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并丝干燥装置的碳纤维上浆系统及上浆干燥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739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防并丝干燥装置的碳纤维上浆系统及上浆干燥工艺,其解决了现有碳纤维上浆后并丝黏连导致成品碳纤维的毛丝多、丝幅宽度不均匀以及上浆量不均的技术问题,其设有上浆槽,所述上浆槽上部依次装设有喷淋管、压缩空气吹扫管和分丝槽辊,所述喷淋管与所述上浆槽连通,所述上浆槽与所述喷淋管之间设有柱塞计量泵;所述上浆槽前后设有导丝辊;所述上浆槽后部设有分层卧式干燥炉,所述分层卧式干燥炉设有热风循环风机,每层所述分层卧式干燥炉前后两端均设有导丝辊。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碳纤维生产领域。应用于碳纤维生产领域。应用于碳纤维生产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防并丝干燥装置的碳纤维上浆系统及上浆干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防并丝干燥装置的碳纤维上浆系统及上浆干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碳纤维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高温、耐腐蚀、传热和热膨胀系数小等优异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既可作为结构材料承载负荷,又可作为功能材料发挥作用。因此,近年来碳纤维的应用的发展十分迅速,在航空航天、汽车、能源、建筑、运动器材等众多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碳纤维碳化生产过程中,上浆处理和上浆干燥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上浆的目的是赋予碳纤维集束性、耐磨性、抗吸水性等,以便于碳纤维的后续应用。
[0003]上浆工序直接决定了碳纤维的上浆均匀性、碳纤维丝束的宽度和外表形态,对碳纤维的后续应用有重要的影响。如果碳纤维的上浆量不均匀、碳纤维丝束的宽度和外表形态不规整,那么在将碳纤维制造成预浸料或编织成织物时,其工艺性会比较差,预浸料和编织物的形态难以精确控制,进而影响最终复合材料的性能。
[0004]目前的国产碳纤维上述问题非常突出,在生产过程中大多使用的是浸润式上浆工艺,对于多余浆剂的去除基本为挤压辊的方法。浸入式上浆工艺中碳纤维上的毛丝容易在槽内浆液中分散、漂浮,容易吸附在运行的碳纤维中,导致上浆量不均匀,毛丝多等;使用挤压辊式去除浆剂由于需要使用胶辊与不锈钢辊进行加力挤压,则容易损伤碳纤维,导致毛丝的产生。上浆后由于上浆剂具有粘性,由于相邻位号的纤维距离较近(约为1mm左右)因而会导致上浆后并丝黏连的情况,从而导致成品碳纤维的毛丝多、丝幅宽度不均匀以及上浆量不均等问题。因此,现有的碳纤维上浆工艺已成为制约国产碳纤维质量的一个重要因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碳纤维上浆后并丝黏连导致成品碳纤维的毛丝多、丝幅宽度不均匀以及上浆量不均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防并丝干燥装置的碳纤维上浆系统及上浆干燥工艺。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防并丝干燥装置的碳纤维上浆系统,设有上浆槽,所述上浆槽上部依次装设有喷淋管、压缩空气吹扫管和分丝槽辊,所述喷淋管与所述上浆槽连通,所述上浆槽与所述喷淋管之间设有柱塞计量泵;所述上浆槽前后设有导丝辊;所述上浆槽后部设有分层卧式干燥炉,所述分层卧式干燥炉设有热风循环风机,每层所述分层卧式干燥炉前后两端均设有导丝辊。
[0007]优选地,所述上浆槽上端设有收集浆液的广口,下端设有过滤浆液中碳纤维毛丝的过滤装置。
[0008]优选地,所述喷淋管设有上浆上喷淋管和上浆下喷淋管,所述上浆上喷淋管和上浆下喷淋管分别布置在碳纤维丝束上下两面;所述喷淋管沿管道方向开有直线型喷淋缝
隙,所述喷淋管喷淋方向与碳纤维丝丝束运行方向夹角为30
°
至150
°

[0009]优选地,所述压缩空气吹扫管设有两个压缩空气吹扫管分别布置在碳纤维丝束上下两面;所述压缩空气吹扫管沿管道方向开有直线型吹扫缝隙,所述压缩空气吹扫管吹扫方向与碳纤维丝丝束运行方向夹角为30
°
至150
°

[0010]优选地,所述导丝辊为光辊,直径在200mm

350mm之间,表面光洁度Ra0.2,挠度<1,圆度<0.04,圆柱度<0.05。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防并丝干燥装置的碳纤维上浆干燥工艺,其采用上述具有防并丝干燥装置的碳纤维上浆系统,其包括如下步骤:
[0012](1)配置一定浓度的浆剂,将浆剂搅拌均匀后,开启柱塞计量泵打入喷淋管道进入上浆槽进行循环上浆;
[0013](2)调节上浆下喷淋管和上浆上喷淋管的喷淋角度;
[0014](3)开启压缩空气吹扫阀门,调节压缩空气管道吹扫角度;
[0015](4)打开两台干燥炉循环风机和加热器,对干燥炉进行升温;
[0016](5)将经上浆系统的碳纤维丝束进行编号,其中编号为奇数的丝束进入上层干燥炉,编号为偶数的丝束进入下层干燥炉中;
[0017](6)牵引丝束依次通过上浆系统上浆槽两个喷淋管之间和干燥炉的辊筒、干燥炉开始对丝束进行上浆及干燥处理。
[0018]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使用非浸润式的上浆工艺,采用上下结构的喷淋装置,喷淋均匀,上浆量一致性得到了极大改善,减少了过量上浆;本专利技术采用压缩空气吹扫管,利用压缩空气对碳纤维的上浆剂进行吹扫,克服了传统挤压辊的方式来挤出多余的上浆剂,没有摩擦,有效的降低纤维中毛丝的产生,减少了毛丝的数量;采用分丝槽辊,利用分丝槽将相邻的碳纤维丝束分离,配合设置上下两层干燥炉,避免了相邻的碳纤维丝束在干燥过程中的并丝与黏连,使得碳纤维丝束有足够的空间扩幅,由于相邻的碳丝不并黏连,使得碳纤维的毛丝量显著减少,丝幅宽度明显变宽,纤维质量明显改善。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分丝槽辊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符号说明:
[0023]1.第一导丝辊;2.分丝槽辊;3.第二导丝辊;4.第三导丝辊;5.第四导丝辊;6.第五导丝辊;7.第六导丝辊;8.上浆槽;9.上浆下喷淋管;10.上浆上喷淋管;11.压缩空气吹扫管;12.干燥炉下层;13.干燥炉上层;14.柱塞计量泵;15.精密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以使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实施本专利技术。
[0025]如图1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生产流程示意图,本专利技术设有第一导丝辊1,分丝槽辊2,第二导丝辊3,第三导丝辊4,第四导丝辊5,第五导丝辊6,第六导丝辊7,上浆槽8,上浆下喷淋
管9,上浆上喷淋管10,压缩空气吹扫管11,下层干燥炉12,上层干燥炉13,柱塞计量泵14和精密过滤器15。
[0026]其中,上浆系统包括上浆槽8,连接柱塞计量泵14的入口,柱塞计量泵14的出口连接上浆下喷淋管9和上浆上喷淋管10,形成一套浆液循环系统。通过上浆槽8将从上浆下喷淋管9和上浆上喷淋管10喷淋后多余的上浆剂和压缩空气吹扫管道吹扫下来的浆剂通过精密过滤器15进行过滤,将纤维丝束中洗下来的毛丝过滤清除,再次被吸入柱塞计量泵14形成循环回路。
[0027]上浆下喷淋管9和上浆上喷淋管10与柱塞计量泵14使用软管连接,可调节喷淋方向为与丝束运行方向呈30
°
至150
°
的角度,两个喷淋管分别平行放置于运行丝束的上下两侧与丝束运行方向垂直,两个喷淋管的管壁沿管道方向开有一列喷淋缝隙,其中上浆下喷淋管9与上浆上喷淋管10错位,上浆下喷淋管9在前,上浆上喷淋管10在后,材质为304不锈钢,两个管道依次从下而上和从上而下对纤维进行喷淋上浆。
[0028]上浆后多余浆剂的方式为使用两个管道用压缩空气吹扫的方式去除,两个压缩空气吹扫管11材质为304不锈钢,上浆吹扫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并丝干燥装置的碳纤维上浆系统,其特征是,设有上浆槽,所述上浆槽上部依次装设有喷淋管、压缩空气吹扫管和分丝槽辊,所述喷淋管与所述上浆槽连通,所述上浆槽与所述喷淋管之间设有柱塞计量泵;所述上浆槽前后设有导丝辊;所述上浆槽后部设有分层卧式干燥炉,所述分层卧式干燥炉设有热风循环风机,每层所述分层卧式干燥炉前后两端均设有导丝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防并丝干燥装置的碳纤维上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浆槽上端设有收集浆液的广口,下端设有过滤浆液中碳纤维毛丝的过滤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防并丝干燥装置的碳纤维上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设有上浆上喷淋管和上浆下喷淋管,所述上浆上喷淋管和上浆下喷淋管分别布置在碳纤维丝束上下两面;所述喷淋管沿管道方向开有直线型喷淋缝隙,所述喷淋管喷淋方向与碳纤维丝丝束运行方向夹角为30
°
至15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防并丝干燥装置的碳纤维上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吹扫管设有两个压缩空气吹扫管分别布置在碳纤维丝束上下两面;所述压缩空气吹扫管沿管道方向开有直线型吹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齐志军邹海威袁明明董明义白松温廷佩雷鸣宋立志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荣成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