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搅拌车的下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7312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搅拌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机械搅拌车的下料结构,包括搅拌车厢,所述搅拌车厢的顶部固定有搅拌罐,所述搅拌罐的左侧连通有出料箱,所述出料箱底部的右侧通过合页铰接有活动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电机、第一齿轮、第一齿条板、第二齿轮、第二齿条板、活动扣固定杆、连接板、限位块和限位槽的设置,方便带动限位块和活动扣与限位槽卡接,对固定柱进行固定,防止活动板晃动与出料箱产生缝隙,影响出料箱的密封效果,通过第二电机和刮板的设置,方便对活动板顶部的残余物料进行刮除,避免残余的物料卡在活动板和出料箱之间,造成活动板无法完全闭合,解决了传统机械搅拌车下料结构密封性差的问题。车下料结构密封性差的问题。车下料结构密封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搅拌车的下料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搅拌车
,具体为一种机械搅拌车的下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搅拌车,是用来运送建筑用的混凝土的专用卡车;由于它的外形,也常被称为田螺车、橄榄车,这类卡车上都装置圆筒型的搅拌筒以运载混合后的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会始终保持搅拌筒转动,以保证所运载的混凝土不会凝固,运送完混凝土后,通常都会用水冲洗搅拌筒内部,防止残余混凝土硬化占用空间,使搅拌筒的容积越来越少。
[0003]搅拌车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对下料口进行密封,防止搅拌车内的物料渗漏,但是传统的机械搅拌车的下料结构的密封效果不佳,无法完全的对出料口进行堵塞密封,或者因为挡板的表面残留物料,致使挡板无法合拢,形成缝隙,造成物料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搅拌车的下料结构,具备可对下料口完全密封的优点,解决了传统机械搅拌车下料结构的密封效果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搅拌车的下料结构,包括搅拌车厢,所述搅拌车厢的顶部固定有搅拌罐,所述搅拌罐的左侧连通有出料箱,所述出料箱底部的右侧通过合页铰接有活动板,所述搅拌车厢左侧的中心处通过活动座活动连接有液压泵,所述液压泵远离搅拌车厢的一侧通过活动座与活动板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出料箱的左侧固定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中心处横向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箱的内腔设置有卡接机构,所述活动板顶部左侧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部贯穿至固定箱的内腔,所述卡接机构相向的一侧与固定柱的表面卡接。
[0006]优选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固定箱内腔右侧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底部啮合有第一齿条板,所述第一齿条板的底部与固定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齿条板顶部的前端和后端均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处通过活动轴转动连接于固定箱的内腔,所述第二齿轮的顶部啮合有第二齿条板,所述第二齿条板的顶部与固定箱内腔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顶部前端和后端的中心处均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齿条板底部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有活动扣,所述活动扣的底部贯穿第一通槽并延伸至固定箱内腔的底部,所述固定板顶部两侧的前端和后端均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齿条板底部两侧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部贯穿第二通槽并延伸至固定箱内腔的底部,所述固定杆的正面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正面固定有限位块,所述固定柱的表面开设有配合活动扣和限位块使用的限位槽。
[0007]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固定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活动板并固定有刮板,所述刮板的底部与活动板的顶部滑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箱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从前至后均依次滑动连
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贯穿滑槽并与第二齿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箱内腔正面和背面的底部均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相向的一侧与连接板和活动扣的外侧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出料箱内腔底部的右侧固定有导流块,所述导流块的右侧与出料箱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本技术通过第一电机、第一齿轮、第一齿条板、第二齿轮、第二齿条板、活动扣固定杆、连接板、限位块和限位槽的设置,方便带动限位块和活动扣与限位槽卡接,对固定柱进行固定,防止活动板晃动与出料箱产生缝隙,影响出料箱的密封效果,通过第二电机和刮板的设置,方便对活动板顶部的残余物料进行刮除,避免残余的物料卡在活动板和出料箱之间,造成活动板无法完全闭合,解决了传统机械搅拌车下料结构密封性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固定箱的左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固定箱的后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搅拌车厢;2、搅拌罐;3、出料箱;4、活动板;5、液压泵;6、固定箱;7、固定板;8、卡接机构;81、第一电机;82、第一齿轮;83、第一齿条板;84、第二齿轮;85、第二齿条板;86、活动扣;87、固定杆;88、连接板;89、限位块;810、限位槽;9、固定柱;10、第二电机;11、刮板;12、滑槽;13、滑块;14、弹簧;15、导流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4所示,一种机械搅拌车的下料结构,包括搅拌车厢1,搅拌车厢1的顶部固定有搅拌罐2,搅拌罐2的左侧连通有出料箱3,出料箱3底部的右侧通过合页铰接有活动板4,搅拌车厢1左侧的中心处通过活动座活动连接有液压泵5,液压泵5远离搅拌车厢1的一侧通过活动座与活动板4的底部活动连接,出料箱3的左侧固定有固定箱6,固定箱6的中心处横向固定有固定板7,固定箱6的内腔设置有卡接机构8,活动板4顶部左侧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有固定柱9,固定柱9的顶部贯穿至固定箱6的内腔,卡接机构8相向的一侧与固定柱9的表面卡接,通过第一电机81、第一齿轮82、第一齿条板83、第二齿轮84、第二齿条板85、活动扣86固定杆87、连接板88、限位块89和限位槽810的设置,方便带动限位块89和活动扣86与限位槽810卡接,对固定柱9进行固定,防止活动板4晃动与出料箱3产生缝隙,影响出料箱3的密封效果,通过第二电机10和刮板11的设置,方便对活动板4顶部的残余物料进行刮除,避免残余的物料卡在活动板4和出料箱3之间,造成活动板4无法完全闭合,解决了传统机械搅拌车下料结构密封性差的问题。
[0020]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卡接机构8包括第一电机81,第一电机81固定于固定箱6内腔右侧的顶部,第一电机81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一齿轮82,第一齿轮82的底部啮合有第一齿条板83,第一齿条板83的底部与固定板7的顶部滑动连接,第一齿条板83顶部的前端和后端均啮合有第二齿轮84,第二齿轮84的中心处通过活动轴转动连接于固定箱6的内腔,第二齿轮84的顶部啮合有第二齿条板85,第二齿条板85的顶部与固定箱6内腔的顶部滑动连接,固定板7顶部前端和后端的中心处均开设有第一通槽,第一齿条板83底部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有活动扣86,活动扣86的底部贯穿第一通槽并延伸至固定箱6内腔的底部,固定板7顶部两侧的前端和后端均开设有第二通槽,第二齿条板85底部两侧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87,固定杆87的底部贯穿第二通槽并延伸至固定箱6内腔的底部,固定杆87的正面固定有连接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搅拌车的下料结构,包括搅拌车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车厢(1)的顶部固定有搅拌罐(2),所述搅拌罐(2)的左侧连通有出料箱(3),所述出料箱(3)底部的右侧通过合页铰接有活动板(4),所述搅拌车厢(1)左侧的中心处通过活动座活动连接有液压泵(5),所述液压泵(5)远离搅拌车厢(1)的一侧通过活动座与活动板(4)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出料箱(3)的左侧固定有固定箱(6),所述固定箱(6)的中心处横向固定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箱(6)的内腔设置有卡接机构(8),所述活动板(4)顶部左侧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有固定柱(9),所述固定柱(9)的顶部贯穿至固定箱(6)的内腔,所述卡接机构(8)相向的一侧与固定柱(9)的表面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搅拌车的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8)包括第一电机(81),所述第一电机(81)固定于固定箱(6)内腔右侧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81)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一齿轮(82),所述第一齿轮(82)的底部啮合有第一齿条板(83),所述第一齿条板(83)的底部与固定板(7)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齿条板(83)顶部的前端和后端均啮合有第二齿轮(84),所述第二齿轮(84)的中心处通过活动轴转动连接于固定箱(6)的内腔,所述第二齿轮(84)的顶部啮合有第二齿条板(85),所述第二齿条板(85)的顶部与固定箱(6)内腔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7)顶部前端和后端的中心处均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齿条板(83)底部的前端和后端均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