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天线相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7627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调式天线相移器,包含有:金属线路部,用以接收一馈入信号;耦合部,设置在金属线路部的一侧,并与金属线路部形成一夹角,通过调整夹角的大小以控制馈入信号的相位角;接地部,平行设置在金属线路部的另一侧,利用简单的机械结构调整相移器输出的相位角,从而提升相移器的制作效率,同时,可采用可粘贴式阻抗匹配器,或改变耦合部的形状结构,进而改善相移器制作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天线相移器,特别是一种可调式天线相移器。技术背景随着无线通信科技的发展,各种应用于多频传输的产品与技术不断面世, 许多电子产品都具有无线通信的功能,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天线是在无线通信 系统中用来发射与接收电磁波能量的重要元件, 一般常见的有偶极天线(Dipole antenna)或螺旋型天线(Helical antenna)等等。为了使电波信号能向不同方向发射及从不同方向接收,需要使用相移器来 改'变电波信号的相位,以往的相移器大部分为由金属材质所构成的元件,信号 耦合的效率不佳,且由于采取了接触式的方式传递信号,因而会在改变相移量 时伴随着而产生噪声,此外,以往的相移器的体积也相当的庞大,不符合短、 小、轻、薄的设计趋势。另一个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以往的相移器为金属机械 结构所制成,因此,在制作上也会具有较多的制作程序。请参照美国专利公开号为US20020003458的文件,其公开了一种可调相 位网络的天线数组,该天线数组整合在印刷电路板分配网络中,该分配网络包 含有印刷电路板分配元件,其中,该印刷电路板分配元件包含有具有传输线路 的介电电路板,该传输线路的介电电路板形成一个具有信号输入端、三条传输 路,3与三个信号输出端的传输线网络,用以反馈输入信号至数组天线的顶面、 底面与中心。该印刷电路板分配元件支撑设置在接地平面上。可动式介电元件 具有两相对边缘为锯齿状的结构,且滑动架设在印刷电路板分配元件的上表面 上方,该可动式介电元件在接地平面上通过两个杆体支撑并进行滑动,通过移 动可动式介电元件,以改变天线数组的顶面与底面的相位增加或减少,从而偏 移辐射的电波。虽然上述相移器的制作方式已大大简化与縮小了以往相移器的结构与体 积,但其可动式介电元件的操作机构,在制作过程上仍有可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式天线相移器,利用简单的机械结 构调整相移器输出的相位角,从而提升相移器的制作效率,同时,可采用可粘 贴式的阻抗匹配器,或改变耦合部的形状结构,进而改善相移器的制作便利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式天线相移器,其包含有金 属线路部,用以接收一馈入信号;耦合部,设置在金属线路部的一侧,用以匹配金属线路部的阻抗,并与金属线路部形成一夹角,通过调整夹角的大小,以控制馈入信号的相位角;接地部,平行设置在金属线路部的另一侧。通过这种可调式天线相移器,通过调整耦合部与相移器间形成的角度,可以f吏相移器每个输出端的耦合量不相同,从而加强控制相移器每个输出端的相位角的改变,同时,可采用可粘贴式阻抗匹配器,或改变耦合部的形状结构,从而改善相移器的制作便利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1B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1C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1D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A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B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结合示意图; 图3A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 IO —金属线路部110—信号输入端120— 第一信号传输线路121— 第二信号传输线路122 —第三信号传输线路 130 —第一信号输出端131— 第二信号输出端132— 第三信号输出端 20—耦合部30 —接地部 40 —调整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A,此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如图1A所示,本 专利技术的可调式天线相移器,包含有金属线路部IO、耦合部20、接地部30与调 整部40。金属线路部10用以接收一馈入信号,该金属线路部10具有一信号输入端 110、第一信号传输线路120、第二信号传输线路121、第三信号传输线路122、 第一信号输出端130、第二信号输出端131与第三信号输出端132,该信号输 入端110用以接收馈入信号,并分别通过第一信号传输线路120、第二信号传 输线路121与第三信号传输线路122产生具不同相位的馈入信号,接着,由第 一f言号输出端130、第二信号输出端131与第三信号输出端132分别输出具不 同相位的馈入信号。其中第一信号传输线路120、第二信号传输线路121与第 三f言号传输线路122分别为一直线形状并相互平行设置。另外,该第一信号传输线路120、第二信号传输线路121与第三信号传输 线路122也可设计为蜿蜒形状(如图1C所示)、锯齿形状(如图1D所示), 以符合阻抗的设计需求,同时,通过改变信号传输线路的数量可设计各个相位 角度差,例如,3条信号传输线路,则每一条的相位差为120度;4条信号传 输线路,则每一条的相位差为90度,依此类推。耦合部20设置在金属线路部10的一侧,为一呈U字型的立体结构,其 弯起的两侧边相互对称,该耦合部20与该金属线路部10形成一夹角,通过调 整夹角的大小,可以控制金属线路部10的第一信号输出端130、第二信号输 出端131与第三信号输出端132输出各个馈入信号的相位角。其中该耦合部 20由介电材料所构成,该介电材料可以为如树脂材料、塑料材料、有机玻璃纤维基板(FR4)或陶瓷材料等。另外,根据耦合部20与金属线路部IO形成夹角的大小,使得耦合部20 本体与金属线路部IO上的每条信号传输线路相隔的垂直高度距离不同,进而 影响每条信号传输线路上的信号耦合量不同,以达到加强控制相移器每个输出 端的相位角改变的目的。接地部30设置在金属线路部10的另一侧,与金属线路部10相隔一段预 定距离并为非电性耦接,该接地部30由金属材质所构成,其面积略大于金属 线路部10与耦合部20,用以作为可调式相移器的接地回路。调整部40与耦合部20连接,并设置在接地部30上,其具有可旋转带动 耦合部20的结构(例如,枢接座),从而可调整耦合部20与金属线路部10 形成的夹角,其中该调整部40也可设置在可调式相移器的壳体上、金属线路 部10或其它可提供一个固定支点的物体上,该调整部40也可采用其它位移技 术手段实现可调整耦合部20与金属线路部10形成的夹角效果的枢接结构,例 如,具有两个旋转轴(X轴与Y轴)的枢接结构。请参照图1B,此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如图1B所示,本发 明的可调式天线相移器包含有金属线路部10、耦合部20、接地部30与调整部 40。金属线路部10用以接收一馈入信号,该金属线路部10具有一信号输入端 110、第一信号传输线路120、第二信号传输线路121、第三信号传输线路122、 第一信号输出端130、第二信号输出端131与第三信号输出端132,该信号输 入端110用以接收馈入信号,并分别通过第一信号传输线路120、第二信号传 输线路121与第三信号传输线路122产生具不同相位的馈入信号,接着,由第 一信号输出端130、第二信号输出端131与第三信号输出端B2分别输出具不 同相位的馈入信号。其中第一信号传输线路120、第二信号传输线路121与第 三f言号传输线路122分别为一直线形状并相互平行设置。另外,该第一信号传输线路120、第二信号传输线路121与第三信号传输 线路122也可设计为蜿蜓形状(如图1C所示)、锯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式天线相移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金属线路部,用以接收一馈入信号; 一耦合部,设置在该金属线路部的一侧,用以与该金属线路部形成一夹角,通过调整该耦合部与该金属线路部形成的该夹角的角度,以控制该馈入信号的相位角; 一接地部,平行设置在该金属线路部的另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道治曾炳豪刘智群
申请(专利权)人:寰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