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给水管道的智能监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监测
,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给水管道的智能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淡水资源紧缺,能合理、高效地使用而不浪费淡水资源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办公楼宇、工业厂房、建筑工地等场所,人员较为密集,工作时间较为固定,且用水需求量大。而忘关水龙头、水管老旧、破裂发生渗漏等人为、设备原因,是造成上述场所水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对于相关单位来说,每年因此而产生的水费支出也相当可观。此外,对于某些重要场所如变电站、仓储物流中心,一旦出现水管渗漏水,若不能及时发现处置,极易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和财产损失。
[0003]目前市面上已出现了家用型智能正常用水保护器,具备漏水监测、就地声光告警、漏水保护闭锁等功能,但企业用水需求与家用型并不一致,而且由于应用场景的限制,这些正常用水保护器基本上是独立的,并未形成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而对于企业来说不仅需要对其管辖范围内的给水管道进行防漏监测,而且还要能实现对给水管道阀门的实时控制。现有技术中常规的监测系统显然难以满足这一条件。r/>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给水管道的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蝶阀,设置于所述给水管道内,用于启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给水管道;水流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给水管道内,用于测量所述给水管道内的水流量;电动蝶阀控制电路,与所述电动蝶阀连接,用于接收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电动蝶阀的工作状态;管道水流量采集电路,用于获取所述水流量传感器测量的水流量;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水流量的数据;通信模块,用于与外部建立通信连接;处理器模块,与所述管道水流量采集电路、所述电动蝶阀、所述数据存储模块、所述通信模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管道水流量采集电路、所述电动蝶阀、所述数据存储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的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监测系统还包括人机交互界面,与所述处理器模块连接,用于供工作人员在现场输入控制指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模块包括STM32F103C8T6芯片;所述智能监测系统还包括:复位电路,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用于外接3.5V的直流电压,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STM32F103C8T6芯片的NRST接口连接;复位按钮,所述复位按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复位按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复位按钮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时钟电路,包括:时钟芯片,所述时钟芯片的第一端与所述处理器模块的OSC_X1接口连接,所述时钟芯片的第三端与所述处理器模块的OSC_X0接口连接;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时钟芯片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与所述时钟芯片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水流量采集电路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用于外接5V的直流电压;KF128接线端子,所述KF128接线端子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KF128接线端子的第三端接地;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处理器模块的PUL1接口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双向稳压二极管,所述双向稳压二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双向稳压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存储模块包括:
AT24C256N芯片,所述AT24C256N芯片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接地,所述AT24C256N芯片的第五接口与所述处理器模块的SDA接口连接,所述AT24C256N芯片的第六接口与所述处理器模块的SCL接口连接,所述AT24C256N芯片的第七接口接地,所述AT24C256N芯片的第八接口用于外接3.5V的直流电压;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AT24C256N芯片的第六接口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AT24C256N芯片的第八接口连接;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AT24C256N芯片的第五接口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AT24C256N芯片的第八接口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包括:M5310
‑
A芯片;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处理器模块的RI接口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M5310
‑
A芯片的第二十三端连接;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M5310
‑
A芯片的第二十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SIP
‑
3P芯片,所述SIP
‑
3P芯片的第一端与所述M5310
‑
A芯片的第十九端连接,所述SIP
‑
3P芯片的第二端与所述M5310
‑
A芯片的第十八端连接,所述SIP
‑
3P芯片的第三端接地;SMA天线,所述SMA天线的第一端与所述M5310
‑
A芯片的第二十八端连接,所述SMA天线的第二端、第三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汪洋,曹阳,张建彪,吴振奎,陈杰会,秦晓庆,高伟,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南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