨化炉风管降温装置,包括具有加热空腔的炉体和设置在所述炉体上的集烟组件,还包括
[0007]通风组件,设置在所述炉体上,具有用于与冷风机连通的进风口和与所述加热空腔连通的出风口,
[0008]集尘排气组件,设置在所述炉体上,一端与所述加热空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集烟组件连通,
[0009]换热组件,设置在所述集尘排气组件上。
[00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通风组件包括
[0011]进风通道,设置在所述炉体上,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进风通道上,且位于所述加热空腔外,
[0012]送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送风通道连通,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送风通道上,所述出风口为两个,分别朝向所述加热空腔两侧的所述集尘排气组件出风。
[00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集尘排气组件包括
[0014]集尘件,具有两个,均具有集尘空腔,两个所述集尘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炉体的两侧,两个所述集尘空腔均与所述加热空腔连通,所述集尘空腔用于过滤收集从所述加热空腔吹出烟气中的颗粒,
[0015]烟气回收通道,具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集尘件上,所述烟气回收通道一端与所述集尘空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集烟组件连通。
[001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组件包括
[0017]换热件,具有两个,均具有换热空腔,所述换热空腔用于存放换热介质,两个换热
件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集尘件上,所述换热空腔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0018]冷源存储件,设置在所述炉体一侧,与所述进水口连通,
[0019]余热回收件,设置在所述炉体一侧,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002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换热件底端,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换热件顶端。
[002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送风通道通过法兰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
[002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炉体上具有若干个排气孔,所述加热空腔与所述集尘空腔通过所述排气孔连通。
[00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24]现有技术中石墨化炉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加热到2800℃以上,但在反应完成后需要将内部稳定降至200℃左右,现有的降温手段多为自然冷却,需要同时配备多个炉体以备使用,将多个炉体划分为几个小组,当一个小组反应完成后,将需要使用的设备接入另外一组炉体,重复加热反应过程,让第一个小组的炉体自然冷却,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批量的生产,这种方式具有生产缓慢,占地面积大的缺点。
[0025]本技术中,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石墨化炉冷却时间过长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石墨化炉风管降温装置。为了能够实现内部的降温,通过风力进行降温是常用的降温方式,但直接在炉体内部进行吹气会将内部的石墨扬起,首先会产品造成浪费,其次是扬起的石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了能够使用风力降温,还可以使用密封风管组件进行降温,在风管内部循环冷却风实现换热器的作用,将密封风管组件伸入炉体内部进行降温,但这种方式对于具有较大加热空腔的炉体降温效率较低,若要实现快速降温,需要配备大型的密封风管组件,而实际生产中实现这种结构很困难。本方案为了能够实现快速降温,沿用了较为原始的方式,在炉体内进行通风降温,为了避免内部石墨的浪费以及对环境造成污染,在炉体上方设置了集烟组件,同时在炉体上设置有与集烟组件连通的集尘排气组件,集尘排气组件可以设置在炉体的两侧,通过炉体侧壁上的通气孔配合通风组件实现内部空气的循环,同时能够将吹出的石墨进行收集回收,在集尘排气组件的上还设置有换热组件,通过换热组件对从炉体内吹出的热气进行降温冷却,同时能够将炉体内的热量进行回收,并且将余热进行再次利用。
[0026]具体的,通过通风组件向加热空腔中通入冷却风,对加热空腔内部进行冷却处理,同时集烟组件内具有过滤组件,会将扬起的石墨组件阻挡在内部,由于石墨化炉常用的方式是当炉体需要冷却时会将集烟组件移动至下一组炉体上,正常炉体冷却过程时没有集烟组件,本方案通过快速冷却,能够使炉体很快进入下一次的使用,所以不会将集烟组件移走,但集烟组件的过滤具有局限性,避免由于过滤件的堵塞造成内部压力过大,所以在炉体上设置有与集烟组件连通的集尘排气组件,集尘排气组件可以设置在炉体的两侧,通过炉体侧壁上的通气孔配合通风组件实现内部空气的循环,同时能够将吹出的石墨进行收集回收,减轻了集烟组件的压力,同时使内部循环更加迅速,并且在集尘排气组件的上还设置有换热组件,通过换热组件对从炉体内吹出的热气进行降温冷却,同时能够将炉体内的热量进行回收,并且将余热进行再次利用。通过本方案的双重冷却,使炉体的降温速度大幅增加,进一步增加的生产效率,避免了需要多组炉体的情况发生,进而避免了过多的占用土地面积。同时由于具有换热组件,可以有效地将炉体余热进行回收再利用,进一步增加设备的
实用性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等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技术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加热空腔,2、炉体,3、集烟组件,4、通风组件,5、进风口,6、出风口,7、集尘排气组件,8、换热组件,9、进风通道,10、送风通道,11、集尘件,12、集尘空腔,13、烟气回收通道,14、换热件,15、换热空腔,16、进水口,17、出水口,18、冷源存储件,19、余热回收件,20、法兰,21、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石墨化炉风管降温装置,包括具有加热空腔(1)的炉体(2)和设置在所述炉体(2)上的集烟组件(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风组件(4),设置在所述炉体(2)上,具有用于与冷风机连通的进风口(5)和与所述加热空腔(1)连通的出风口(6),集尘排气组件(7),设置在所述炉体(2)上,一端与所述加热空腔(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集烟组件(3)连通,换热组件(8),设置在所述集尘排气组件(7)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风管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组件(4)包括进风通道(9),设置在所述炉体(2)上,所述进风口(5)位于所述进风通道(9)上,且位于所述加热空腔(1)外,送风通道(10),所述进风通道(9)与所述送风通道(10)连通,所述出风口(6)位于所述送风通道(10)上,所述出风口(6)为两个,分别朝向所述加热空腔(1)两侧的所述集尘排气组件(7)出风。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风管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排气组件(7)包括集尘件(11),具有两个,均具有集尘空腔(12),两个所述集尘件(11)分别设置在所述炉体(2)的两侧,两个所述集尘空腔(12)均与所述加热空腔(1)连通,所述集尘空腔(12)用于过滤收集从所述加热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志涛高永静李四新宋会英高海彬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坤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